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453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0-09-21) 来源: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倪爱忠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8月27-29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海荣、包雷耿、区政府副区长陆志芬率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城建农经工委,农经局,王店镇等有关人员组成的考察组,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精品农业建设情况。考察组一行受到了当地人大和三江集团的热忱欢迎和接待,通过双方交流和实地考察,感触颇多。现将学习考察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寿光市基本情况寿光市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4个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2万,是“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该市按

2、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自身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了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生产总值416.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7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00元。目前,全市的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冬暖式蔬菜大棚40万个,形成了万亩萝卜、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注册了 “乐义”等商标,全市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蔬菜产业成为寿光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支柱产业,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

3、达到4000多元。二、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阶段(一)生产起步阶段。80年代初到中期,寿光仍是一个靠国家资助的历史贫困县,主要以粮食生产为重点,尝试调整作物布局,发展蔬菜生产。农民种植蔬菜热情高涨,但由于流通不畅,出现了“菜贱伤农”现象。“烂白菜”事件给当时的决策者以沉重的思考,同时也受到启示,抓蔬菜生产必须抓流通,抓流通必须抓市场。1984年3月1日,占地52亩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九巷村正式开业。正是这处市场的建成与逐步的扩大,带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二)保护地起步阶段。1989年春节前,寿光市三元朱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偶然间得知辽宁瓦房店农民韩永山的大棚冬天能种出黄瓜,他多次前往瓦房店诚心取经。韩

4、永山被王乐义为乡亲们谋富路的真诚感动,将技术传给了他。回村后,王乐义开始了冬暖式大棚的研究,结合当地实际从大棚方位、墙体、顶棚结构和骨架、覆盖薄膜、嫁接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召开党支部会议,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当年定下了17个大棚。1989年12月,三元朱村第一批黄瓜上市了,每公斤20元,从元旦到“五一”,棚均收入2.7万元。17个大棚,点燃了绿色的火种,激发了全市发展蔬菜大棚的积极性,更是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农业保护地栽培的一场革命。1995年,全市蔬菜大棚迅速发展到18万个,并很快传授到全国各地。(三)大范围推广阶段。1994年至1999年,寿光市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以三元

5、朱村为样板,召开现场会,开始了在全市范围推广大棚蔬菜的种植。当年寿光市温室大棚的数量由最初的6000座发展到3万座,到1999年已经达到30万座。寿光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布局,开始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雏形。(四)蔬菜产业产品质量提高和塑造品牌阶段。1999年至今,寿光温室大棚已达40万座,其中大拱棚5万座,节能温室35万座,从2000年开始了无公害蔬菜种植,2006年提出“蔬菜标准化提高年”概念,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保护农民利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前提,从提高寿光蔬菜品质和档次上做起了文章。早在九十年代,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发展绿色食品,

6、走向二次革命”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抓源头控制、强化检测、市场准入等形式,积极开展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和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工作。以“以菜为媒,经贸唱戏”的宗旨连续多年成功举办蔬菜博览会,打造了寿光蔬菜的特殊名片。同时,在基地建设、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寿光蔬菜”品牌的新突破。三、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一)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近几年,寿光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市后场”的原则,不断改进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运作方式、交易手段、组织体系、市场发展战略和策略,进一步做大规模,扩大影响。投资20多亿元对全市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整合

7、,建设了占地3000多亩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预计年交易额将达到600亿元。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二)搞活龙头企业运行机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寿光市始终把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巩固市场核心、扩展营销体系、突出加工龙头”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力度开拓市场,积极灵活地进行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寿光市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高农业效益和提升产业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以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为重点,坚持改造与新建并举,多种经济成份参与使农产品加工规模和产品档

8、次有了很大提高。先后与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等10多家世界知名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研发基地,形成了以种子种苗、农产品加工、有机肥为主的涉农产业,目前,全市有上百种农副产品直接或间接通过加工进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基地农户”、“基地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寿光蔬菜之所以如此受青睐,一个重要原因是寿光蔬菜相当于无公害的代名词。为了保证无公害生产,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寿光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汇编、寿光市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用手

9、册,将蔬菜生产全部纳入标准化体系,彻底解决了无标生产、无标流通、无标销售的问题。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技术培训、产品检测、技术规程、注册商标、标识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蔬菜生产记录档案,对全市14万户蔬菜种植户、40万个蔬菜大棚编制身份证,做到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四)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寿光市始终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根本措施,坚持引进与开发、示范与推广相结合,不断用科技武装蔬菜产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一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通过连续举办蔬菜科技博览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并借助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

10、列海泽拉等外资农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后推广了300多个蔬菜新品种和大棚滴灌等200多项标准化新技术,建设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三元朱等蔬菜示范基地,14个镇、街道都建立了无土栽培大棚蔬菜示范点,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其次,健全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了市乡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政府信息网、中国蔬菜网、报纸、电视等手段,及时为农民发布和传递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需求、供应状况及价格走向等信息。第三,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实现技术全员化。组建了50多家蔬菜协会,对广大菜农、蔬菜加工企业负责人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还与中国农科院等40多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

11、引进高科技人才100多名,先进技术50多项,目前全市有89万多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有2.4万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5000名农民技术员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广大干部群众的标准化知识水平和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四、寿光市蔬菜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一)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秀洲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具有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优势。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一体化给我区农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做好设施农业的规划,充分利用有利的光热资源,就基地水源保证、基础设施投入、技术培训、品种结构调整、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在大棚的建造上,要结合实际做好技术示范与培训,发挥示

12、范点、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同时要抓好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积极组织生产者与蔬菜批发市场对接,避免菜贱伤农事件的发生。品种结构的安排上,要科学合理安排好品种搭配和生产茬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二)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生产集一、二、三产业。寿光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龙头企业牵动力大,后劲长远,示范作用明显。发展龙头企业,既可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又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提升农产品品牌,是一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举措。因此,要立足培育与引进相结合,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相合作,使我区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规模上有所扩大,

13、科技含量上有所提高,以此来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三)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市场准入处处设防,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区农业发展的长远之计,把好质量关,抓好源头控制,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和进入市场环节,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各种对农产品安全的检疫检测手段和设施,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认证,使我区农产品生产有更加长足的发展。(四)在发展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加大市场建设步伐寿光蔬菜市场是全国区域化的大市场,市场管理和装备都是现代化的,在寿光市场上没有买

14、不出去的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覆盖千家万户,把农户需要的生产资料运进来把农户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为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建一个专业市场,带动一项专业生产,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形成一个区域带”的发展目标。没有全国的大市场,寿光就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而我们缺少像寿光这样的大市场、大平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嘉兴现代物流园和嘉兴农产品市场的平台,加快专业市场的建设步伐,真正做到农超对接、连锁销售、品牌专卖,保证农产品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流动,保证农产品在流通中实现品牌的提升,以此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五)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寿光实现科技全员化,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值得我们借鉴。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农业科技人才是农村人才队伍中最关键的群体。要切实改变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投入不足、发展不适应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抓好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适应现代农业建设和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