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1447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跟踪训练(十三)一、选择题1“轴心时代”是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A宗教神学B自然哲学C社会现实 D民主与科学解析: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探索人生;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据此可知,东西方的先哲都把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社会现实方面,故C项正确。答案:C2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

2、好,唯有神知道。”材料()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解析:材料强调“好人”,而不是“神”,故A项错误;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表明了他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追求永生,体现的是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B3古代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下列各项与智者的观点相符的是()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B“一切都是人们约

3、定俗成的”C“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解析:“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这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名言,将哲学研究的重点真正的转向了人生和人类社会,并不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错误;“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这与古希腊智者学派“人是万物尺度”的表述如出一辙,故B项正确;“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这是苏格拉底的名言,强调的是道德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同样是苏格拉底的名言,强调的是要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人身上,故D项错误。答案:B4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将军在其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

4、踪迹,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A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B专注于历史原因的多方面探究C立足于希腊民主政治基础之上D被束缚在片面的战争观之中解析:根据题目中“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可知,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B项表述服务于A项,是A项表述的具体表现,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雅典民主政治对修昔底德的影响,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修昔底德的战争观的片面性,故D项错误。答案:A5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

5、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B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C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D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5世纪之前的欧洲到了15世纪”“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得出人们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价值,开始摆脱教会的束缚,结合所学知识,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表述均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和意思表述,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6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方言文学产生,英国的乔叟运用伦敦方言创

6、作出坎特伯雷故事集,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法国方言文学的代表。这表明()A拉丁文难学被知识界所抛弃B教会神权让位于世俗王权C思想解放促进文学形式变革D意大利文艺中心地位丧失解析:欧洲的方言文学产生,但拉丁文并没有因难学被知识界所抛弃,故A项错误;题干叙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方言文学产生,不涉及王权、神权,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欧洲各国产生方言文学说明思想解放促进文学形式变革,故C项正确;题干不涉及文艺中心,故D项错误。答案:C7“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

7、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才能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话主要体现()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C宗教改革王权至上的思想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解析: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忽视道德,与“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故B项正确;王权至上的思想与“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精神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与“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8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

8、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A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中主张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德国各诸侯国加强王权的需求,故他们大力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罗马教廷展开了军事斗争,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D9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出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

9、枯黄。”这说明伏尔泰()A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B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C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D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解析:材料中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皇帝接受法律的约束,他主张君主立宪制,并不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无法看出伏尔泰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故B项错误;清代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伏尔泰对中国的赞誉是建立在对中国认识片面和肤浅基础上的,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伏尔泰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故D项错误。答案:C10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某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

10、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该历史时期应该是()A宗教改革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以及“理性”分析,启蒙运动反封建神权,高举理性大旗,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没有涉及“理性”,故A、B两项错误;工业革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1“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解析:根据

11、题干中的关键词“理性”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启蒙运动。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是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的是宗教改革,故B项错误;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是启蒙运动,故C项正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是文艺复兴,故D项错误。答案:C12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A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B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C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D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解析: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的儒学

12、和“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来宣扬理性主义和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抓住材料“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故B项正确;“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是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宣传,当时中国仍是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语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摘编自宋乃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材料二西方的文化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认为“信仰即可得救”;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精神的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精神在不同时

14、期的侧重点是什么。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出民本,根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出和谐,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自强,根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得出爱国,根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得出诚信,根据“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得出友善;第二小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其现实意义。(2)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与个性;根据“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生活,强调人的解放;根据“信仰即可得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要求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

15、出来,提倡简约的生活,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根据“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倡导理性。答案:(1)精神:“民本”“和谐”“自强”“爱国”“诚信”“友善”。意义:有助于整合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增长;影响我国的内政外交;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的精神资源;引导现代生活价值观念;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2)侧重点;古希腊时期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与个性。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生活,强调人的解放。宗教改革时期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简约的生活,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理性(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西欧,曾有过一场思想骚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一根本的不同之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最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