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八)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1439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八)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八)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跟踪训练(八)一、选择题1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如下表。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

2、,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都强调工农的重要性,具有相似性,而不是独创性,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故D项错误。答案:C22008年2月7日的新德意志报载文称:“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当代中国民主的特殊性表现为()A是大国独有的特殊民主B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基C

3、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D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故选B项。当代中国的民主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独有的民主,并非“大国”独有的民主,故A项错误;中国的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已经“成型”,故C项错误;当代中国的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故D项错误。答案:B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1956年 ,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C1954年中

4、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D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解析: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并不能表明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共同纲领首次提出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1956年 ,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

5、确立是在1956年,故C项错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表明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故D项正确。答案:D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A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C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D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解析:注意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B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答案:B5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它反映了()阶段时间人数第一阶段19501953年1708名第二阶段19541956年5853名

6、第三阶段19571958年1654名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C苏联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解析:材料呈现的是19501965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这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中国处于“冷战”的格局下,“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从而获得苏联的援助和承认,中国派遣苏联的留学生数量增多(19501956年),但是伴随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派遣留学生减少(19571965年),故A项正确。答案:A6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

7、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当时()A中美文化交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B中美关系异常紧张C中美文化存在严重冲突D美国敌视中国解析:从材料看中美之间文化交流中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而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台湾问题是当时阻碍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美国试图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材料反映了当时中美文化交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故A项正确;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表明中美关系缓和,题目中的时间是1975年3月,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表明中美文化存在严重冲突,故C项错误;当时的中美关系已经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答案:A 71974年2月,毛

8、泽东同志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战略提出的背景是()A反霸统一战线形成B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开始改变意识形态外交解析: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中国也愿意联合世界上一切愿意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故A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各种势力经过“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后,新的战略格局形成,美国因深陷越战泥潭,在美苏争霸中逐渐处于守势;苏联则在国

9、际事务中愈发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对中国构成很大威胁,毛泽东敏锐地捕捉到世界格局的这一巨大变化,开始重新审视中美关系,并且利用美国的急切需要,推动中美关系走向缓和,随着中国和美国关系的逐步改善,一个新的世界政治地图的轮廓开始形成,在这一背景之下,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61年,故C项错误;1953年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故D项错误。答案:B8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

10、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A追随美国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B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C“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D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解析:“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与此时美国对华封锁的外交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通过1950年、1954年、1970年到1972年的对华政策可以看出,英国外交既关注其本国利益,也同国际形势同步,具有灵活务实的特征,故B项正确;“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未体现“冷战”思维,故C项错误;“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

11、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见没有受“一边倒”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9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A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B消除了与会各国的疑虑和分歧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解析: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主张旨在解决万隆会议可能偏离原先设定的议题,故A项错误,D项正确;周恩来提出的主张不可能消除与会各国的疑虑和分歧,故B项错误;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周恩来参加此次会议的最终目的,故C项错误。答案:D10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身人面像)、缅甸

12、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D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解析:材料中“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表明这是万隆会议,但直到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才正式形成,故A项错误;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举行日内瓦会议,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与材料中“一起共舞时”的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

13、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与联合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表明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答案:D11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解析:杂志理念发生变化是该杂志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1995年6月”“2007年7月”

14、可知,“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故B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其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与美国政府对香港策略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2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此外交方针的提出说明中国()A采取灵活外交策略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C实行多边外交战略D实施独立自主不结盟解析:这种外交所体现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外交方针,不是开放政策,故B项错误;“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是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体

15、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其自主不结盟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此,“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一次大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材料二由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与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身体力行,中国从未用军事力量干预别国内政,几十年来恪守“革命不能输出”的原理,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明确论证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划线,而以是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区别亲疏好恶。这些都赢得国际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在客观上使别国认识到,只要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