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五 第28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14307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五 第28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五 第28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五 第28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五 第28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五 第28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五 第28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五 第28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下面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表(单位:%),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A.工人极端贫困B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汽车价格暴涨 D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解析:材料体现出信贷是汽车消费的主流方式,这种消费方式实质是一种提前消费,易形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刺激资本家扩大生产,故工人极端贫困不是其主要隐患,故A项错误;信贷造成的虚假繁荣,使追逐利润的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脱离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容易造

2、成资金周转不利、企业破产,故B项正确;汽车价格暴涨会导致企业生产扩大,C项不是主要隐患,故错误;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不属于隐患,故D项错误。答案:B2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解析: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

3、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答案:C3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解析: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还尚未提出和实施,故B项错误;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的经济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和转移危机的做法,故

4、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答案:C4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全面否定是绝对化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胡佛的干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为

5、后来罗斯福新政进行干预提供了借鉴和教训,故B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胡佛的主要责任不是经济危机的爆发,而是无法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开创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故D项错误。答案:B5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自

6、由主义者洛克腾堡要表达的是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故B项错误;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6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9个月,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效果在于()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B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C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D提高了政府

7、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解析: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与兵源无关,故A项错误;解决失业民众就业问题主要靠发展工业来吸收失业工人,这一举措是一种补充方式,故B项错误;这一举措主要目的是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而不是美化环境,故C项错误;通过以工代赈,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工人的就业问题,扩大了政府救济,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工人获得一定的收入,可以用来购买产品,提高了社会购买力,故D项正确。答案:D7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A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B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

8、自由C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D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解析:这幅漫画构成了对罗斯福“颁发蓝鹰标志”的讽刺,把它比作法西斯,故A项错误;材料的漫画从一只蓝鹰最后演变成法西斯的标志符号,可见突出其“专制独裁”的特点,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该漫画的主要目的是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不满,这种思想不属于纳粹思想,故C项错误;把“蓝鹰”演变成法西斯的标志表明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反感,故D项错误。答案:B8在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罗斯福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订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取代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

9、准立法的做法。这体现出当时美国()A总统取得超越议会之上的权力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了破坏C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D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解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国会有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据材料可知总统和议会掌握的权力没有发生变化,三权分立体制也没有被破坏,故A项、B项错误;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有绝对化的倾向,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这是美国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故D项正确。答案:D9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

10、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解析: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维持了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对经济干预的失败尝试,故A项错误;从材料“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可知科技革命产生的变化促使资本主义机制的调整,故B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

11、,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技革命带来了宏观经济的变化,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故D项错误。答案:B10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20世纪80年代该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A部分企业国有化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大幅度降低税率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解析:企业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与材料中供应学派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应对经济“滞胀”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美元贬值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不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与里根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不符,故B项错误;降低税率,可促进企业发展,刺

12、激生产,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主张,故C项正确;增加福利是加强国家干预的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C1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日本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现象,但“滞胀”在西欧表现最为突出。西欧经济“滞胀”最为严重的原因是()A社会福利水平最高B国有经济比重大效率低C经济发展速率缓慢D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较低解析:北欧国家社会福利水平最高,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国家加大对经济干预,国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较大,但效率较低,故B项正确;经济发展缓慢是“滞胀”现象的表现,故C项错误;西欧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较高,故D项错误。答案:B12二战后,西方工业

13、结构发生了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如钢铁、采矿、纺织等,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如电子、核能、宇航、激光等,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由此可见,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逐步从工业经济跨入知识经济时期B在国家干预下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C传统经济萎缩而新兴经济如日中天D成为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福利国家解析:根据材料“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这种变化是朝阳工业(所代表的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夕阳工业(工业经济)比重下降,故A项正确;二战后,在国家干预经济下,西方国家迎来黄金时代,但是1973年出现“滞胀”,故持续发展不对,故B项错误;

14、根据材料“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不等于传统经济萎缩,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与材料中工业结构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地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品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

15、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撒切尔夫人(19791990担任英国首相)上台后,英国的通胀已超过两位数,一度高达21%。撒切尔夫人将通胀视为头号大敌,认为它干扰经济活动,影响企业的理性规划,从而不利于投资与经济增长。于是,她遵循货币主义原则,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她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动。她将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从80%降到50 % ,将低收入的税率也从33%降到了30%。这样,到了1982年初,英国经济衰退开始触底,通胀也降到了8%左右。英国的经济随后进入一段久违的良好发展期;GDP增速达到5%左右,通胀则进一步降到了4%左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