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溪汽配商贸城驻宅小区勘察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398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溪汽配商贸城驻宅小区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蓝溪汽配商贸城驻宅小区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蓝溪汽配商贸城驻宅小区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蓝溪汽配商贸城驻宅小区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蓝溪汽配商贸城驻宅小区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溪汽配商贸城驻宅小区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溪汽配商贸城驻宅小区勘察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工程概况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 岩土参数的统计与选用5、 岩土工程评价6、 场地地震效应7、 基础方案分析8、 基坑工程评价9、 结论和建议10、 说明附 图: 1、蓝溪汽配商贸城住宅小区钻孔平面布置图 1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4张3、钻孔地质柱状图 53张附 表: 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3张2、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1张3、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1张4、水质分析报告单 2张 附 件:1、勘察委托书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1份1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段。本工程拟建的建筑物包括:1#楼,占地面积540m2,23F

2、;2#楼,占地面积532m2,26F;3#楼,占地面积532m2,26F;4#楼,占地面积532m2,23F;5#楼,占地面积768m2,30F;6#楼,占地面积768m2,32F;7#楼,占地面积768m2,32F;8#楼,占地面积768m2,28F。裙楼,占地面积4446m2,2F。1#-8#楼为剪力墙结构,最大柱荷载12000KN;裙楼为框架结构,最大柱荷载3000KN。设计地面标高24.0m。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担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

3、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2.1 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目的是提供拟建场地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1)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岩土层类型、深度、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提供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承载力指标。(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地下水(土)的类型、埋藏条件及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评价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4)进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划分场地土类

4、型和建筑场地类别。2.2 勘察依据1)、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我单位收集的邻近场地工程地质资料。 3)、执行的主要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高层建筑岩

5、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2.3 勘察手段本工程无特殊要求,建筑物平面位置已确定,场地及附近已有较多岩土工程资料,故这次直接进行详细勘察。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设计及业主要求,采用多种勘察手段对拟建场地进行论证。主要勘察手段如下: 1、钻探、测量:查明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类型、分布、变化规律; 2、取样、土工试验:确定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标贯试验:查明场地土层的状态、均一性;2.4 完成工作量按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见附件)、业主要求和相关规范,本次勘察依建筑物边线和角点布设勘察孔,布置勘探孔共计105个,其中静力触探孔20

6、个,钻探孔85个。详见附图“勘察孔平面位置图”。本次野外工作分别于2013年1月24日至2013年2月1日和2013年10月5日至2013年10月26日进行。完成工作量详见附表“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段。地貌单元为长江一级阶地。现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约为18.3至22.5米,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地形。3.2 场区地层及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层和蒲圻组砂岩。场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周边多上古-中生代(P-J)地层展布,各类构造行迹比较发育,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各类断裂交错穿插,使

7、得区域内地层支离破碎。但工程拟建场地及附近没有大的断裂经过,处于稳定地块。3.3 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钻探揭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可分为7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素填土(Qml):黄褐色、红褐色杂灰白色,主要为土丘开挖弃土组成,新近堆填,松散-稍密,湿-饱和。局部分布,见于:J103、J104、J105、J96、J97、J98、J99、K1、K11、K12、K14、K15、K16、K2、K20、K3、K32、K33、K34、K35、K39、K4、K40、K45、K46、K47、K48、K49、K5、K50、K51、K52、K53、K57、K6、K61、K62、K63、K65

8、、K66、K67、K68、K69、K7、K70、K71、K72、K74、K75、K76、K77、K78、K79、K8、K80、K81、K82、K83、K87、K88、K9、K90、K91、K92、K93、K95号钻孔一带。层厚不均匀,最薄处为0.50m,见于K20号孔,最厚处为6.20m,见于K35号孔,平均厚度为2.18m。层面起伏较大。层顶最高高程为19.24m,见于K77号孔,最低高程为0.00m,见于K95号孔,平均高程为15.62m。-1冲填土(Qml):主要由粉煤灰组成,遇水崩解,不具结构强度。局部分布,见于:J100、J102、J103、J99、K13、K14、K15、K17、K

9、18、K19、K20、K21、K22、K23、K24、K25、K26、K27、K28、K29、K30、K31、K32、K36、K37、K38、K54、K55、K56、K57、K58、K59、K60、K61、K62、K64、K65、K66、K67、K68、K69、K70、K73、K80、K84、K85、K86、K87、K88、K89、K9、K90号钻孔一带。层厚不均匀,最薄处为1.00m,见于K67号孔,最厚处为8.00m,见于K60号孔,平均厚度为4.52m。层顶最浅埋深为0.00m,见于K89号孔,最深埋深为4.00m,见于K90号孔。层顶最高高程为18.05m,见于K86号孔,最低高程为1

10、4.36m,见于J99号孔,平均高程为17.11m。粘土(Q4al):灰色-灰黄色,切面光滑,粘性较好,韧性一般。具高等压缩性,属新近沉积土,可塑-软塑状态。局部分布,见于:J100、J101、J102、J103、J98、J99、K11、K12、K13、K15、K16、K18、K22、K24、K25、K26、K33、K45、K46、K48、K50、K51、K53、K55、K59、K63、K65、K66、K75、K76、K80、K81、K82、K89号钻孔一带。层厚不均匀,最薄处为0.50m,见于K55号孔,最厚处为12.60m,见于K16号孔,平均厚度为4.40m。层顶最浅埋深为0.00m,见

11、于J101号孔,最深埋深为7.00m,见于K59号孔。层顶最高高程为17.56m,见于J101号孔,最低高程为10.72m,见于K26号孔,平均高程为14.87m。淤泥质粘土(Q4al):灰色-灰褐色,可塑-软塑状,局部呈流塑状。夹有少量灰绿色薄层状可塑粘土。大部分布,见于:J100、J101、J102、J103、J104、J105、J98、J99、K13、K14、K15、K16、K17、K18、K19、K20、K21、K22、K23、K24、K25、K26、K27、K28、K29、K30、K31、K32、K33、K34、K35、K36、K37、K38、K39、K40、K45、K46、K47、

12、K49、K50、K51、K52、K53、K54、K55、K56、K57、K58、K59、K60、K61、K62、K63、K64、K65、K66、K67、K68、K69、K70、K71、K72、K73、K74、K75、K82、K83、K84、K85、K86、K87、K88、K89、K90、K91、K92、K93、K95号钻孔一带。层厚较均匀,最薄处为3.20m,见于K33号孔,最厚处为15.00m,见于K57号孔,平均厚度为9.62m。层面起伏较大,层顶最浅埋深为1.00m,见于K74号孔,最深埋深为14.30m,见于K16号孔。层顶最高高程为16.74m,见于K74号孔,最低高程为-6.20m

13、,见于K40号孔,平均高程为10.29m。粉质粘土(Q4dl+el):黄褐及灰黄色,含少量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可塑-硬塑状态。局部分布,见于:J100、J101、J102、J96、J97、J98、J99、K1、K10、K14、K15、K2、K21、K22、K23、K24、K25、K3、K32、K33、K39、K4、K48、K49、K5、K6、K63、K65、K66、K67、K68、K69、K7、K70、K73、K74、K77、K78、K79、K8、K81、K89、K9、K91号钻孔一带。层厚极不均匀,最薄处为0.30m,见于J98号孔,最厚处为16.00m,见于K9号孔,平均厚度为4.88m,该

14、层在J100、J101、J102、J98、J99、K14、K15、K21、K22、K23、K24、K25、K32、K33、K63、K65、K66、K89号孔处未揭穿。层面起伏很大,层顶最浅埋深为0.00m,见于K10号孔,最深埋深为16.20m,见于K14号孔。层顶最高高程为18.39m,见于K10号孔,最低高程为-9.60m,见于K39号孔,平均高程为7.89m。-1强风化砂岩(T3):红褐-灰褐色,原岩结构构造可辨,岩芯呈密实砂和粘性土状,局部夹有块石、角砾,湿-干燥,手可掰散。局部分布,见于:J103、J104、J105、J96、J97、K1、K10、K11、K12、K13、K16、K1

15、7、K18、K19、K2、K20、K27、K28、K29、K3、K30、K31、K34、K35、K36、K37、K38、K39、K4、K40、K45、K46、K47、K48、K49、K5、K50、K51、K52、K53、K55、K58、K6、K60、K61、K62、K64、K68、K7、K70、K71、K72、K73、K74、K75、K76、K77、K78、K79、K8、K80、K81、K82、K83、K86、K88、K9、K90号钻孔一带。层厚不均匀,最薄处为0.20m,见于K13号孔,最厚处为5.00m,见于K39号孔,平均厚度为1.36m,该层在J103、K13、K39号孔处未揭穿。层面起伏很大,层顶最浅埋深为9.00m,见于J96号孔,最深埋深为19.50m,见于K86号孔。层顶最高高程为9.74m,见于K77号孔,最低高程为-1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