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读书报告带格式范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299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读书报告带格式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研究生读书报告带格式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生读书报告带格式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读书报告带格式范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报告报告人报告时间2013年X月XX日中文文献主题文献题目虚拟原型.虚拟原型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虚拟原型逼真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工程施工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分布式水电工程施工过程虚拟现实仿真系统英文文献Integra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virtual prototyping报告内容:一阅读收获(1).虚拟原型技术是在分析力学和多体动力学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对复杂机械系统的自动建模。1(2).虚拟原型技术在设计中的优势1:.使机械系统的建模更方便;.虚拟原型的软件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具有强大的通用性和很

2、强的复杂问题处理能力。(3).虚拟原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1问题:.参数影响的趋势分析和优化;.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和简化。对策:.加强相关理论基础;.实现数值模型与分析模型并重;.进行试验验证。(4).虚拟原型逼真设计的概念2:虚拟原型逼真设计是面向并行工程(CE)、基于虚拟原型(VP)和虚拟环境(VE)仿真的设计,强调虚拟原型的快速生成和演化, 是虚拟制造在设计领域的应用。(5).虚拟原型逼真设计的特点2:.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意图贯穿, 自下而上的设计结果反馈,达到产品设计的全局最优目标;. 采用并行工程,实现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学科群组各成员的分布式并行合作和协同工作;.虚拟原型逼

3、真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和设计过程的数字化表达;.设计过程在支持可视化技术下的虚拟使用、工作、性能测试环境下进行,为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提供了具有制造语义的信息集成基础结构;.能够不断加深对设计对象和设计过程本质的认识, 实现产品开发组织和过程的改进完善、重构和优化。(6).虚拟原型逼真设计的原理2:快速虚拟原型逼真设计就是基于虚拟原型和虚拟环境下的仿真技术, 面向并行工程实现产品的快速设计。(7).施工过程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3:.施工设计阶段(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施工工程全景漫游),虚拟原型是在CAD模型的基础上,利用VR在可视化方面的优势,交互地探索虚拟物体的功能,对工料的虚拟

4、原型进行几何、结构、功能、制造等方面交互的建模与分析。工程的虚拟原型设计也可考察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是否合理,方便修改,从而得到满意的设计结果;.施工培训阶段(施工过程虚拟培训),通过施工过程可视化进行培训,可以减少实地、实物培训的要求,施工人员可以围绕施工过程虚拟原型进行讨论;.施工实施阶段(施工过程虚拟仿真),施工指导人员在虚拟的施工环境中,可以预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能有效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发生;.施工维护阶段(维修施工虚拟仿真),通过对工程可视化和施工过程的虚拟仿真进行分析,可以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补救方案,并可在现有的工程虚拟原型基础上虚拟仿真工程维修的施工过程。(8)

5、.分布式系统架构具有高度集成和可灵活扩展的双重优点。硬件整体结构:分布式水电工程施工虚拟现实动态仿真系统由通过企业内部网、Internet以及GPRS/CDMA网络互联的各种固定或移动计算终端、访问终端和数据采集终端构成。软件整体结构:分布式水电工程施工虚拟现实动态仿真系统软件由施工模型管理应用程序、施工仿真管理应用程序、监控终端应用程序、现场数据采集应用程序及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构成。4(9).分布式水电工程施工过程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4:.虚拟现实引擎;.施工对象三维模型剖切和施工单元信息计算;.施工过程数字仿真;.施工过程虚拟现实仿真;.数据发布模式。(10).分布式水电工程施工过

6、程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应用实例4: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分布式水电工程施工虚拟现实动态仿真系统软件采用Delphi7.0和OpenGL图形库开发,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 Server 2000所需的工程三维模型、施 工机械模型等由多个技术人员采用3D Max或Auto CAD分别建模并存储为3ds文件,然后通过施工模型管理应用程序导入并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中。(11).本次阅读的英文文献5主要讲了虚拟样机的集成设计与构造。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建筑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力比较,以及提出通过虚拟样机技术来消除建筑业的瓶颈;第二部分讲了虚拟样机的作用以及其需要的三个技能:技术技能、人机交互技能、概

7、念技能;第三部分讲了传统的建模过程;第四部分以Island East项目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包括组件建设模型、网站建设模型、环境建设模型、临时工程建设模型、施工方法可视化、方法验证过程、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作为项目参与方之间交流的工具、工作空间可视化八个方面;第五部分总结了虚拟样机的优点。二未理解的部分这一次由于参加比赛等各方面因素,时间比较紧迫,没有深入思考文献存在哪些值得推敲的问题,只达到了接受知识的层面,在以后的文献阅读中会认真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 常宗瑜,虚拟原型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312-3142. 王辉,虚拟原型逼真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8(8):229-2313. 雷军波,工程施工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3,32(12):20-214.陈小桥,刘超,分布式水电工程施工过程虚拟现实仿真系统J.2010.43(5):593-5985.Heng Li, Ting Huang,Integra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virtual prototyping,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8,pp.915-9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