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2704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秦州区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 2012年全区农村经济工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做大做强蔬菜、果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我区2012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如下:一、基本情况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10镇、6乡,420个村委会,187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74万户,农业人口46.15万人,劳动力26.69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1.67万人。农用地总面积188.

2、95万亩,其中家庭承包耕地面积90.88万亩,机动地1.31万亩。2012年我区累计发放农业四项补贴5379.29万元,其中:种粮直接补贴430万元,退耕还林、还草补贴2135.6万元。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93元。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的现状分析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4690.34万元,总费用118291.57万元,实现净收入86398.77万元,投资收益307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55016.22万元,可分配净收入总额141721.99万元,农民所得总额147360.28万元,其中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7081.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3元。与2011年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一)

3、农村经济总收入呈整体增长趋势。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收入达204690.34万元,比上年增加13276.93万元,增长6.9%。1、从经营形式看,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农民家庭经营收入135284.92万元,占总收入的66.1%,比上年增加15625.91万元,增长13.1%。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10818.9万元,比上年增长37.9%。村组集体经营收入16115.7万元,比上年减少422.3万元,增长-2.6%。 2、从产业结构看,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村经济收入的重头戏,收入总额61125.28万元,占总收入的29.9%,比上年增加5113.24万元

4、,增长9.1%,其中种植业增长4409.7万元,增长9.1%。其次是林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1%;建筑业收入达36028.3万元,占总收入的17.6%,比上年增长10.8%;服务业收入达2249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商饮业收入20501.5万元,比上年增长6.3%;运输业收入25255.63万元,比上年增长5%。(二)总费用随着总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2012年费用总额118291.57万元,比去年增加6712.8万元,增长6%。这一数据反映出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我区农村经济的生产成本仍在加大。(三)净收入稳步增长。 2012年全区农村经济净收入86398.77万元,比2011年的79

5、834.64万元,增加6564.13万元,增长8.2%,表明农村经济净收入继续上升,经济竞争力增强。(四)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增长可观。 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更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区,农业收入与劳务收入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2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总额为55016.2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7%,比去年的45562.71万元增加9453.51万元,增长20.7%。(五)可分配净收入总额及人均所得持续增长。2012年,全区农村经济净收入的增长及农民外出劳务收入的大幅增长,使可分配净收入增加16017.64万元,增长12.7%。经过上缴国家税金、上缴国家有关部门、外来投资分利、外来人员带走劳

6、务收入、企业各项留利后,乡村集体所得660.66万元,农民经营所得140278.74万元,占可分配净收入的98.9%,加上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7081.54万元,全区农民所得总额为147360.28万元,农民人均所得3193元,比去年的2789元增长404元,增长14.5%。三、2012年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分析今年农村经济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个方面: 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全区大面积发展蔬菜、果品、中药材、畜牧等支柱产业,扩大了农民的增收领域。 2、大力推广旱作农业、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技术,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3、积极调整农村就业结构,组织劳务输出,扩大

7、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2012年外出务工人员比上年增加1万人,使农民外出劳务收入比上年增加9453.51万元,人均增收1192元。 4、逐年增加的国家政策性补贴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益。随着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民政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民从国家获得的政策性补贴收入稳步增长。通过2012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区农民获得政府补贴达到13270.44万元,其中农业四项补贴5379.29万元,人均增收288元。 5、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8个,比2011年增加88个,增长110%,

8、合作社有社员3329人,带动34657户致富,实现产值6680.05万元。 6、我区土地流转的蓬勃发展,推动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我区积极引导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从闲置的土地获得较大收益。如天水茂丰中药材有限公司、中菲集团、林联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鑫药材种植合作社等流转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个“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良好平台,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 四、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综合生产

9、能力不高我区大部分地方属于山区、半山区、旱不保浇,现代化程度低,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属典型的靠天吃饭,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偏低。 2、信息渠道不畅通,造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优化结构调整能极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政府部门注重通过主导产业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农户对种植结构的调整,往往依赖于上年市场效益,缺少综合的、系统的市场需求信息,造成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效益的降低。 3、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成本增加。 五、建议及对策(一)强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发挥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引导生产、提供信息、推广技术 、深

10、化加工、开拓市场中的综合带动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购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小作坊方式“办不好、办不了”的问题,帮助合作社成员和更多农民生产加工和销售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

11、社+农户、协会+农户等经营方式,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建基地,发展优质高效特色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一是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围绕蔬菜、果品等主导产业,使主导产业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优势区域集中,让特色产业形成规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优化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核心,主攻优质,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合理转型。 三是加强精品名

12、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行无公害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和壮大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步伐,力争创建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名牌。(三)促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区乡村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实用技术普及广度和深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进村入户,促进科技及成果转化。区、乡、村三级联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民实用科技、政策法规、发展思路的培训,特别是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切实增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闯市场的本领。(四)强

13、化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扶持、激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达到 “网络连乡村,信息进万家”的要求,及时把政务、农业、科技、教育、文化、气象等信息传递到农户,把信息服务延伸到村、延伸到户,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五)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政策性收益日益增加。国家的各项涉农补贴和惠农政策使得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要进一步加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2012年,惠农区农村经济工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做大做强蔬菜、枸杞、畜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2年,我们将会继续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创建国家观光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