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2567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示范2: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调查报告作者陶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一、村庄概况(一)行政隶属梅林村隶属丰城市。丰城有着1800余年的建县历史,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初建富水之西,名富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更名为丰城,境内出土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因而得别名“剑邑”。1988年10月撤县设市,隶属宜春市。全市划分为5个街道、7个乡、20个镇、467个行政村、30个社区、54个农村居委会、3 744个村民小组、504个居民小组。梅林村隶属丰城市下的梅林镇。梅林镇位于丰城市西北部,属于半丘陵半滨湖地区,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3.1万,下辖15个行

2、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08个村民小组,101个自然村。1999年10月撤乡建镇,下辖15个行政村,分别为:梅林村、石溪村、丰田村、低山村、巷岭村、白雁村、汉墓村、洪石村、谭城村、岗上村、寺北村、新屋村、江桥村、池塘村、朱家村。1个居委会为梅林居委会。梅林村为梅林镇政府驻地,地处梅林镇中部,东临岗上村委会,南连尚庄街办,西与丰田、池塘两村委会接壤,北靠谭城村委会。下辖10个自然村小组,建国前夕属惠灯乡,1958年为尚庄公社梅林大队,1968年为石溪公社梅林大队,1984年为梅林村委会。境内交通便利,南北向有昌樟高速公路,又有新梅高等级公路、丰高公路与赣粤、沪瑞高速公路在集镇交汇。距南昌48公里,

3、距丰城新城区18公里,1路公交将市镇相连,区位优势明显。(二)气候状况丰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全市年平均气候17.6。7、8月份为一年最热期,月平均气温29,最高气温可达40;1月为全年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5.2,最低气温达-14.3。全市年日照总数在51 056.8小时,阳光充足。年降水量为1 706.5毫米,四季降水分布不均,4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无霜期长达267天,冬季降雪时间为15天左右。丰城市易受的灾害性的天气有: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强雷暴以及寒露风等。村内共有大小水库5座,范家水库、太婆岭水库、住塘水库、吴家水库、魏家水库,流经村庄的

4、水库有:十一支渠梅林段、一分渠、南干梅林段。水库有着调节水流量和防洪的功能。(三)土壤与种植梅林村地处平原,村庄内丘陵高地很少,多为平地和水田。梅林村共有耕地面积3613亩,其中水田2 348亩,旱地1 265亩,人均耕地面积0.93亩,山林面积750亩,水域面积90亩。土壤多为水稻土,分为潜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肥力较高,适宜水稻的生产,梅林村水稻一年都要种植两季,分别是早稻和晚稻。每年7月份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双抢”,抢收早稻和抢种晚稻,因而也为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期。种植的经济类的作物有大豆、花生、西瓜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分旱地用于种植西瓜,值7月份成熟;一般面积不大,自然收获也只是村民自家

5、食用,很少拿去卖钱。种植的人多,西瓜只能卖给镇里的居民,因而销路不大。日常生活中蔬菜无须购买,都自己种植,有辣椒,茄子、西红柿、瓠子、豆角、四季豆、冬瓜、黄瓜、土豆、韭菜等日常蔬菜。村民不种植小麦和油菜,村民大都食用花生油。(四)行政辖区与人口梅林村下辖10个村小组,皆全为自然型村落,小组大都以其主姓来命名。如吴家、范家、朱家、熊家、魏家。在梅林镇101个自然村落中,以自然村的主姓氏直接命名的小组有34个。同一姓氏居住在一个村小组,每个小组的主姓都有祠堂。像住塘组的户数和人口最多,有陈、刘、吴三个主姓,就有陈、刘、吴三座祠堂。姓氏的单一和明确保证了村庄自然完整,形成了村内紧密的关系网。由于自然

6、村落之间位置分散,因而小组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大都分散开来,被水田和沟壑相隔成一个个独立的群体。在梅林村村民的第一反应中,“村”指的是我们组,“村长”指的是组长,这已经成为村民之间不需要说明的共识。村民对于自己村小组的人全都能认识,而对于梅林村整个行政村的人就只能部分认识了,群体的意识很强而集体的意识却很弱。在单一姓氏的家族村落组成的小组,具有内部关系紧密、成分单一的特性,因而,组长对于组内的大小事务的处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条公路穿村而过,大大便利了村民的日常出行,加上又是镇驻地,村民几乎每天都要去镇上逛逛。目前,村村通水泥路完成了2条,共计3公里,除了观山口和吴溪仍是泥沙

7、路外,其他小组都可以便捷的往来村镇,特别是新梅公路沿线的吴家、熊家、住塘、梅林四个小组。在村两委的工作日程中,已经计划投资约30万左右,在09年底将观山口和吴溪的道路实现硬化。在村民日常出行中,摩托车已成为大都数家庭必备的代步工具;道路的改善,使电动车也开始在村庄出现了。全村共826户,总人口3 895人,户均人口4.6人。人口最多的为住塘组,有167户;最少的为吴家,只有35户,具体如表1所示。村庄劳动力总数2 010人,其中男性1 132人,女性878人。在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整个计划生育年度内,共出生59人,男性39人,女性20人,新出生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卫1:1.9

8、5。2008年,死亡人数为15人,其中非正常死亡人数2人。村民组主姓氏户数农业人口耕地总数(亩)住塘组陈、刘、吴167849519梅林组刘151645639朱家组朱133642522熊家组熊84450447店前组谈79439329吴溪组吴46165211魏家组魏42217207观山口组吴41170315范家组范40186277吴家组吴35132147表.1梅林村各小组信息一览表 本表是根据农业直补的信息表统计是数据,与实际的数据存在一定出入,例如户数合计是818户,而公布的是826户;人口合计是3 895人,实际公布的是3 800人,而镇计生部门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09年6月底,梅林村共有3

9、839人。二、村庄经济(一) 村庄收支村财乡管,梅林村的财政收支账目都要上报到梅林镇财政所,由此防止村级财政的混乱,因而梅林村对村庄收支没有准确的统计信息。据梅林镇财政所提供的数据,2008年村庄收入223 994.19元,其中上级补助拨款6万元整,原有积累107 994.19元。因计划生育超生而收取的社会抚养费是8 000元/人,08年共收取56 000元。村庄财政总支出166 860.7元,其中,公益福利性支出8 849.1元,招待费用支出64 885.6元,用于计划生育开支2 800元,管理费用开支93 126元。干部年工资中,村两委的工资支出37 680元,村支书谢征的工资由镇里发放。

10、另外7名村干部的工资分别是:刘圣保6 240元,吴相根5 320元,刘国良5 320元,熊国荣、吴贵发、朱爱华和熊玉香都是5 200元。小组组长的年工资是按照小组人口数和面积大小来确定,10个小组共计5 290元。此外,村庄没有集体统一经营性收入,也没有集体财产和专业经济组织,没有任何的债务和债权。(二)农、林、渔、牧、副 梅林村地处赣江支流,属温带季风气候,又有平原万亩良田,村民小组被水田相间隔,水田离家比较近,也便于管理。梅林村种植的是两季水稻:早稻与晚稻,正值七月份,农民都忙于“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村民大都把收获的早稻全部卖出去,晚稻则卖的很少以留着食用。近些年,在农业的种植上出现

11、了许多新的技术,部分村民并不在秧田里下稻子,等长到一个月后,再拔秧苗到田里耕种,而是采用简便、高效的水稻抛秧技术。村民买好几毛钱一块的塑料模子,一个模子有100个小窝,将稻种培植在窝中,等一个月左右,稻种发芽长成苗,就把模子里的秧苗倒出来,一颗颗的抛到水田里,由于秧苗根部有泥土,自然先落地立于水田里。抛秧技术改变几千年来,弯腰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村民认为抛秧能提高效率而产量跟插秧相差无几。农机下乡使不少村民购买了耕田拖拉机,自己耕种的同时还可以帮别家犁田赚取收入,09年上半年,有7户购置农机下乡的产品手扶拖拉机,补贴比例达到30% 。但也有一部分村民依然靠自己养殖的水牛耕地。养牛既能耕地又

12、可获得收入,村民买回一头小牛犊就可以把大牛拿去卖钱。在耕地、插秧、打药等前期的培植中,村民很少请人或采取机械化,而收割上几乎都是采用收割机收割,收割队是来自江苏的,每亩60元,这大大缓解“双抢”的压力。只有很少田地的村民还是手工收割,天气好的话,收割好的稻子就放在田里晒几天,干一点也就轻一点,村民用自家的独轮车推回家。打下的稻谷,用一个大筛子将稻草宵弄干净,再晒干就可以入仓了。在梅林村粮食种植面积最大就数观山口的吴贵发,他耕种了50亩水田和30亩旱地。水田种植早晚双季稻,旱地用来种花生和芝麻等经济作物。08年他种植的50亩早稻和晚稻,按一亩平均产量800斤计算,早晚稻加起来有8万斤稻谷,而且晚

13、稻的亩产要略高于早稻。按收购价97元/百斤,收入能达到77 600元,这还要加上旱地上种植的一千三百多斤的花生卖了两千元。15亩芝麻因为时价不好,吴贵发并没有卖出而放在家里等价格提高了再出卖。如此,他家一年的毛收入也在8万左右。同时,农业生产的成本也不断加大,早晚稻加起来的百亩水稻,每年花在耕田、收割上以及稻种、化肥和农药等支出也是不可小觑。据他估算,早稻稻种一亩要3斤,16元/斤,50亩就是2 400元;晚稻稻种一亩要1斤,11元/斤,50亩就是550元,每年稻种的支出接近3 000元。插好秧就要施肥,一亩田要使用复合肥50斤(130元/百斤)、尿素30斤(100元/百斤)、氯化钾20斤(2

14、00元/百斤)、磷肥50斤(30元/百斤),两季水稻在肥料支出需15 000元。治虫还要打药,早稻一般要打3次农药,平均下来约7元/亩;晚稻一般要打5次农药,平均约10元/亩,一年农药支出约3 550元。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吴贵发大规模的种植激励是很大的。09年梅林村农业直补是58元/亩,其中种粮补贴是11.8元/亩,农资综合补贴是46.2元/亩。分早晚稻,江西省以农业税计税面积为基础,按实际种植面积补给。吴贵发领取是100亩的农业直补,也就是5 800元。在得知农机下乡政府有补贴,他添置了一台旋耕机,政府补贴3 000元,他自己也只付了三千多元,这样50亩水田耕犁就实现了机

15、械化。收割也统一由收割队收割,60元/亩。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整个的种植成本中,化肥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总成本的一半以上。09年7月份,他已经收割了早稻,正忙着插晚稻秧。同时,他调整旱地种植结构,用27亩地来中花生。吴贵发依靠规模种植,实现以农致富的目标。如今,他家也装上了空调,而这在梅林村是很少见的。梅林村没有连绵起伏的山,也就没有林业发展的空间。江西省率先的林权改革在梅林村没有进入村民的关注点。虽然村庄有多条河流,较大的面积的湖水,适宜大规模渔业。梅林组一位农户在46亩的水域里,一部分养鱼,一部分养鸭。在梅林村从事家庭养殖业的专业户不多,但都有一定的规模。观山口组的吴圣德昔日在外从事金银首

16、饰的加工,如今他返乡创业,从事肉猪养殖业。07年下半年,吴圣德开始大规模养殖的准备,摸索养殖经验。08年,规模扩展到70头母猪,2头公猪,一次产猪崽子500多头,并且领取了政府对于有繁殖能力的母猪的补贴7 000元(100元/头)。小猪崽子长肥了就出卖,卖给定点食品站或是上门猪贩子。肥猪一般能长到300斤左右,一斤能买到6元,一头猪也就是1 800元,收入非常可观。到了09年,他已将养殖规模扩大到980头母猪,两头公猪,上半年一次产猪崽子270头,加上去年存栏的200头,总数接近1 500头,成批的繁殖成批的出栏。然而,养猪的成本的是高昂的,饲料和生猪价格的小小波动都会对收益带来非常大的影响。09年,生猪价格整体有所回落,他出栏的肥猪卖过4.2元/斤、4.8元/斤、5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