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129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察报告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破解我们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2012年10月9日-11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率领我县五女店镇 社区主要负责同志一行六人,奔赴山东诸城、济南、德州,河北邯郸,河南鹤壁、新乡六市共十六个社区,就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考察学习,其中重点考察学习了山东诸城、德州,河南新乡。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现就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 考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一)山东诸城考察情况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3处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5个社区

2、,常住人口108万。2011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1亿元、人均7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1元。综合实力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35位,地方财政收入位列山东省前五强。诸城市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把相邻的几个村庄和相关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农村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班子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将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延伸至社区,近距离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每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服

3、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以内,涵盖5个左右村庄、1500户左右。按照这样的规划布局,全市1249个村庄共规划建设了208个农村社区,2008年6月全部建成运行,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全覆盖,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起有效平台。1、辛兴镇辛兴社区:该社区服务中心设在辛兴村辐射尧村、隋家沙岭、后齐沟、匡家沙岭,共1556户、5605口人。在设置“一个综合服务厅,八个服务站(室)”的基础上,并设幼儿园、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体娱乐中心、农资超市、超市、活动广场、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中心等。该社区工业、企业较较多,社区农民主要从事服务业,

4、社区规划有集中居住小区,通过旧宅面积对换新宅面积,鼓励社区区内居民入住。2、密州街道东山社区产业园:该产业园整体规划占地7637亩,投资60亿元,是集种貂繁育、集约化养殖和裘皮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建成后年可出栏特种动物9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8000个,园区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科学利用资源,极大提高山岭薄地的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社区产业到社区的转型跨越发展。(二) 山东德州考察情况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经济强省山东的北大门南北与济南、天津两大都市等距相望。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 103万平方公里,

5、人口586万。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为11.8:54.3:33.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06亿,增长30.4%,全市税收收入实现125.41亿元,增长22.6%。城乡居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增速双双超过GDP增速。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350元,比上年增加1322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8元,增长13.6%。德州市坚持把两区同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实施了“两边两区”(县城乡镇驻地周边、交通干线周边和产业发展聚集区、农村观光旅游区)突破战略,取得良好效果

6、。截至目前,德州市建成或在建社区340个,已有15万余户农民告别低矮平房,搬进新楼房。全市规划农业、工业、商贸产业园区1538个,目前已经开工建设876个,其中农业园区455个,总面积76.8亩,占耕地面积的8.3%;工业小区202个,建设项目1202个,总投资368亿元,吸纳劳动力67.9万人;商贸小区162个,市场交易额占全市的3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工业化率达到54%。德州市在社区规划上坚持“乡风民俗不能丢、文化特色不能少、现代品位不能低、社区面貌不雷同”的原则,乡镇驻地以多层为主,其他社区以两层为主。在设计风格上,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产业特点有机结合。突出生态文明要求,保持和

7、发扬农村传统生态和地域特色,社区绿化率不低于25%。农村社区原则上规划 5000人以上,乡镇驻地社区规划1万人以上,以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充分利用。(三) 河南新乡考察情况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省会郑州,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现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93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73亿元、支出202.13亿元,分别增长28.8%和26.7%;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29.52亿元,增长2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

8、35.59亿元,增长24%;粮食总产390.23万吨,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988元和7533元,增长14.2%和20.7%。新乡市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新村)”的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范畴,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内涵式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先后出台8个方面49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为入住社区居民办理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9、,并继续保留原有的惠农政策。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社区规划、拆迁复垦、建设模式等全程实行“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当家作主。三是做好规划控制。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五是强化产业支撑。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目前,新乡市区、县城规划区、重点乡(镇)、产业集聚区周边及干线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内的369个社区已全部启动建设,52个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累计完成各类资金投入2

10、24.5亿元,完成建房面积2204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0.5万户,完成拆迁面积5.2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面积2.6万亩。二、考察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山东诸城、德州,河南新乡三地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诸城、德州都是靠近沿海的城市,改革开放后较早的发展起来,两市工业、商贸业较为发达,农民收入多元化,以企业打工、搞规模养殖、从事服务业、农业、个体为主,所以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的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支撑,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乡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

11、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起步早,基础好,确定的52个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决定2012年完成70%以上的建设入住和旧村拆迁复垦任务,明年底全部建成。力争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200个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建成,使近1/4的农民住进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到2018年,分三步实现基本建成369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目标。诸城市围绕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把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同时每个社区都配备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广场、藏书不少于3000册的图书室、20台以上电脑的电子阅览室以及标准化幼儿园、

12、警务室、卫生服务站、社区教学站、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垃圾中转站等,并在全市农村推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形成了社区建设的“诸城模式”;德州市从传统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农村经济园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以两区同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创造了“城乡一体、两区同建、三化同步”的新鲜经验,最终构建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德州市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巩固党对农村的领

13、导为着力点,以“一强五有两突出”(强班子,有制度、有场所、有报酬、有经费、有活动,突出发展,突出服务)为总抓手,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新乡市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累计出台78个配套文件,破解发展难题,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探索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试验任务,将用3到5年时间,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等10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二是探索推进房产确权发证。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研究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房产证办理办法,产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三是探索创新节约土地分配使用机制。成立土地矿业

14、权交易中心,节约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仍然归农民所有,保障农民利益。四是加大旧村拆迁力度。坚持“政府零受益、群众得实惠”,采取以奖代补、政策鼓励、示范带动等措施,引导群众自愿主导拆迁旧宅,严禁强制拆迁。五是探索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探索构建社区党总支委员会、社区服务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委员会、社区居民事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农村社区组织机构。(一)合理优化社区空间布局。诸城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的原则,将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

15、2公里,涵盖5个村、1500户左右,村庄密集度高的可适当增加村庄个数。德州市在社区建设上主要采取四种模式:一是对城中村改造采用政府组织统拆统建的模式,各县市区驻地的城中村,由政府组织拆迁安置,腾出土地对外出让开发,所得收益用于补贴农民购房。二是乡镇驻地采取沿街开发模式,市场化运作,从受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补贴农民。三是近郊村采取企业和社区联建模式。企业出资对社区进行开发改造,农民用宅基地换住房,腾出的土地留作企业发展用地,农民还可以在企业就近就业。四是偏远农村采取自拆自建、滚动发展的模式。一种是整村迁建,一种是自迁自建,多数农村社区采取这种。新乡市遵循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

16、、宜建则建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探索出“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产业带动型、企业参与型、回乡反哺型”等六种社区建设模式和“村民自建、集体代建、商业开发、社会援建”等四种建设途径。(二)建立健全社区机构、明确职能定位。诸城在每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同时,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社区内各村党组织及其它社区内单位党组织组成,党组织书记由乡镇(街道)派驻社区的机关干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发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三)开展贴近农民需求公共服务。诸城、德州在公共服务方面方面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在医疗卫生、养老入托、治安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做到了农民群众“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2)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