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0921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材P74P77,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理解并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3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

2、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孙权归纳导入:三国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混战时期之一。留下了许多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1自读教材。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曹操刘备孙权探究一:官渡之战【小组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2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曹操势力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

3、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此外,在这里可以提前把后面有关“屯田”的内容进行处理。待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加以总结。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强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应让学生阅读教材P74页上面的小字和插图去思考、观察,从中得出结论。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4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描述说出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答案一:曹操虚心接受谋

4、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全部粮草。答案二:曹军抓住战机,趁袁军军心动摇之时,大举进攻,大败袁军。答案三:袁绍刚愎自用,不接受谋士的建议,丧失了时机。答案四:袁绍骄傲轻敌,过分自信,导致手下人才流失,反而起了辅助敌人的作用。过渡: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接着,曹操又陆续消灭了其他的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他发兵南下,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探究二:赤壁之战【小组讨论】1找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点拨】应从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去分析比较。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最后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归纳】都是以少胜多,胜利一方都采用了火攻

5、,都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形成。2同样是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大获全胜,而在赤壁之战大败于孙刘联军?【点拨】应从曹操,在两次战争中所处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用人的态度、地理环境等即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去分析。【归纳】官渡之战,主要是因为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早日统一。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广招贤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曹操势力日益强大。这些就是他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赤壁之战,这次战争曹操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再加上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合实力增加,联军用火攻办法,大败曹军。

6、过渡: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建立后他们经济的发展情况怎样呢?3魏蜀吴经济的发展。学生自学了解他们各自发展的特点。4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的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一千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探究三:三国鼎立1三国的形成: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

7、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归纳】通过本课学习,要破除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正确认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1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2知识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可以知道,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混战的结果。官渡之战使曹操大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这种鼎立局面,直到280年西晋统一全国才结束。在三国鼎立的时期里,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各族人民都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显著,物力和财力都较南方充足,所以后来全国的统一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完成。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