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温度控制课设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0810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温度控制课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单片机温度控制课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单片机温度控制课设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单片机温度控制课设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单片机温度控制课设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片机温度控制课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温度控制课设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摘要:该实验设计基于飞思卡尔MC9S12DG128开发板平台,根据实验任务要求,完成了水温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的温度给定值可由人工通过键盘进行设定,测量温度经过A/D转换由数码管显示,通过PID控制算法对温度进行调节,使温度输出值在给定值上下波动,控制该系统的静态误差为1,用LED灯模拟加热强度,并用串口将输出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数值发到PC机上。关键字:飞思卡尔 单片机 水温控制 MC9S12DG128 1、 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要求:1温度连续可调范围是30-150摄氏度;2 超调量;3.温度误差;4尝试使用能预估大滞后的方法,如史密斯预估,或大林算法;也可用PID及改

2、进算法。内容:1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2. 给出系统硬件电路图;3确定温度控制方案;4. 给出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5整理设计数据资料,课程设计总结,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测量控制技术拥有操作简单、控制灵活、使用便捷以及性价比较高的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片机是一种集CPU、RAM、ROM、I/O接口和中断系统等部分于一体的器件,只需要外加电源和晶振就可以实现对数字信息的处理和控制,因此,单片机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控制中。利用单片机对温度测量控制会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该设计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实验任务是设计制

3、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1L净水,容器为搪瓷器皿。水温由人工通过4*4的键盘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改变时实现对水温的自动控制,采用PWM技术控制电阻丝的加热,加热强度由8个LED小灯模拟,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测量温度经过A/D转换在4位数码管上显示(保留一位小数),并将温度每秒钟向计算机发送一次。一、系统设计的功能该系统的闭环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1所示。输出给定温度值电阻丝执行器D/A转换控制器- 检测变送A/D转换图1.1 水温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单片机对温度的测量控制是基于传感器、A/D转换器以及扩展接口和执行机构来进行的。在闭环过程控制系统中,过程的实时参数由传感器和A/D转换

4、器来进行实时采集,并由单片机自动记录、处理并控制执行机构来进行调节和控制。MC9S12DG128驱动电路数码管显示晶振电路前置放大电路Pt100SSR继电器电阻丝A/DPWM复位电路键盘电路电源电路BDM接口电路图1.2 系统功能框图1.电源电路:提供HCS12MCU的芯片内部电压,I/O端口和外部供电电压。2.复位电路:响应各种外部或侦测到的内部系统故障时进行系统复位。3.晶振电路:产生总线时钟。4.BDM接口电路:背景调试模式(BDM)是由Freescal半导体公司自定义的片上调试规范 1 。5.键盘:用于设定温度。6.数码管:显示模拟的外界环境温度值。7.Pt100:热电阻传感器,检测温

5、度。8.SSR:过零导通继电器,通过继电器的闭合断开对电阻丝进行加热或是不叫热。二、硬件设计原理及内容图2.1 实验电路原理图本系统软件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管理程序和控制程序。管理程序包括LED显示动态刷新、控制指示灯、处理键盘的扫描和响应、执行中断服务操作等等。控制程序包括A/D转换、数据采样、数字处理、PID计算等等。2.1 单片机: 单片机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在此我们用MC9S12DG128可以提供系统控制所需要的I/0口、中断、定时以及存放中间结果的RAM电路。2.2 电源电路: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2.2 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部分的C21和C22构成的滤波电路,可以改善系统的电磁兼容

6、性,降低电源波动对系统的影响,增强电路工作的稳定性。2.3 复位电路:电路图如图2.3所示。图2.3 复位电路正常工作时,复位引脚通过4.7k电阻接到电源征集,所以应为高电平。若按下复位按钮RST1,则复位引脚为低电平,芯片复位。2.4 晶振电路:电路图如图2.4所示。图2.4 晶振电路2.5 键盘设置电路:电路图如图2.5所示。图2.5 键盘电路用4*4键盘设计温度输入,如上图所示,4条行线分别接P口的PP7PP4,4条列线分别接P口的PP0PP3,用扫描法获取键值,例如识别“1”键,编程时将PP0PP3定义为输入并有上拉电阻,PP4PP7定义为输出,那么当键按下时对应键值11101110,

7、同理2键对应的键值11011110编程实现当图中A键按下时,进入温度设定状态,设定完成后,按下B键,确定设定温度2。 2.6 数码管显示电路:电路图如图2.6所示。图2.6 数码管显示电路数码管的a、b、c、d、e、f、g、DP分别接A口的PA0PA7,上图中的3引脚作为片选线号引脚,外加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入接T口的PT0PT3,七段式数码管,每一段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当PT0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DS3为低电平,即被选中,此时判断A口状态,为低电平的那一段亮,高电平的段不亮,例如PORTA=11111110,数码管显示03。2.7 温度检测电路:电路如图2.7所示。图2.7 温度检测电路

8、 Pt100与前置放大电路组成温度检测电路,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主要在中低温区(-200630),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对与温度相关的参量进行检测4。将检测到的温度小信号,经过前置运算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如图3.1所示。其中初始化包括串口初始化、键盘初始化、数码管初始化、A/D转换初始化、PWM初始化。继电器控制为当检测温度小于设定温度,使继电器闭合给电阻丝加热;当检测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使继电器断开,停止给电阻丝加热。图3.1 系统软件流程图开始初始化按A键?键值处理,温度设定YN是否有采样数据处理NYA/D转换处理继电器控制4、

9、 调试过程及数据在开始做这个设计的时候,先是把系统的每一部分都分成不同模块,每一个模块先单独作为一个工程建立,每一个模块调试成功之后才将各部分组合在一起,最终调试成为一个系统的。系统的模块分为:SCI串行口输入输出模块、LED数码管显示模块、KB键盘输入模块、AD转换输入模块、PWM模块、定时器模块。4.1 SCI串口调试编写串口程序,包括SCI的初始化函数、发送数据函数、接收数据函数,通过BDM将编好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里,使程序编译通过,在SCI的调试主程序中通过输入字符,并让其在电脑自带的超级终端上显示,如果超级终端成功显示我们在键盘上输入的字符,则说明SCI串行口模块可以调用,如果显示不

10、成功则需要继续对程序进行修改和编译。问题:键盘输入的字符不在超级终端显示。解决过程:首先直接在SCI调试主程序中直接调用发送数据函数,但是超级终端上仍然没有显示,然后检查程序发现所设SCI0BDL过大,因为实验板的晶振16M,但是单片机 MC9S12DG128中未启用锁相环,故单片机的内部总线实际上只有16M/2,所以在串行口波特率要求9600时,需要在程序的串口初始化中将SCI0BDL=0X80改为SCI0BDL=0X34。4.2 数码管调试 编程实现,用四个共阴极8段数码管显示要显示的四位数。问题1:数码管不显示解决过程:检查硬件连接,发现所用引脚和课本给出的不一致,通过修改连线,数码管显

11、示正常数字。 问题2:数码管显示亮度不一致,现象如下图所示。解决过程:发现延时时间比较短,增加延时时间,显示的亮度基本接近但还是有差异,因此该用定时中断的方式,此问题彻底得到解决,正常显示如下图所示。4.3 键盘输入模块调试在理解了4*4矩阵键盘的编程原理后,自己结合课本成功编译通过键盘程序。将按键值通过实验板上的八个LED等显示。问题:有些按键对小灯没有影响。解决过程:单步运行程序,发现那些对小灯没有影响的按键不会使PTP口的值改变,于是换个实验板,运行正常。4.4 A/D转换输入调试在编译通过AD转换程序后,联系数码管显示模块,用一个电位器的检测采样,用单片机的AD转换通道AN6输入采样信

12、号,将其转化为30150可变数字,用以模拟温度30150度的变化,并在数码管上显示。 问题:改变电位器,但是显示的值不变解决过程:检查硬件电路,发现05V输出接到了AD7口上,而程序中采样信号是由A/D转换通道AN6输入的,改变接线,问题得到解决。5、 实验结果与心得5.1 最终调试结果:1.通过键盘能够设定温度值;2.用电位器模拟温度变化时数码管及时显示30到150摄氏度的变化,并且数码管的最后一位为小数部分;3.用8个LED灯模拟加热强度。4.此系统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PID对其进行调节,使输出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波动。 5.2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的设计性实验,实验过程中设计到了很多学科

13、的东西,例如计算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C语言、模拟电子技术、最主要的是嵌入式系统。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我学会了Altium Designer的使用,自己能过完成简单电路的绘制。 这次设计实验虽然只是模拟一个简单的水温控制系统,但是设计思路是相同的,由于老师给出了例子,这个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我们更快的着手实验,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也使我认识到自己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编程方面的不足,让我意识到即使再简单的任务,我都要全力以赴的去完成,而不是在学习上投机取巧,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或许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很艰辛,但是会受益匪浅。 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它是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的,实验中将整

14、个系统分解开来,将每一个涉及的功能模块化,然后又逐步整合逐渐向最终目标靠拢的这种思维,这次实验的思维方式和实验过程,为复杂的系统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6、 参考资料1嵌入式系统使用HCS12微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王宜怀 P30 最小系统设计2嵌入式系统使用HCS12微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王宜怀 P134 键盘处理函数3嵌入式系统使用HCS12微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王宜怀 P139 扫描法LED显示4检测技术使用现代检测技术.金伟 P46热电阻传感器5计算机技术使用计算机控制技术.顾德英 P107 数字PID控制算法的计算机实现附录:1、源程代码头文件#include /-/uchar Flag_Send = 0,Flag_ADC = 0;uint NUM = 0;uint Temperature_Set = 600;uchar RCVData16; /-/#define ReSendStatusR SCI0SR1#define ReTestBit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