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0798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安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杨 勇 审核人:何 国(卷面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是那一声春雷把万千zh( )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了奋进;是那一缕春风把无人采撷( )的种子撒落,就像母亲的爱抚,让无助的心灵洒满了阳光。于是,潺湲的溪水边开满ch( )紫嫣红的花朵,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 )强挺立的生命。(1)看拼音写汉字。zh( )居沉睡 ch( )紫嫣红(2)给加点字注音。采撷( ) 倔( )强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2、) ( )A.公安机关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坚决打击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犯罪行为。B.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C.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D.没有踏实认真的实干精神,只会夸夸其谈是不会把工作干好的。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B.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使人们学会欣赏,学会创造。C.改革开放30年来,盐城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D.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北京奥运村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方

3、案。4、默写古诗文和名句。(8分)(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2) ,下笔如有神。 (3) ,不知其可。(4)翅湿沾微雨, 。(5)临风一唳思何事? 。 (6)渔家傲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的句子是 , 。(7)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5、名著阅读。(4分)(1)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两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_ _,善射的是小李广_。 (2分)(2)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请列举水浒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义”的两个故事。(2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

4、面的问题。(共4分) 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遭遇车祸,18位路人走过无人施教。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小悦悦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 材料二:2011年11月15日下午,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将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2)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老人跌倒的事件,你会怎样做?(2分)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5分)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5、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嗈嗈(yng):雁鸣叫声7、简要概括这两首词的内容。(2分)马致远词: 。张可久词: 。8、“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分)答: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

6、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王肃孔子家语)【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视:看,比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是 以 君 子 必 慎 其 所 与 处 者 焉。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无丝竹之乱耳( ) (2)无案牍之劳形(

7、)(3)赐也日损( ) (4)赐好说不若己者(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2、简答题。(3分)【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7分)植物不光彩的“小动作” 植物在地面上的活动容易被人知晓,但地下活动就不容易被发现了。让人们出乎意料的是,它们的地下活动中,还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小动作”。如果把这些“小动作”曝光,它们虽然死不了,但肯定会是羞愧难

8、当的。巴结“有用的” 别以为植物把根深入地下,老实巴交地吸吮地下的养分和水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它们并没有傻乎乎地在呆在那里埋头于本职工作,而是在干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从事一些“社交活动”。如地下有许多细菌都来想占它们的便宜,但并不会给它们带来什么好处,对于这种没有什么用的朋友,植物就会大门紧闭,拒之于千里之外;但对于对自己发展有益的细菌朋友,它们不但会四门大开,热情拥抱,还会主动前去巴结呢。 如豆科植物就会主动巴结对自己生长有益的根瘤菌。科学家发现,根瘤菌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像瘤子一样的菌块,与豆科植物共生。它能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此给植物提供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

9、养。但周围的细菌千千万,豆科植物又如何巴结它们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根瘤菌含有一种名为“因子”的信号分子,让豆科植物非常着迷,它们的根部只要遇到这种分子,马上会主动上前巴结,与其结为“盟友”,从而为其所用。 科学家现在想的是,尽快让谷类作物也能借鉴这种“巴结术”。 如果一个人对亲戚笑脸相迎,对亲戚以外的人就满脸狐疑,而且在行动上处处防备,那你说这个人是不是不太地道?但在人类群体中,这样的人毕竟稀少,但如果换了植物,这种“非亲不认”的分子就不在少数了。当然,发现植物有这个怪癖,还是最近的事情。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植物与其他不同种的植物遭遇时,相互间的竞争往往更激烈。就是说当植物发现周围的“邻

10、居”与它们没有共同遗传体系时,便会投入更多精力,发展壮大自己加快促进根部生长,与“外家的”暗中争夺地下资源。这个现象对于科学家来说是新而不奇,但其中潜藏的问题倒是引起了科学家的好奇心:这些植物是靠什么来辨认亲戚的呢?它们的方式和动物们的认亲方式一样吗? 我们知道,动物的认亲能力对动物来说相当重要,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分享宝贵资源,或避免近亲交配。而动物的认亲方法也已经被科学家破译,那就是它们把对方的气味作为“身份证”来查验对方,有的动物还把对方的特有声音当作标识,来判断亲疏。但植物究竟是采用什么办法来辨别亲疏呢?有科学家认为,每个植物家族特有的蛋白质或化学信号,可能被分泌在周围土壤中,并被其他植物

11、的根系发现。也就是说,植物可能有一套感知同种类植物蛋白质或化学信号的体系,如果它的根与其他植物的根系紧密地靠在一起,它就会分辨出对方是否与自己是同一种类。当然,植物的这种认亲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对于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植物就会用上非常恶毒的手段,将对手排挤走或者取其性命。 俄罗斯境内有一种欧洲云杉,它高大、喜暖,与其共同生活在在乌拉尔地区的另一种云杉,叫做西伯利亚云杉,这种云杉矮小,但非常耐寒。两种云杉个性不同,品性则相差更远。欧洲云杉对西伯利亚云杉并没有采取包容的策略,而是悄悄夺取后者的养分,让对手“断炊”,这样,千年过去后,西伯利亚云杉就被欧洲云杉赶出了自己的领地,被迫向寒冷的乌拉尔山脉高处撤退。可见欧洲云杉的“小动作”的确是够狠毒的了。 有的植物干脆对竞争对手暗中“投毒”,非得要了对手的命才收手。如在美国西南部的平原上,生长着一种山艾树,它十分霸道,在它生长的地盘上,从不允许任何植物生存,连一根杂草也不得存在。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山艾树对付竞争对手是靠分泌出的一种有毒物质,给生长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其它植物“投毒”,这样就达到了独霸一方的目的。 科学家认为,植物的“小动作”里其实有很多高科技,研究并掌握这些高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