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0724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4、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5、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受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即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

2、决策。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6、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已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行为。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8、奥肯定律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9、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10、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1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12、公开市场

3、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13、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1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15、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16、货币需求(函数)是指整个利率-货币需求量组合或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凯恩斯看来,是指人们放弃流动性很差的金融资产而持有不生息货币的需要。17、菲利普斯曲线是指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8、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这是利率不

4、大可能在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在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成为“流动偏好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19、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20、基础货币是指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2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试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22、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23、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24、最终产品是在一

5、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25、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26、失业是指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27、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28、预防性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29、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在出售而提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30、通货膨胀是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1、GDP核算的内容、公式及可以计

6、入GDP的项目支出法: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核算。GDP=C+I+G+(X-M)【计入项目: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政府转移支出+折旧【计入项目: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2、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理解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国或一地区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指充分就业时的GDP,即一个经济社会所有经济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时的GDP.42、最终产品的理解最终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它是

7、不再加工而用于最终消费的产品。它是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平衡的角度考察经济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一定时期(年)个人消费品、公共消费品、用作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品、用于增加储备的产品、用于国防的产品和净出口的产品。3、各种乘数大小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25、政府支出、税收变化对总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

8、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4、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简单计算边际消费倾向MPC=c /y=dc/dy= 【APCMPC;/y0,所以APCMPC y】平均消费倾向APC=c / y=/y +MPC 【APSM

9、PS y】平均储蓄倾向APS=s / y=-/y+(1-)。 APS+APC=1。 边际储蓄倾向MPS=s /y=ds /dy=1-。MPS+MPC=1。22、货币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引起因素L=(ky-hr)Pr=15、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1交易动机,目的:为了日常的交易活动。原因:收入和支出时间上的不同步注:货币交易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化。2货币的谨慎动机,目的:预防意外支出。原因: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注:货币谨慎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化。*以上两种需求之和称为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并以L1表示;L1=kY 3货币的投机动机,目的:获得收益。原因: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L2=L2(r

10、)=-hr 5、IS曲线、LM曲线移动的原因、方向及影响IS曲线二部门经济中,i=s,因此,当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式,IS曲线也向右上方移动;当储蓄函数向左移动(左上方)时,IS曲线也向左移动(左下方)。三部门经济中,i+g=s+t,所以除了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影响外,t、g也对其有影响。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g,曲线右移,增加税收t,曲线左移。LM曲线M变动。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P变动。价格水平P上升,m就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LM曲线就向右上方移动。6、决定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因素IS曲线二部门经济中,斜率为-(1-

11、)/d,因此,当d较大时,及投资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斜率的绝对值较小,曲线较平缓;当较大时,斜率绝对值也较小,曲线也较平缓。三部门经济中,斜率为1-(1-t)/d,故除了d与的影响外,还有t的影响。当d和一定时税率t越小,斜率绝对值越大,曲线越平缓。LM曲线斜率(k/h)取决于k和h。当k一定,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斜率越小,曲线越平缓;当h一定,k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越高,斜率越大,曲线越陡峭。7、IS曲线、LM曲线上和曲线外点的经济含义曲线上:i=s,L=M 曲线外;(上)is,Ls,LM8、凯恩斯极端、古典主义极端的理解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即如果出现一种IS

12、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当LM为水平线时,说明利率降到极低水平,人们陷入“流动性偏好陷阱”,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想持有在手中,而IS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此时国家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不再有效,相反,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效果则会十分显著。古典主义极端情况,即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LM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人们不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而IS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到无

13、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所以此时实行货币政策改变利率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则会产生“挤出效应”。 21、挤出效应的理解“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是可用于投机目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在非充分就业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水平提高,产出水平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因而利率上升,并导致投资水平下降。“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支出乘数的

14、大小,正相关;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度,正相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负相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正相关41、IS曲线、LM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的关系当IS曲线的斜率越接近0时,货币政策的效果越明显,接近无穷大时财政政策效果越显著;当LM曲线的斜率越接近0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好,接近无穷大时货币政策效果十分显著。当IS曲线斜率为0,LM曲线水平时,货币政策效果十分显著,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网LM趋向斜率为0,IS曲线水平时,财政政策效果十分显著,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涵和政策工具。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

15、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是政府变动收受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其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出、税收以及公债。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样,也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已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其政策工具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准备率。1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涵及如何斟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低,政府削减税收、增发公债、,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繁荣时,经济过热、总需求过多、通货膨胀时,政府增加税收、减少公债发行规模、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抑制总需求,进而遏制通胀。货币政策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增加货币供给量来带动货币总需求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取得贷款容易、投资增加,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总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