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94开关升压电源实验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0717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l494开关升压电源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tl494开关升压电源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tl494开关升压电源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tl494开关升压电源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tl494开关升压电源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l494开关升压电源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l494开关升压电源实验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关电源目录1、任务与要求31.1、任务31.2、要求32、方案论证42.1 DC-DC主回路拓扑42.2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案4 2.3提高效率的方法及实现方案43. 电路设计53.1电路整体设计63.2 主回路器件的选择63.3控制电路设计83.4效率的理论分析及计算83.5过流/过压保护电路原理与设计84、测试方法与数据84.1 测试仪器84.2测试方法95测试结果分析95.1误差分析 95.2改进措施96电路图原理图及PCB图91、任务与要求1.1 任务设计并制作如图1所示开关稳压电源。图1 电路框图1.2 要求在电阻负载条件下,使电源满足下述要求:基本要求(1) 输出电压Uo可调范围:3

2、0V-36V;(2)最大输出电流Iomax:1A;(3)U2从18V变到21V时,计算电压调整率:Su2%; (4)计算DC-DC变换器的效率n(5)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o(th)=1.3+0.2A;2、方案论证2.1 DC-DC主回路拓扑采用并联开关电路形式。并联开关电路原理与串联开关电路类似,但此电路为升压型电路,开关导通时电感储能,截止时电感能量输出。2.2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案采用恒频脉宽调制控制器TL494,这个芯片可推挽或单端输出,工作频率为1-500KHz,输出电压可达40V,内有5V的电压基准,死区时间可以调整。芯片内部有两个误差比较器,一个电压比较器和一个电流比较器。电流

3、比较器可用于过流保护,电压比较器可设置为闭环控制,调整速度快。此外TL494(5脚、6脚外接电容C5、电阻R1)自激振荡,9、10脚输出,可单输出也可双输出,本电路为单输出即把9、10两脚接在一起。调节电位器R6可调节TL494的9、10脚输出信号占空比,信号经过IRF540放大即可达到放大效果。 2.3提高效率的方法及实现方案由于损耗主要来源于器件本身以及一些开关元件的寄生电阻和进行开关操作时的开关损耗,因此在设计电路时要尽量减少损耗元件的个数,选用耗能小的元件,采用比较理想的开关元件;并且变压器的选取和绕制也对效率有影响。3.1电路整体设计电路由TL494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IRF

4、540电压放大电路,LM393反馈过压,过流保护电路构成:3.2 主回路器件的选择3.2.1开关管的选取由于是PWM芯片直接驱动,因此驱动电流不大,考虑到效率问题,选用IRF540。它是电压控制器件,要求驱动电流很低,并且开关速度很快,导通电阻很小,这样既减少了开关损耗,也降低了本身寄生电阻的损耗。3.2.2输入整流二极管的选取由于集成整流桥用于整流滤波,易引起整流管过热,其输出电压过低,导致负载电压不稳。因此采用共阴极肖特基二极管取代。3.2.3 输出整流二极管的选取考虑到效率要求,选用了肖特基二极管,速度快且压降低。3.2.4变压器的绕制方法选用EI 变压器,工作频率为30kHz ,计算匝

5、伏比: N/ V = Ton/ (B Ae) ,原边绕组匝数: Np= Vinmin ( N/ V) ,副边绕组匝数: N2 = ( Vo + Vd + Io R)( N/ V) ,设置的匝数比为1032 ,线径0. 7 mm,初级双线并绕,次级单线绕制。该设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3.2.5整流管的输出稳压由于18 V 经整流滤波后达到25V ,因此选用了耐压值为1 000F/ 50 V 的大电容来稳压。3.2.6LC滤波参数设计根据电感最大贮能值0. 5 L I I 确定电感峰值电流Imax = Io + 2 VoToff / L (Toff 为关断时间) ,匝数N 应进行取整,当匝数

6、少电流大时,应尽量避免取半匝的情况。经计算后选取电感量为10 mH,电容为4 700F。3.3控制电路设计控制电路选用TL494来产生PWM波形,控制开关管的导通;调制脉冲的频率选择50kHz,选择振荡电容CT为0.1uf,电阻RT为47k即可满足要求。脉冲采用单端输出方式,将13脚接地,为了提高驱动能力,从内部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并将两路并联,即将8、11脚并联接电源(即输入电压UI),9、10脚并联,该端即为脉冲输出端。为了保证输出电压U0稳定,要引入负反馈,即通过取样电阻R10、R11、R12将输出电压反馈到TL494内部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1脚),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2脚)接一

7、参考电压,图中由电阻R2、R3、R6组成;当输出电压增高时,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比较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增大,结果使输出脉冲的宽度变窄,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变短,输出电压将保持稳定。图中连接在误差放大器2脚和3脚之间的电阻和电容是构成PID调节器,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在给定参数下,调节R6使15脚电位等于2.2V,然后调节RP1即可调节输出电压值。过流保护电路可以利用TL494内部另一误差放大器实现。图中电流取样电阻选择1/2W的精密电阻,两端并联一高频滤波电容,误差放大器的反相端(15脚)接电压等于2.2V的基准电压,电流取样电阻上的电压输入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16脚),当电流大于1.2

8、A时,16脚电压大于15脚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增大,TL494输出脉冲宽度变窄,输出电压减小,则起到限流作用。3.4效率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整流滤波后电路的总功率 PI= UIII ,输出功率PO=UOIO, DC-DC变换器的效率=PO/PI。输入电压(V)输出电压(V)输出电流(A)18V56V0.01A3.5过流/过压保护电路原理与设计根据主电路所示把输出电压,电流反馈回来经过集成运放LM393比较输出,LM393输出接494的4脚控制其死区电压(高电平不工作、低电平工作),通过调节R12可调节反馈电压大小,当LM393 3脚反馈电压增大超过2脚电压时,1脚输出高电平。TL494停止工作,即

9、可起到过压保护作用。过流保护工作原理同过压保护一样4、测试方法与数据4.1 测试仪器直流稳压源、数字万用表、双踪示波器4.2测试方法通过数字万用表并联测量输出电压UO;电压调整率SU 与 负载调整率SI 通过调压器; DC-DC变换器的效率h通过测量输入与输出的电压电流值经过计算的得到。 过压保护时的动作电流通过加载负载测得。5测试结果分析5.1误差分析由于测量仪器、实验条件、测量方法以及人为因素的局限,还有元件没有按照计算出来的理论元件参数进行安装,所以测量是不可能无限精确的,测量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总是存在着测量误差。 5.2改进措施经过严格的理论计算,找出最合

10、适的元器件的值。由于理论知识基础不是很扎实,不能很好且透彻的理解电路,因此暂时无法找到更好的办法,相信在以后的实验中会有所提高6、电路图原理图及PCB图图6.1 电路原理图图6.2 电路pcb图7、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做开关稳压电源的实验,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原本还以为挺容易的,可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都没能完成;除了焊接部分是最顺利的,没有出现什么短接;其他的就麻烦了;尤其是在调试的过程中,是最费劲的,怎么都调不到要求的电压;再加上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还有自己对使用仪器的不熟悉,以致一直都不能调到最佳状态;可以说这是做过的实验中遇到过最多问题的一个实验了;不管怎样,这些都是很值得警醒的,所以自己以后要勤快点、积极点去更多地投入实践操作中去,不能只是光看着别人操作;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