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业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0282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业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业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业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业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业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业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业手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八)第28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间 /30分钟一、选择题河西走廊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图K28-1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13题。图K28-11.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A.B.C.D.2.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主要分布于()A.河流上游地区B.山麓地带C.冲积扇D.河流出山口3.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冬季风势力增强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

2、或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图K28-2)。据图完成第4题。图K28-24.造成该河流域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开垦流域荒地,扩大灌区面积B.全球气候变暖,蒸发、蒸腾减弱C.退耕还草还牧,恢复自然植被D.完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我国最早的沙漠公路。图K28-3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某路段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图K28-35.人们沿公路两边用“芦苇栅栏”和“芦苇方格”织成

3、巨大的网兜,该“网兜”的重要作用是()A.调节局部气候B.增加大气湿度C.阻止游客进入D.固定两侧流沙6.公路两旁植物最显著的特性是()A.耐旱喜阴B.耐旱耐碱C.喜湿喜暖D.喜酸耐旱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K28-4,完成78题。甲乙图K28-47.图甲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A.B.C.D.8.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风化B.侵蚀C.搬运D.堆积贵州省中部的安顺、普定等地喀斯特地貌发育,自然条件复杂,加之人为活动干扰,石漠化问题严重。下表为该地区石漠化不同阶段主要指标数据。据此完成911题。

4、阶段群落类型基岩裸露率(%)土壤总量(m3)乔灌层盖度(%)植被高(m)原生阶段顶级乔林43.788.7010.98.6初期阶段次生乔林(含乔灌)29.898.3240.784.9中期阶段灌木灌丛28.226.5660.751.3后期阶段稀灌草坡27.35.7380.320.7末期阶段稀疏灌草丛或草坡51.875.7560.050.39.该地区石漠化过程中,生物量(单位面积内生物有机体的质量)减少最大的时段是()A.原生阶段初期阶段 B.初期阶段中期阶段C.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D.后期阶段末期阶段10.关于该地区石漠化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岩裸露率与乔灌层盖度呈负相关 B.植被类型变

5、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减少C.随着石漠化发展,区域小气候趋于旱化D.草地覆盖率呈下降趋势11.石生苔藓具有耐旱、喜钙、石生的特点。研究表明,石生苔藓在石漠化严重地区的治理中具有“先锋拓荒”作用,主要体现在()A.抗旱作用强 B.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C.更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D.加快基岩风化和表土生成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

6、地品种。图K28-5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图K28-6为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图K28-5图K28-6(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的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3)20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蚀荒漠化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风可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进入大气的尘土还会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图K28-7为美国本土农田风蚀危害严重区分

7、布示意图,图K28-8为甲区域各月风蚀危害强度变化图。图K28-7图K28-8(1)说出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说明乙区域风力强盛的原因。 (3)建设防护林是防治风蚀荒漠化的一种有效措施,试分析其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课时作业(二十九)第29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间 /30分钟一、选择题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12题。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B.C.D.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有机质分解和养

8、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B.C.C.图K29-1为苏门答腊岛位置图。读图完成34题。图K29-13.苏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烧掉荒地上的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气温B.降水C.风向D.光照4.图K29-2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图K29-2A.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B.烧荒后土壤肥力下降C.该地区土壤肥力恢复快D.作物生长需肥多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图K29-3),

9、完成56题。图K29-35.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增加木材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 A.B.C.D.6.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 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 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据此完成79题。7.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A.降水较多B.气温低,蒸发弱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

10、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8.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降低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A.B.C.D.9.关于拉鲁湿地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可取的是()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生态浮岛示意图(图K29-4)

11、,完成1011题。图K29-410.人工生态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11.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A.北美五大湖B.亚马孙河 C.太湖D.里海二、非选择题12.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基地,种植天然橡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双版纳橡胶集团产业园循环经济示意图(图K29-5)。图K29-5材料二原生态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图(图K29-6)。图K2

12、9-6(1)分析西双版纳种植天然橡胶的主要自然条件。(2)分析西双版纳橡胶集团产业园此种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3)针对西双版纳的天然橡胶产业,近年来,反对扩大橡胶种植规模的呼声越来越多。请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给出支持该观点的理由。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的。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如图K29-7所示),该湖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渺,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现在看来

13、,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有很密切的关系。图K29-7(1)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课时作业(三十)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时间 /30分钟一、选择题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图K30-1),完成13题。图K30-11.关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大且种类齐全,但地理分布差异较大 B.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总体上北多南少 C.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范围内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D.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区2.甲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新能源开发A.B.C.D.3.甲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