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0278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图15-1),回忆下列知识。,图15-1,(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延伸,南北更替,如图中大陆东岸从南向北依次为 热带雨林带 带 带 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延伸, 更替,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如图中温带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带 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并不完全吻合,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 气候和 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

2、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是 带和 带。,东西,热量,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水分,南北,东西,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温带草原,温带荒漠,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5-2),回忆下列问题。,图15-2,(1)随海拔的升高,气温 ,降水一般是先_后 。 (2)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度向_ 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一致。 (3)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有山地所处_和山地的 。 (4)从图中可知,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积雪冰川带除外),由此推断南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的,南坡应为 。 (5)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说明南坡

3、比北坡降水量多,南坡为 。,降低,增多,纬度,相对高度,阳坡,迎风坡,减少,高纬度,3.非地带性现象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15-3),完成下列要求。,图15-3,(1)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 带,其原因是 。 (2)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 带,其原因是 ,热量和水分不足,不能形成热带雨林带。 (3)美洲大陆西海岸的自然带南北延伸呈条带状,其原因是受 山系的阻挡。 (4)南美洲40S以南的大陆东岸为 带,西岸为 带。其原因是大陆西岸为 的 坡,降水 ;大陆东岸为 坡,降水 。,苔原,南半球该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地势高,科迪勒拉,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西风,迎风,多,背风,

4、少,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类型。如图15-4所示(以北半球为例):,图15-4,1.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知能拓展,2.影响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分析,(续表),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

5、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图15-5,(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图15-6,命题点一 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1. 2017全国卷 图15-7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6、,命题探究,图15-7,(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特征。由题中可知,常绿灌木是后来栽种的,不是当地的原生树种;由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当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可判断当地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自然状态下,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判断某地是否适合栽种常绿灌木,主要看当地

7、的热量条件是否合适,所以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命题点二 自然带类型判断及景观特点分析 2. 2017北京卷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15-8,回答问题。,图15-8,答案 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由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结合降水量柱状图判断,该国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

8、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每年1月,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当地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湿季,草木生长旺盛;7月,当地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命题点三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 2015广东卷 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

9、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献表述的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导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正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热量基础。B项是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C项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项是水源差异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命题点四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图15-9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图中表示植被类型)。读图回答(1)(2)题。,图15-9,(1)图中为 (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叶阔叶混交林,A 解析图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

10、)、草原、荒漠,介于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D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核心突破,探究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

11、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15-10),纬度越低,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就越多。,图15-10,(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 山地所在纬度同一自然带,在低纬

12、的山地分布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如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分布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分布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分布到1200米。 坡向同一山地,同类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阴坡分布海拔低。,雪线高度的判读,知能拓展,命题点一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5. 2016全国卷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15-11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命题探究,图15-11,(1)磷高累积区是 ( ) A.

13、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带的判读。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海拔在4000米左右,该山地东坡海拔4000米的位置自然带最有可能是高山草甸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中“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可知,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命题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6.图15-12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为森林景观,200400毫米为草原景观,小于200毫米为荒漠景观。读图,完成(1)(2)题。,图15-12,(1)森林景观出现在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B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为森林景观。,(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大量掘井,以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量 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 解析甲地降水较少,大量掘井增加牧场、扩大耕地,会导致荒漠化;乙地地势较高,

15、在春秋季节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冬季乙地寒冷,不宜放牧;丁地降水少,气候干旱,扩大畜群数量会加重草场负担,导致荒漠化;丙地地势较高,夏季凉爽,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核心突破,探究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应用,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是指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续表),(续表),(续表),命题点一 地形因素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7.图15-13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1)(2)题。,命题探究,图15-13,(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B 解析图中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180千米,东侧为高原荒漠区,西侧为植被覆盖区,说明东侧降水少,西侧降水多,即水汽来自西侧的海洋,水汽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山地降水,而东侧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答案为B项。,(2)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阔叶混交林 D.草原,C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