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9795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课内阅读练习一、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1、作者是从()、()、()这三个方面描写潮水的,按照从()到()的顺序描写。2、这两段话运用了很多比喻,把潮水的声音比作()和();把白浪比

2、作()、()和()。3、用“”划出描写人群的句子。4、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二、 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大的,(),(),有的(),有的(),有的在()。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用掌声一吓,又(),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ingxi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1、按课文内容填空2、写近义词静寂-热闹-应接不暇-3、选择正确的读音兴奋(xingxing)4、这两段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写在

3、横线上。三、蟋蟀的住宅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废)(工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1、选择正确的读音洞穴(xuexue)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生字,用上。3、写近义词优良-温和-舒服-4、回答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蟋蟀造房子不肯随遇而安?四、爬山虎的脚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4、。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填空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形状像,脚的颜色是。2、用“”画出比喻句,并仿写一句比喻句。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呢?并用“”在文中画出动词。七猫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idedi)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

5、inping)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只是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bingping)息(疑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1、把不正确的字音或词划去。2、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既()又(),既()又()3、用“”画出写猫贪玩的句子,用“”画出写猫尽职的句子。4、这段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5、下列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小猫贪玩,一天一夜不回来。”这句话是对小猫的批评和指责。流露出作者对猫的缺点的厌恶之情。()(2)“小猫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用“非不可”来说明小猫很勇敢。()6

6、、用词语写句子(1)任凭也(2)非不可八、长城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没有(),就靠着无数的()无数的(),一步一步地抬上这()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1、在原文的括号里填上词语。(6分)2、作者以()为例,从四方面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艰难。这四方面是:修筑长城用的()多;()重;()难;修筑在()上。3、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积累的词语是(),最想积累的句子是4、“单看

7、”中的“单”字可换成或字。5、第一段最后一句是作者发出的感叹,作者感叹什么?九、搭石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人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以画一般的美感。1、选择正确的读音踏踏的声音(tata )2、理解词语的意思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3、这段话主要讲什么意思。4、家乡的人是在怎样紧走搭石的?答:十、跨越海峡的生命

8、桥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1、用划出课文中的比喻句。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生命之花绽放”是指“谈何容易”是指“几经辗转”是指3、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十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在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 chu chu)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书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1、选择正确的读音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左顾右盼:衣衫蓝缕:惩处:撑腰:3、写近义词训斥-吵嚷-得意扬扬-4、回答问题。这段话里从什么地方看出中华不振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