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1-8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95835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1-8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下册1-8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下册1-8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下册1-8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下册1-8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1-8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1-8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课型新授课时3-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技能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重点 难点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难点: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案个案一、导入课题,揭题。1、同学们,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二、

2、初读,识字,引入意境。1、学习生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2、听音朗读,初识古诗。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三、再读,感悟诗意。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

3、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6、课文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7、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四、朗读,背诵。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练习背诵)五、扩展。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一、导入课题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怎样了解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二、初读,识字三、再读,感悟诗意。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4、“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四、朗读,背诵。课堂检测感情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课后 反思学生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课题1、 古诗词三首望洞庭课型新授课时3-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技能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

5、到美的熏陶。重点 难点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案个案一、整体读,感知美。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二、理解读,洞察美。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

6、各抒己见。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7、,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一、初读,识字,引入境。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二、再读,感悟诗意。(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三、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

8、当做诗人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练习背诵)课堂检测1、 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 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 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课后 反思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课题1、 古诗词三首忆江南课型新授课时3-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情感目标: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重点 难点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难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案个案一、激趣导入,释

9、题入情1、背诵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4、教师范读录音机播放古筝曲。二、初步学习词,读通词。1、 学生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2、 指名读,指正读音。3、 全班齐读。三、探究诗意 以知促情。1、指导学法。回顾 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2、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

10、流时共同解决。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四、欣赏歌曲 拓展延情。1、播放忆江南歌曲。2、吟读成诵。3、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忆江南之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忆江南之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二、初步

11、学习词,读通词。学生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指名读,指正读音。全班齐读。三、探究诗意 以知促情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四、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课堂检测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2、 感情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课后 反思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课题2、桂林山水课型新授课时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技能目标: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

12、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情感目标:感情朗读练习重点 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案个案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谈感受。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3、

1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指名配乐朗读。5、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引导学生质疑。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

14、,人在画中游”。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一、 激趣导入,释题入情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二、 初步学习,读通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课堂检测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