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约客论诗学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9042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约客论诗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两首约客论诗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两首约客论诗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两首约客论诗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约客论诗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约客论诗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下学期 古诗两首约客论诗古诗两首总课时_时间_周次_星期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3、背诵诗词。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约客一、创作诗文(括号内注音)约客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_二、整体感悟1、读后感(对重点词语句子以及

2、全篇的感悟:运用之巧妙、准确。)_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_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_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_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1)_(2)_三、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_四、【注释】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成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处处蛙:到处是青蛙。有约:即邀约友人。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3、译文】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诗人等候朋友如约来下棋。他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心中有些失落。【欣赏】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

4、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

5、琢之习,清丽可诵。第二课时论诗总课时_时间_周次_星期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一、创作诗文(括号内注音)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_二、整体感悟1、读后感(对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的感悟:运用之巧妙、准确。)_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_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_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_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1)_(2)_三、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_四、【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欣赏】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53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教学案(七下五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