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化学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02章 阶段复习课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580894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化学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02章 阶段复习课2 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8年化学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02章 阶段复习课2 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8年化学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02章 阶段复习课2 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8年化学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02章 阶段复习课2 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8年化学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02章 阶段复习课2 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化学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02章 阶段复习课2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化学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02章 阶段复习课2 (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阶 段 复 习 课,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 _,_,_,_,_,_,_,_,_,_,_,_。,相对大小,断裂和形成,化学,热,大于,热,化学,小于,化学,电,氧化,还原,二、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 _,_,_,_,_,_,_,_。,物质本身的性质,增大,增大,增大,同时进行,v(正)v(逆),保持不变,1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2物质的能量越高越稳定。( ) 提示: 物质的能量越高,物质越活泼,越不稳定。 3原电池中流经电解质溶液的电子数目与外电路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同

2、。( ) 提示: 内电路靠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无电子流入,内电路内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4原电池中一定是活泼金属作负极。( ) 提示: 不一定,如MgAlNaOH溶液原电池,金属活动性:MgAl ,在此原电池中,Al作负极,Mg作正极。,5实验室用粗Zn和用纯Zn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相同。( ) 提示: 粗锌中的锌、杂质和稀硫酸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6碱性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 ) 提示: 碱性环境中不可能生成H,应为H22e2OH=2H2O。 7酸性氢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 ) 提示: 电荷不守恒。正极应得电子。,提示:

3、A是固体,浓度为常数,不用其表示反应的速率。速率单位易出现书写错误:mol/Ls或molLs应为mol/(Ls)或molL1s1。 9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 提示: 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0。,提示: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物质浓度不变,v不变;但恒温恒压下,各反应的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11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可改用98%的浓硫酸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提示: 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不能生成H2。 12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 提示: 无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

4、,反应速率均加快。,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还有化学能的改变 B化学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则该反应进行后一定是吸收热量的 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其稳定性越大,反应越难以发生;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性越小,反应越容易发生 解析: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反应后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如碳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加热才能进行,但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量。A、B、D都是正确的。 答案:C,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g

5、(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每生成2 mol AB吸收(ab)kJ的热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解析:观察题给图像可以得知,上述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每生成2 mol AB吸收(ab)kJ的热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为吸热过程,化学键形成为放热过程。 答案:B,知识链接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大部分化合反应等。 (2

6、)放热过程:浓硫酸溶于水、固体NaOH溶于水、新化学键的形成等。,2吸热反应; (1)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反应等。 (2)吸热过程:化学键的断裂、多数铵盐溶于水等。 3吸热、放热与能量的关系: (1)化学键断裂与形成角度。 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吸收能量E1) (放出能量E2) 若E1E2吸热反应 若E1E2放热反应,(2)物质本身的能量角度。 反应物生成物 (自身能量E) (自身能量E) 若EE放热反应 若EE吸热反应,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 (1)用E(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总

7、能量,Q表示能量变化,则:QE(生成物)E(反应物)。 (2)用Q(吸)表示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Q(放)表示生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Q表示能量变化,则:QQ(吸)Q(放)。,3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负极:_; 正极:_; 总反应式:_。 (2)负极:_; 正极:_; 总反应式:_。 (3)负极:_; 正极:_; 总反应式:_。,解析:(1)铁作负极失2e,被氧化生成Fe2,溶液中H得到电子被还原为H2。 (2)Cu作负极失2e,被氧化生成Cu2,溶液中的Ag得到电子被还原为Ag。 (3)氢气从负极通入,失

8、电子被氧化;氧气从正极通入,得电子被还原。因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故负极反应式不能写成H22e=2H,而应为H22OH2e=2H2O。,答案:(1)Fe2e=Fe2 2H2e=H2 Fe2H=Fe2H2 (2)Cu2e=Cu2 2Ag2e=2Ag Cu2Ag=Cu22Ag (3)2H24OH4e=4H2O O22H2O4e=4OH 2H2O2=2H2O,4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质溶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填物质名称),发生的电极反应

9、为_。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解析:分析电池的总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Li失电子,被氧化,作负极;SOCl2得电子,被还原,作正极。故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Li,电极反应为Lie=Li;正极反应可由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得到:2SOCl24e=4ClSSO2。 答案:(1)锂 Lie=Li (2)2SOCl24e=4ClSSO2,易错警示 书写电极反应的注意事项 1两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2电极反应式中通常用“=”,而不用“”。 3电极反应式中有气体生成时,要标注“”,但有固体生成时,不必标注“”。,4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都是离子方程式,总反应式一般由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加

10、而成,书写时要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只有易溶、易电离的电解质才用离子符号表示;如果电解质为弱电解质,相加后要把离子改写为相应的弱电解质。,5如图所示为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molL1min1)随时间t(min)变化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 min时,只有正反应在进行 Bt1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t2t3 min,反应不再进行 Dt2t3 min,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图像分析,解析:A项,从题图可知,t1 min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错误。B项,t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项,平衡状态为动态平衡

11、,错误。D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正确。 答案:D,6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气体物质发生可逆反应,其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 min内,v(A)0.2 molL1min1 B在2 min时,图像发生改变的原因只可能是增加压强 C其他条件不变,3 min时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增加气体D的浓度,A的反应速率随之降低,答案:C,类题通法 解化学反应速率图像题的方法 1根据图像,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2找出相同时间段内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或浓度变化)。 3根据变化数据和化

12、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反应速率。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得出反应方程式。 5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某个时间点速率变化的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故A错误;可变体积的反应,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说明达到平衡了,故B正确;生成物中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NH3的体积分数均为定值,选项C、D错误。 答案:B,(5)a项中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故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c项中

13、指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体积也不变,因此,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密度总保持不变,故d项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1)是 0.004 molL1 (2)0.001 5 molL1s1 (3)65% (4)b (5)b、c,2“定量”“变量”判断法。 利用题目选项中的“变量”与“定量”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1)选定反应中的“变量”,即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当变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如常见的变量有:气体的颜色;对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来说,恒压反应时的体积、恒容反应时的压强;对于反应体系中全部为气体,且气体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来说,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2)选定反应中的“定量”,即随反应的进行不变化的量,故“定量”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的标志,如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恒容反应时的压强为“定量”。,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