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语文试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78703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复习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复习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复习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复习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复习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复习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复习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复习语文试题(二)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9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犹太人,你的前生一定是一头豺狼,因为你的性情正像豺狼一样残暴贪婪(ln)。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几,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ning)。 C水藻真绿,把终年贮(zh)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D在朋友的生日聚会上,她提到了朋友的一件伤心事,令欢乐的气氛荡然无存,真是大煞(sh)风景。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销魂 屏障 拮据 获益匪浅 B嘹亮 寥阔 攥紧 头晕目炫 C烘托 狂斓 菜畦 一反既往 D抽噎 飘渺 狼藉 历尽心血3下列句中加

2、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重读自己过去的文章,发现语言干瘪,内容空洞,读起来味同嚼蜡。 B在班内他经常妄自菲薄别人,因此很不受同学欢迎。 C语文学习中,我们针对不同的题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地制宜。 D我的叔叔于勒故事张弛有致,情节抑扬顿挫,很吸引人。4下列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脾气很大,生气的气势简直可以用气冲斗牛来形容。(他生气时气势比斗牛还大) B小石潭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因此景致别样幽静。(很少有人到小石潭这里来) C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他总是充满斗志,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要战胜面前的困难。(他用尽全部的本领来解决难题) D面对突然发生

3、的地震,他一下子变得张皇失措起来。(他慌慌张张,不知道该怎么办)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菲律宾公务船射杀台湾渔民后,对野蛮行径表达了强烈的谴责,要求菲方认真严肃对待,尽快彻查真相,严惩凶手,给被害渔民一个交代。 B为杜绝类似“毒生姜现象再次发生,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 C临近中考,他学习状态极好。除了正常的吃饭、休息,他无时无刻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 D近来,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知识产权纠纷再起波澜,“红罐之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文学常识填空。(3分) (1)“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4、;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感人的描写,出自散文家 的散文名篇 。 (2)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塑造了一位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他的名字是 。7综合性学习。(11分) 今年5月12日是母亲节。我市某班开展了以“感恩母亲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概括子女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亲的关爱。(3分)材料一: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援队成功救出一名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而她的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听到他叫上一声妈妈,就在地震当中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在被救援人员发现的时候,这位母亲已经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带走了,透过废墟救援人员看到,她死亡的奇怪姿势:双膝跪着,整个

5、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由于这位母亲身体的庇护,孩子毫发无伤,抱出来的时候她在安静地睡着,脸上非常的恬静。而随行的医生在给孩子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一部手机,是她的母亲临死的时候塞在被子里的,医生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请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我们相信等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当她知道她的母亲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时候,母亲爱会永远陪伴她的一生。材料二:母爱,总是让我们感到温暖孟郊(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

6、四岁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项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祝福母亲生日的比例54%66%91%祝福同学生日的比例56%86%92%差值2%20%1%材料三: (2)材料三反映了初中生的什么问题,并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3)母亲节那天,不少南开学子在花店买花献给母亲。为了感谢母亲的恩情,除了买花之外,你还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对母亲说些什么?请写出你的感恩方式及表达感恩之情时对母亲说的话。(对母亲说的话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7、感恩方式: 对母亲说的话: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6分)(一)古诗文积累8。古诗文积累。(每空l分,共l0分)(1)子日:“见贤思齐焉, 。 (十则)(2) 白头搔更短, 。 (杜甫 春望)(3) ,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5)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7)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想象奇特、以花写雪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8、,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9、词的含义。(4分) (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 )10.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12.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1317题。(22分) 献艺的人 唐炳良 对于城市的一部分乞讨者,也许称之为“献艺的人”,更恰当一些,因为他们并不是徒手乞讨,而是同时操弄着各种乐器。 据说,在西方发达国

10、家,献艺的人是受到普遍尊重的。他们是一些小提琴手、吉他手、鼓手、萨克斯管手、圆号手、长笛手、单簧管手、各种电子琴手,等等。他们选择在地铁、车站、广场、街头、公园等公共场所献艺,一般收入不菲,行人只要认为他演奏得好,付出了劳动,便愿意掏钱。而他们中有一些人,也并非出于生活所迫,有的甚至是有才华的艺术家,以流浪、献艺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纯粹是出于个人的爱好。这是西方的事。 我们这边,可以操弄的乐器好像不多,常见的是胡琴,还有就是笛子、唢呐、葫芦丝也许应该说,我们的献艺者能力有限,他可以摆弄的乐器,就是这些,因为简单易学的缘故。乐器质量很低下,演奏技艺方面,也难以恭维,主要是发出些声响,以吸引人的注

11、意。有一个吹唢呐的人,一个木架子上另有一面锣和一个钹,应用了机械牵动的原理,吹唢呐时双脚踩动踏板(他是坐着的),锣和钹同时击打有声,三样乐器配合起来并不乱,但也仅仅熟练而已。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在路边摆一个扩音器,流行歌曲放得震天价响,旁边还有一个让你投钱的铁罐子,这与其说是献艺,还不如说是折磨人的神经。 这么看来,我们这边,主要还是乞讨。虽然我很愿意称他们为献艺的人。 我不能忘记的,是有一个拉二胡的人,曾在我小区周围几个公交车站头献艺,似乎有些不太一样。这是个盲人,我估摸他有五十多岁,瘦削的脸上莫名其妙地有一种傲气,不知谁得罪了他。+有一个小女孩,守着一个存钱的铁皮罐,不像是他的女儿,也许是

12、他的孙女?他之所以引起我注意,首先是他从不拉流行歌曲,他只拉二胡曲,包括江河水和赛马,还有刘天华的曲子。其次,他那把胡琴,也不像是一般之物,乌黑的琴杆,很有些年头的样子,我疑心是红木的从他的指法看,他是训练有素的,是标准的以指尖触弦(多数盲人是用手指的第一节甚至第二节按下去)。捋把、揉弦也很好。只是,他拉得很潦草,不怎么上心,因此听上去很稀松。 而且有时候,他干脆不拉,把胡琴抱在怀里,坐在那里只顾自己抽烟。 常乘公交车的人,渐渐地也都很熟悉他了,有人就告诉旁边的人说,他二胡是拉得好的,只是要趁他高兴马上有人冲着他喊:“拉呀,你不拉怎么给你钱?” 这个盲艺人理也不理,仍然昂首抽他的烟。眼珠往上一翻,全是白 这一瞬间,我想到的是“瞎子阿炳”。也许,只有瞎子阿炳,才会在他不情愿拉的时候,有这副冷傲的神气 那段时间,我有意无意地,常常想到这个盲艺人。他是怎么回事?曾经的艺术家?遭遇到了生活和某种命运的变故?或者,他觉得周围的人不配听他的演奏?可是,他不是献艺么?换句话说,是一个操弄胡琴的乞讨者么? 然而不久,他就从我小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