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江南的冬景》学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77237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欣《江南的冬景》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刘欣《江南的冬景》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刘欣《江南的冬景》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刘欣《江南的冬景》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刘欣《江南的冬景》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欣《江南的冬景》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欣《江南的冬景》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的冬景课前预习学案制作人: 刘欣 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 邮编:262600预习目标:1、 了解作者情况和作者散文特点,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2、 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3、 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写作特点。预习要求:(一)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他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

2、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2、创作背景: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1933

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过着隐逸恬适的生活,这一时期虽然心情苦闷但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和诗词,这篇散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3、同义近义词辨析:眷恋怀恋 二者都有怀念的意思。不同的是:“眷恋”指(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程度较重;“怀恋”指怀念,程度较轻。铭刻镌刻 二者都有“刻”的意思。不同的是:“铭刻”主要用于深深地记在心里。“镌刻”则主要用于雕刻在品物上。变迁变革 二者都有“变化”的意思。不同的是:“变迁”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

4、移,如“时代变迁”。“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二)文本探究:1.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 2.作者笔下的冬景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寻找文眼)3.文本主要通过几幅画面展现了江南的冬景,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4.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5. 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6.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你觉得如何把握一篇散文。预习自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品茗( ) 涮( )羊肉 脂( )粉 间(

5、)隙 曝( )背 铭( )刻 乌桕( ) 赭( )色 给( )予 冬霖( ) 胸襟( ) 恣( )意 犬吠( ) 泊船( ) 剥花生( )槎( )桠( ) 绿( )林豪客 2本文引用了一些古代诗句,请在下面的空白出填写出原诗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 ,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词赏析辛亥元夕(元)何中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

6、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译文 】 因为贪玩所以常常要到天昏地暗的时候才知道回家,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地自言自语地我要快点儿我要快点儿。行走在两旁种满梅树的石路上,天空中下起了小雪,村中飘着酒香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对我来说除了鬓发之中又多几缕霜雪之外又有什么意义呢?看看满村满园的小孩子里里外外都是一片嬉闹的景象,他们正对新年的到来表示出满心的欢喜。放眼街头巷弄,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已经挂上大红灯笼,到处透视出一种浓浓的年味,而我却还在赶路之中连城西门还没到呢!好一副所见所闻江南雪景图:时坐时行,时默时言,梅影横斜,酒来香!孩童嬉戏,老人已矣,已有岁月催人老之意。江南的冬景课内探究学案

7、制作人: 刘欣 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 邮编:262600 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教学重、难点:1.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2. 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一、预习检查:给加点的字注音:品茗( ) 涮( )羊肉 脂( )粉 间( )隙 曝( )背 铭( )刻 乌桕( ) 赭( )色 给( )予 冬霖( ) 胸襟( ) 恣( )意 犬吠( ) 泊船( ) 剥花生( )槎( )桠( ) 绿( )林豪客 二、自主学习:1.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

8、? 2.作者笔下的冬景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寻找文眼)答: 三、合作探究:文本主要通过几幅画面展现了江南的冬景,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选取其中几幅探讨学习)答: 四、精讲点拨:1、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答: 2、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答: 3.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你觉得如何把握一篇散文。答: 五、有效训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56题。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

9、,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

10、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1、上文第一段说江南的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调”,就这三段而言,这种“特殊的情调”具体指什么?请你利用原文的意思概括出一句话来。答: 2、作者在第二段为什么说闽粤“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答: 江南的冬景课后延伸学案制作人: 刘

11、欣 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 邮编:262600 一、(2011年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针挑土芳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

12、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那

13、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