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教案3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5911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教案3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健康教育教案3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健康教育教案3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健康教育教案3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健康教育教案3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教案3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教案3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教育教案年 级:三年级上册 授课计划表授课内容计划课时备注怎样对待有残疾的同学2皮肤的功用及其保健1培养独立的生活、学习能力1视力与视力不良2食物的旅行2肺的功用和保健2怎样选用牙刷、牙膏2过好节假日1第一课、怎样对待有残疾的同学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由于身体不健全,有正常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痛苦,再了解一些为祖国争光的残疾人,从而知道应怎样对待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在生活中做到尊重、关心、同情、爱护、帮助残疾人。 课前准备:事例的收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讲:残疾人的残疾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我们身边也会经常见到残疾人,他们身体不健全,他们是不幸的。那么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怎样

2、正确对待残疾人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问:残疾人由于身体的不健全,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很不方便。比如对聋哑人来说,世界是一片寂静的;对于盲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的。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吗? 学生回答 问:他们又是怎样工作、学习、活动的呢? 学生回答 问:根据刚才同学们讲的事实,让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有哪些不方便和困难?有哪些痛苦?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问:对于肢体不健全的人,如失去双臂、失去双腿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讲:尽管各种残疾表现不同,各自的不便和痛苦很难想象,但他们都面对现实生活。古今中外无数的残疾人中出现了许多身残志坚的强者。

3、问:谁来说一说你在报纸杂志或广播、电视、电影中了解的有关残疾人的典型事迹? 学生回答 讲:刚才同学们讲的这些残疾人的事迹确实非常感人。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第三自然段集体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课文 问: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了怎样的教育呢? 学生自由回答 问:残疾人在人格上和正常人是平等的。我们怎样对待残疾人呢? 学生回答 问: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一位盲人正要过马路,你该怎么做?你在医院走廊上遇到以为摇轮椅的伤残人,你会怎样做? 学生回答 问:如果你遇到有些人不去关心他们,反而去捉弄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学生回答 讲:劝告是一种方法,制止也是,希望同学们都来关心残疾人,做残疾

4、人的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思考:今后你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 学生读课文思考 问:今后你应该帮助残疾人?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三、巩固新知 说一说:你收集 板书设计: 怎样对待有残疾的同学应做到:尊重 关心 爱护 帮助第二课、皮肤的功用及其保健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皮肤的构成及其作用,从而保护皮肤。2、 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师:讲解皮肤的组成部分。二、 师讲解课文内容三、 课件出示“皮肤的构成图”,让学生直观了解皮肤的构成及其作用。四、 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概内容五、 讨论:1、 皮肤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2、 皮肤

5、有哪些功用?六、 学生汇报七、 延伸:以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第三课、培养独立的生活、学习能力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培养独立意识的重要性,并掌握培养独立生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培养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掌握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仪课型:讨论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个人要有良好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才能适应家庭生活、学校学习,才能适应社会。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心理健康课,题目是“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板书课题)二、教师讲解培养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师:同学们,你们从小就应当养成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各种环境和生

6、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适应家庭生活、学校学习和社会交往。三、学生读课文。四、组织讨论1、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2、在生活中你能做到哪些事情?做得好不好?3、在学习上你能独立思考吗?你能做哪些家务劳动?五、总结。第四课、视力与视力不良一、活动目标1.初步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了解学习些保护视力的有关常识,逐步养成好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知道“近视”会给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不方便。 2.难点:学会保护视力的方法并养成相应的好习惯。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1.提供一本可供教师讲故事用的大图书2.提供做游戏用的眼罩。 3.“学生

7、看电视时间”记录卡。 4.与学生共同制作保护视力安全图或“公约”图。 提供有关材料:现成的可剪剪贴贴的画片、作底版用的旧挂历(反面)胶水、剪刀、彩色笔。水粉颜料等等。 五、活动流程感知讨论操作实践强化巩固1.引导学生感知、讨论有关“近视眼”的问题。 活动:在图书区内摆放一本自制的大图书倒霉的大近视眼,并提供录音,供学生阅读。 活动二:启发学生观察、了解周围一些“近视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哪些不方便,有哪些困难,以及形成“近视眼”的原因。 活动三:带领学生共同访问几位“近视患者”,或请他们来到学生园,讲讲自己的“苦恼”。 活动四:择时开展讨论活动:设问:你周围有哪些人也是“倒霉的近视眼”?他

8、们在生活、工作、学习时有哪些不方便?碰到过哪些不愉快的事?遇到哪些困难?“近视眼”不能干哪些工作,为什么?他们怎么会变成“近视眼”的?“近视眼”能不能从小预防?怎样预防? 2.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开展操作实践活动。 活动一:学学、做做结合些用眼要求较高的活动,向学生介绍一些看书、写字、绘画剪纸等活动中保护视力的常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实践。看书、书写或绘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眼睛离视物30厘米左右。(可让学生坐在桌前学学、做做棗将胳膊肘撑在桌上,将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点到鼻尖或额头,即距离30厘米左右)。 不在过强、过弱的光线下看书、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可与学生共同看一看、找一找,活

9、动室的哪些部位光线过强。过弱,不宜开展上述活动)。 看书、书写及绘画等活动的时间,每次约3045分钟,进行这些活动后,最好能向远处望一会儿。(教学生学习用定时器。闹钟,或看时钟来控制时间)。 不躺着、走着,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可演个小小哑剧)。第五课、食物的旅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绘出食物消化过程简单示意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

10、行补充完善。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并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2.培养简单的健康饮食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了解食道、胃、小肠等消化消化器官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需要具有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体消化记录单、馒头等食物、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或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等信息。活动过程:(一)引入问:说说吃了些什么?吃了这么多食物,到哪去了?是不是都留在你的体内?师小结:

11、食物从口腔进入到排出体外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为“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揭题)(二)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1、同学们猜测一下并绘制一幅旅游图。各小组根据已有知识和感受在身体轮廓图中标出食物可能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可以图文结合)。完成后将小组的图示贴在黑板上(交流如何汇报)。2、汇报:抽取1组汇报。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看法。(三)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1、食物在体内旅行到底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呢?课件展示图,请同学们看图一分钟。说明: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主要经过了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这么多地方。2、小组互说:同学们能像刚才一样按顺序并指着身上大致位置说说吗?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小组间互相

12、说说。(四)探究消化器官形状和功能1、问:食物在我们体内旅行经过了这么多消化器官,这是为什么呢?(有各自的功能)(扶):例如口腔的功能主要是什么?(抽说:嚼碎)因而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抽说:要有牙齿等。)2、小组讨论:让我们再来研究研究这些器官的形状和功能及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结合图片,学生从知识卡中收集资料)3、汇报探讨交流(随机):(1)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食物是在口腔中被咬碎,通过食管进入胃里的,食管是一个圆形的管道。(模拟实验:在一根吸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米饭向前移动?实验中的吸管相当于我们消化器官的哪一部分?)(2)食物是在

13、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呢?食物进到胃里被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胃应该会蠕动,胃壁应该很发达,应该还有胃液帮助消化。(模拟实验: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将馒头和蔬菜撕成小块放进袋中。如果我们反复捏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3)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它又需要具有什么特征?食物营养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小肠应该足够长,食物的营养才会被充分地吸收,大肠较短、较粗,以便食物的残渣从这里排出体外。(模拟实验:小肠长度演示体验)4、师小结课件(Flash)展示消化过程。5、巩固1、修正我们在记录单上的图画(结合原图,修正在另一张记

14、录纸上,完成后贴在黑板上)。2、小组汇报。(五)拓展知识,学为己用1、小结:通过这次旅行,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而消化器官的功能又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各器官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消化器官对我们如此重要,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养成好的饮食习惯。2:延伸:问题一:这些消化器官具体的消化过程又是怎样的呢?问题二:除了这些食物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外,还有哪些器官辅助我们消化呢?(五)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第六课、肺的功用和保健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肺的构造和功能,从而知道增强肺呼吸功能的重要性。 教学教时:2课时 教学重点:使学生们了解肺的构造和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肺的构造和功能,从而知道增强肺呼吸功能的重要性。 教学教具:挂图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揭题 1、 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板书:肺(齐读) 2、 你知道肺在人体的作用吗?(学生交流) 3、 揭题:2、我们的肺 要想更多得了解有关肺的指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新授 1、 你知道人呼吸需要什么?(氧气)那么人要呼出什么?(二氧化碳) 2、 师简单介绍一下“氧气”“二氧化碳” 3、 认识人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 4、 气体交换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