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955909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苏教版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热情应该是本课教学中重点。 难点是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精当、细节提炼精妙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

2、地位。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本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钱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

3、与价值观1.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2.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教学难点】 了解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出示课题)陆游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

4、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体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设计意图:“课伊始,意亦明”的直接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二、走近钱学森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10月,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此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

5、的火箭和导弹事业突飞猛进,震惊了世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办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学生会具体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三、感知课文

6、 梳理结构 通过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 (多媒体演示)1.正音。(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书,正音之后齐读2遍。)o() 游m( )集jun ()恋mng()发诬mi()(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对用得好的词语要重点记忆。)2.读完了,想一想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事情的经过。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标记本文顺序的词语。明确: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一类是直接标明年、月、日。如:“ 1911年”、“ 1935年”等;一类是间接知名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那时”等。(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时间脉络。)3.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

7、森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明确:(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领会艰难的回国之路为表现主题蓄势。)4.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用原文回答。)明确:(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体悟钱学森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突出主题。)5.钱学森最终是怎

8、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6月写信,9月回国,联系当时的国际环境,想一想钱学森20年的艰难的回国之路为什么可以在3个月实现?明确: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体会赤子之心,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6.复述课文。(见板书)要求:(1)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2)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3)不超过三分钟。(设计意图:复述不是背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9、)四、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好不好?为什么?(小组讨论)明确:(1)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2)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小组讨论后多媒体演示)齐读一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五、研读赏析 体会情感师: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但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呢?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生:第5段。师:“然而他始终眷恋着”一句跟题目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拜师求学 时创业辉煌 间始终眷恋着祖国 决心回国 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 顺胜利回来 序 (多媒体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