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二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55887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二节 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二节 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二节 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二节 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二节 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二节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二节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了解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内容索引,自我检测区,自主学习区,一、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原因 (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 ,如全球气候变暖、_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3)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 、 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 的扩展、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 2.国际合作原则: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3.国际合作的形式

2、:联合国三次 是国际最高层次的环境合作。,臭氧层,共同性,的破坏,跨国,跨地区,酸雨区,环境与发展会议,环境保护中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思考】,答案 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早,人均消耗的资源远远比发展中国家多,人均排放的污染物也比发展中国家高很多,而且发达国家还拥有治理环境的经验、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公平性的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承担治污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负的责任。,答案,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1.履行国际公约的行动:先后批准了一系列 和议定书。与联合国机构和组织进行积极合作。 2.参与

3、国际合作项目:与多个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国际环境公约,互动探究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2月世界气候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肯定了中国在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效。近20年来,累计节能已占全球的52%。中国政府坚持“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等,促进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究点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列举我国减排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答案 措施:开发利用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提倡公交出行;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等。 有利影响: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等。,答案,(2)应对环境问题为什么需要“同呼吸,共奋斗”?,答案 环境保护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需要公众积极共同参与。,1.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等。 2.国际合作的原则 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

5、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该负的责任。,3.国际合作,环境管理的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 与国际合作,实施国际合 作的必要性,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 在利益冲突,履行国际公约的行为,参与国际合作项目,自我检测区,3,1,2,3,4,5,对点训练一 沙尘暴问题的国际合作 中国兰州网4月3日消息 2015年4月2日16时左右,青海省格尔木再度出现沙尘暴天气。受新疆冷空气和热力对流影响,截至17时30分,格尔木市出现8级大风,风速达到17.5m/s,市区最小能见度仅200米。我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影响中

6、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第13题。 1.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A.俄罗斯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蒙古,解析 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多是快行冷锋,受强烈西北气流的影响,地表沙粒粉尘被高空气流携带,向东南扩散。蒙古以外的三个国家距我国东部较远,沙尘暴难以到达。,答案,解析,6,2.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气流相遇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的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解析 冷空气到达南方遭遇暖湿气流,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容

7、易形成锋面雨,沙尘随雨降落,所以形成泥雨。,答案,解析,1,2,3,4,5,6,3.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行为对降低沙尘爆发生有效的是 加强国际合作 退耕还草 建立预报监测系统 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风蚀的力度,减少扬沙天气和大气中沙尘的含量。,1,2,3,4,5,6,答案,解析,对点训练二 臭氧层破坏及全球变暖的国际合作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

8、”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45题。 4.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1,2,3,4,5,6,解析 臭氧空洞的出现主要与生产和生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氟氯烃化合物有关;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空洞的出现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地球生物,故治理措施是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使

9、用。,1,2,3,4,5,6,1,2,3,4,5,5.“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6,答案,解析,解析 臭氧空洞的出现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表明国际社会共同采取措施进行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综合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

10、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 材料二 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是中丹两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气的收集与利用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削减量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1,2,3,4,5,6,1,2,3,4,5,6,(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面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_;b_;c_; d_。,答案,解析,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1,2,3,4

11、,5,6,解析 思路分析如下:,1,2,3,4,5,6,(2)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答案,答案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二氧化碳减排量,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与环保意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解析,解析 由材料二可知,丹麦通过向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以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这不仅可以使我国获得环保方面的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而且可以督促我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1,2,3,4,5,6,(3)简述在环境问题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答案,答案 重大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所造成的;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解析,解析 是对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必要性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