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讲评课时21“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43863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讲评课时21“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习题讲评课时21“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习题讲评课时21“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习题讲评课时21“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习题讲评课时21“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题讲评课时21“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讲评课时21“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放鹤亭记 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

2、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

3、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第一段1“升高而望”,“而”,连词,表示_关系。2“作亭于其上”,状语后置句,应为“_,译为:_。第二段3“或立于陂田”, “陂”,读bi,解释为:_。4“傃东山而归”,“傃”,动词,解释为:_。5“故名之曰”,“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_。第三段6“时从宾佐僚吏”,“从”,使动用法,解释为:_。7“饮酒于斯亭而乐之”,“乐”,意动用法,解释为:_;此句为状语后置句,应为“_”,译为:_。8“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解释为:_;“易”,动词,解释为:_。9“而刘伶、阮籍之徒”,“之”,可联系师说“郯子之徒”来理解,解释为:_。

4、10“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_。11“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黄冠”,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_。后面的“葛衣”“草履”与“黄冠”用法相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3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

5、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的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3分)译文:_(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分)译文:_(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4分)译文: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

6、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

7、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

8、,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节选自宋史杨业传)第一段1“所获倍于人”,“所获”,译为:_。2“以骁勇闻”,“以”,介词,解释为:_。第二段3“帝以业老于边事”,“老”,解释为:_。4“会契丹入雁门”,“会”,副词,解释为:_。5“南向背击之”,“背”,此为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解释为:_。6概括本段重点介绍了几件事情。答:第三段7“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徒”,副词,解释为:_。8“今君责业以不死”,此句状语后置句,应为“_”,译为:_。9大战当前,杨业与

9、王侁发生争论,表现了杨业什么品格?答:第四段10“业犹手刃数十百人”,“手”,名词作状语,解释为:_。11“其子延玉亦没焉”, “没”通“殁”,解释为:_。“焉”,兼词,兼有“_”意,解释为:_。12血战雁门关,杨业英勇杀敌,受俘后,誓死不降,绝食而亡。试结合文章分析杨业兵败的原因。答: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业幼倜傥任侠倜傥:性格豪爽B尝购求之 购求:追购捉拿C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引去:退兵逃走D即拊膺大恸 拊膺:捶着胸膛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有先见之明的一组是(3分)()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泣

10、谓美曰:“此行必不利。”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A BC D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对同伴说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D杨业兵败至谷口,不见埋伏的援军,心知必死无疑,反身与辽兵力战,后被擒,杨业感叹奸臣逼迫出兵,绝食而死。8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3分)译文:_(2)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3分)译文:_(3)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4分)译文:_综合评价 答 案习题讲评课时21 “文言文”满分精读方案(四)精读方案一、1.承接2.于其上”作亭在山上建亭子3水边4.向方位5.命名6.使跟从7.以为乐于斯亭饮酒而乐之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8.面向南交换9指示代词,这10.保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