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3081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2013-2014学年)第四单元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 基础(30分)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规范、端正、整洁。(2分)获益匪浅 蜂围蝶阵 2给加点的字写出正确的拼音,依据拼音写汉字。(4分) 一瞬间( SUI ) 宽恕( NU ) 一丝不(gu ) 苟 盘(qi)卧龙 虬 3在你认为有语病的地方画上横线,在括号里写出修改意见。(2分)赵本山的小品幽默搞笑,常常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 没有常常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3分) A诗歌在山的那边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

2、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B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C短文两篇由描写寻常小事感悟人生的道理:无论是什么样的生命,生命的长短如何,都应该好好地活过,一丝不苟地去活。D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礼仪的论著,其中所阐述的一些原则和规律,至今仍有重要意义。5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谐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按照所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2分) 盛开的花,在他看来是大自然的赞歌 6默写填空。(10分)(1)老骥伏枥,

3、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龟虽寿)(2)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 古诗文阅读(20分)(一)(6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虽有佳肴 虽( 即使 ) 不知其旨也 旨( 甘美 )教学相长 长( 进 ) 教然后知困 困( 理解不了的 )9、“教学相长”的意思是 教是学的一半 (2分)10、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2分) (二)(10分)闲情记趣余闲

4、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选自浮生六记)注释: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 盍:何不。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11下列加点字与“盍仿而效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 B心之所向 C故时有物外之

5、趣 D. 如其法行之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在舒适的房子里,桌子上的话的不会消失 14本文记叙了 的事,表现了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2分)(三)(4分)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15诗中第四句表现了老农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语加以赏析。(4分)三、现代文阅读(20分)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

6、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只有当停下了人生脚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 对于有着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来说,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

7、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大阳升起来了,汉于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于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炊烟就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

8、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创,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我们的姐妹呢?她们的身影在灶前的火洞边,把小辫子甩在身后,正往炉膛里填着玉米和高梁秸秆。 我突然间想起人烟这个词。人烟,就一定是人间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在千里荒漠的孤独中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所有漫漫孤旅的

9、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16炊烟勾起了作者的无限的遐想,纵观全文,期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思念家乡 17.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

10、用。 (4分) 承上启下 18.结合具体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3分) 因为家下昂头 19.如何理解第二段画线句的含意。(4分) 20.文中的“炊烟”这个物象是与母亲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亲情常常融注于某些特定的物象中,请你捕捉记忆中的美丽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6分) 四、作文(50分)21.有时你可能会感到生活不顺心,觉得生活很平常;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只要你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你用心去欣赏。请以“_,我的快乐之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00字左右。附:参考答案一、1、书写(2分规范,端正,整洁,框架结构不协调1分,写错字不得分)2、shn sh 苟 虬3、赵本山的小品幽默搞笑,常常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把“地笑了起来”删掉4、D5、示例:声声鸟语,在他耳里就是捷报频传的阵阵凯歌;缕缕花香,在他的心中就是生活赐予的无限甜蜜6、略7、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繁星代表着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二、古诗文阅读8.即使 美味 促进 困惑9.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0. 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