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30745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弹元勋邓稼先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难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2 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二、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后讲解:“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障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元勋”,立大功的人。邓稼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

2、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邓稼先。(二)阅读要求1 讲明本文属人物通讯,在阅读中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 了解本文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和三个小标题以过程为序的特点。3 用红笔在文中画出生词和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理解词义。(二) 、词的落实(三) 分析文章的结构(三) 分析文章的结构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1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2 第一部分:

3、“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3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4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提问:能不能具体说说?回答:本文先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的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提问:三个部分的标题设置是以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作者在写这三个

4、部分的内容时,是否仅仅叙写了过程?回答:不是仅仅写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老师点拨:人物通讯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果仅仅叙述故事的情节、过程而忽略了写人,就与人物通讯手要求相悖,因此,这三个部分中,在叙写过程的同时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来写,人物就鲜活起来了。提问:作者在第一部分中侧重表现邓稼先的什么精神品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回答要点:写他的崇高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感情。主要写他接受任务时的复杂心情,和妻子彻夜长谈的情景。提问:邓稼先告诉妻子他要调动工作,并没有提到关于参加原子弹研制的消息,这写出了他性格特征的哪一方面?回答:严守国家机密,即便是

5、亲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则性强。提问:邓稼先与妻子的谈话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他献身祖国的品质?回答:“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老师点拨:这一部分重点写他接受任务那一天的激动心情:听到消息时的惊恐、胆怯,想到不能与妻、子一起生活的惆怅,想到能为祖国研制核武器时的激动与喜悦,作者把人物复杂的情感全部浓缩在他与妻子说的一句话中,质朴无华,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突出了他为祖国利益而义无反顾和无私无畏!他的举动源于他对祖国的挚爱,文中写到他冲破阻挠回到祖国和战争年代颠沛流离的往事,就揭示了他思想感情的基础提问:作者在第二部

6、分中侧重表现邓稼先的什么品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回答要点: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主要写他克服困难,“一切从头干起”,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提问: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回答:物质条件极差,前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外资料的严密封锁。提问:作者写这些目的是什么?回答:突出当时条件的艰苦、创业的艰难,为更好地刻画人物服务。老师点拨:这一部分作者把重点放在表现邓稼先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废寝忘食、含辛茹苦,精心勾画原子弹理论计算的轮廓,认真计算种种数据,自1959年秋接受任务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高效高质完成了理论研究工作,终于迎来了“1964

7、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原子弹一声爆响!提问: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品质?是怎样表现的?回答要点:写他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献身精神,通过写他组织参加并圆满完成氢弹的设计工作来表现的。老师点拨: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事迹。重点写他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参加者身先士卒,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文章先概括叙述他与同伴的艰苦努力,详写在一次地下核试验前,他与大家冒着刺骨寒风和零下三十多度严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开庆功会时因过度劳累而晕倒、抢救一夜苏醒后问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崇高精神。(四) 板书设计“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一 结构与内

8、容引子:(引出正文)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爱国情怀,崇高使命)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扎实严谨,艰苦创业)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身先士卒,献身祖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析本文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 复习上节内容二、 分析本文写作特色(学生讨论,老师归纳)1 过程为序,各有侧重。本文以邓稼先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文章不仅仅写了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精神。三个部分各有侧重,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整个过程,又有重点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个局部各有侧重,而全文整体上又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人物

9、的面貌。2 点突出,详略得当。写一个人物经历,尤其是时间跨度较大的,不平凡的经历,就必须对生活素材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本文既有面的交待,又有点的概述,在详略安排上,作者独具匠心,把点与面两者交融,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2 注重细节,刻画人物。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在写邓稼先参与地下核试验的研制这一事件时,写得最为详细,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有情节,有具体场景的故事,其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十分细腻动人。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3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三、板书设计

10、二 写作特色1 过程为序,各有侧重。2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 注重细节,刻画人物。4 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四、作业:(可根据学生及相应条件的实际,灵活安排)两弹元勋邓稼先 加入时间:2003年9月4日 显示次数:271 打包邮递 推荐给朋友 投票评论 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二

11、、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的第二部分。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三、教学内容:3两弹元勋邓稼先四、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第三课时: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12、。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完成课后作业。五、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

13、:1两弹指什么?2什么叫元勋?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三)自学课文: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出要求: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四)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励、踏、须、炮、投、况、(弹)、缺、爆、炸、捆、替、呼2、启发问题 :1)谁能把这几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课文组成词语并理解词义?鼓励?激发、勉励。(造句)聪颖?

14、聪明。辗转?经过许多地方。赤子?对故土有感情的人。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奔走相告:急走,跑着互相转告。(造句)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高兴的像雀儿一样跳跃。(造句)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与世长辞:人去世。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造句)2)这几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几个字的音、形相近?(找形近字、同音字)形近字:爆( )炮( )炸( )衬( )瀑( )跑( )作( )村( )同音字:踏( )须( )厉( )塌( )需( )励( )3)照样子写词语:天壤之别?别有用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代替?替身?身体?体育爆炸?炸弹?弹弓?弓箭不眠之夜?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机不可失欢呼雀跃?跃跃欲试?拭目以待?待机而动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4、提出不懂的问题:(五)教师范读课文(六)学生仿读课文作业: 1、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3、查找时代背景资料、邓稼先生平事迹等。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