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导学提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22733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子语类》导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朱子语类》导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朱子语类》导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朱子语类》导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子语类》导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子语类》导学提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子语类导学提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中的重点实词,把握文章重点句子的含义。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哲理的现实认识。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根据所据所给材料拓展理解并阐述。一、预习素材。(一)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

2、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二)、介绍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1、产生时代背景: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

3、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另外,为了维护理学的学术地位,朱熹不但反对不同于儒学的佛学、道教,而且还批判了儒学内部与程朱理学不同的其他学派。经过了朱熹的努力,理学从北宋时期一个普通的学术派别,发展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但是,在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学”。朱熹去世以后,党禁解除,他的思想学说

4、得到统治者认可,在南宋末期以至元、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学思想。可以说,理学的整个发展都与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中从学术史的角度赞扬朱熹,说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这是说,朱熹的学问极其广大,极其精微,是宋代以前百代学术思想的总结。当时江西的陆九渊,浙东的叶适,他们的学问虽然也很突出,但与朱熹相比,总是有所偏颇。这个说法虽然是过去学者的评价,多有溢美之词,但朱熹是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地位非陆九渊、王守仁所可比拟,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的。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

5、秋,朱熹都有注释和研究。另外,在历史、文学甚至道教典籍方面,朱熹也有广泛的学术兴趣。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和孟子并列,并用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朱熹在四书集注当中,不重训诂,重在义理,以精炼的文字,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把四书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如他的门徒李性传所说,这是一部“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之作。此外,朱熹还留有文集一百余卷,其中保存了他的一些学术论著、讲义、政治文件、序跋、书信以及诗词等。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这些资料也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依据。2

6、、发展概况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亲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理学发展主要的内容是王守仁心学的崛起以及王学的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朱子语类三则(第二课时)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说明:本单元学习的专题是理学。在中学课本所选的鲁迅等人的著作中,理学和理学家常常以僵化可憎的面目出现,这影响了我们对于理学的辩证认

7、识和评价。实际上,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最高水平的集中表现。它只是在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之后,才逐渐走向了僵化,成为套在知识分子头上的枷锁,但其思想本身仍然包含着可以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所借鉴的有益的质素。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理学当然有其落后的、应该批判的一面,而且一定的文化批判有其健康的合理性,这对于中国文化的自我反省有积极的意义。但批判理学并不是要简单地否定理学,而是要作深刻的文化反省,并从今天文化发展的角度做出合理的评价。要对理学做出合理的评价,必须首先认识理学的发展及其基本精神,扭转过去那种理学即“存天理,灭人欲”的片面认识。本单元编选的目的即在于

8、此。朱熹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所以,“经典课文”选择了朱子语类中的三则语录。课文的文字较为口语化,容易阅读。三则语录分别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联系朱熹的思想体系来剖析课文,才能领会它们真正的涵义。同时,要注意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就读书问题、理欲问题、义利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中的重点实词,把握文章重点实词的含义。2、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自学展示,体会文章所蕴含哲理。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根据所给材料拓展理解并阐述说明。二、预习检测。基础知识检测1、 解释下列实词的含义。(1)若读之数

9、(sh)过: (2)略晓其义厌之。(3)犹未得趣也: (4)则是精神自是愦愦(ku):(5)看得多少文字: (6)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 hu): (7)明知合行大路: (8)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9)战战兢兢: (10)仁以为己任: (11)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 (12)须大段著力: (13)直是恁地用功: (14)都是切己说话: (15)试自睹当自家: (16)自家今且剖(pu)判一个义利: (17)君子喻于义: (18)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19)不是教人向外 (20)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 三、预习展示。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一则预习思考题(1) 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

10、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2) 在你的印象中,还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你是如何来体会的?第二则预习思考题(1) 此卷中“大路”、“小路”分别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2) 如何在行为上去贯彻“天理”,克制“人欲”?(3) 文段最后引用的目的是什么?第三则预习思考题(1) 此卷主要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2) 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重义轻利”的观点?(3) 读书要不要有功利目的?带着功利目的读书能走多远?四、拓展训练阅读下边的材料,加之对朱子语类第一则的理解,你如何来认识理解?,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

11、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的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阅读下面两则,谈谈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材料一:昆明市西山区富善村的普通村民张正祥,40多年来,为保护滇池,经常在滇池边巡查、拍摄、写材料、反映污染情况,为此他花掉了所有的积蓄,

12、还变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离开他,非法矿主见他就打,右眼瞎了,右手折了,他始终没有放弃保卫滇池的孤军奋战材料二:重庆第一贪晏大彬案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该案将择期判决。 今年1月14日晚,重庆南岸区铜元局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称楼上房屋严重漏水,而该业主不在家,保安不能擅自进入他人住宅。民警随后赶往这处小区。 警方人士赶到后,发现这户居民的水管爆了,物管开始处理漏水,民警则发现卫生间有

13、8个矿泉水纸箱,用胶带密封着,但被水浸泡,已经打湿。民警和物管人员帮着把这些纸箱搬到室内干的地方,却发现下方已被泡烂的一角露出了一扎一扎的红色纸张,里面竟然全是百元大钞,总计为939万元。这一案件很快被移送到重庆市纪委。钱的主人很快明确:它们都属于一位名叫晏大彬的男子。检察机关查明:晏自2001年底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到2007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63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2226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入的20多。1、几次 2、大略通晓;通“餍”,满足 3、明白其中旨趣 4、昏乱不清醒5、偏义词,侧重于多。6、杂草丛生 7、应该;应当 8、关键9、害怕

14、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10、实现仁德11、自己 12、仔细 13、应当应该;如此这样 14、切身;说教15、察看 16、辨别,分析 17、明白 18、不才,不正派19、 20、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参考发言: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朱熹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这才是朱熹原本的意义。朱熹不是教大家不吃不喝,而是为了说明精神的需求最重要,不要为了物质的需求,把精神的需求都废除了。这和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不因为物质生活低下而放弃理想的行为是一致的。 一个贫困县,挖出大贪官。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位巨贪,某家刊物还曾专题报道了他的“清廉勤政”事迹。今天,我们重提朱子的学说,不光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更重要的是,合理继承古人的精神遗产,为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今社会,物质虽然高度丰富了,但一些人仍是欲壑难填,在物质的狂迷中丧失了自己,完全突破了伦理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线,“人欲”无度,“天理”何存?在对待个人获取财富的原则和途径问题上,朱熹倡导儒家“见利思义”、“先义后利”,认为对于“天理之公”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但不应否定,还应该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