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2272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 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宁中学初中语文“通案+个案”教案教学年级:八 年级 班 教学时间:2014年 月 日,第 节.课 题最后一课课时2课型新授主备教师顾德胜二次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2、了解作者与时代背景;3、理清文章结构。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教法与学法简述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教学步骤及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及拓展基础内容基础内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2、了解作者与时代背景;3、理清文章结构。一、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热爱本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祖国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小说的文体知识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四、了解背景及作者(以PPT出示学生读记) 1、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这场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而发动了这场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

3、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2、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 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 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五、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掌握下列划线字的读音du ho su o chng yo shi q do gng踱来踱去 郝 叟 懊悔 惩罚 钥 匙 祈 祷 哽d x f

4、lng督学 膝头 小 弗 郎 士 2、听小说朗诵 3、理清文章结构 (1)文章以“我”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2)按的顺序可三部分。第一部分(16)(开端)描述了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二部分(723)(发展)写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出的爱国热情。第三部分(2429)(高潮、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六、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作业布置1、

5、家庭听写生字词。2、完成课后探究练习二、三。教后反思安宁中学初中语文“通案+个案”教案教学年级:八年级 班 教学时间: 2014年 月 日,第 节.课 题最后一课课时2课型新授主备教师顾德胜二次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教法与学法简述学生自读质疑释疑展示感悟教师点拨。 教学步骤及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及拓展基础内容基础内容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

6、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导入课题 复习文学常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1、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平 日 上 课 最 后 一 课 气 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学 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老 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平时老师穿戴一般今天老师穿着

7、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后 排板 凳 一向空着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个个看来都很忧愁。2、在最后一课中是什么让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天真贪玩、不爱学习 热爱法语 无忧无虑的幼稚 热爱祖国 从不懂事、害怕老师 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小弗郎士心情变化:快乐激愤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剧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3、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极为庄重(服饰)外貌 脸色

8、惨白(神态) 自责、赞美法语(上课时) 恪尽职守、热爱学生语言 哽咽 (宣布下课) 道德高尚、热爱祖国 认真执教动作 书写“法兰西万岁”普通的人;“可怜”的人 ;爱国者 4、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 “天气”“画眉” 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环境描写 风和日丽 发生的背景。反映出小弗郎士天真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 “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背景。设置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四、语言品读 1.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

9、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穿戴呢?穿节日盛装, “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该如何理解?是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爱国心的表现,并不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3.“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什么?“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掌握祖国语言,可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

10、民族的解放。4(1)这些字贴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说明了小弗朗士领悟了老师的意图,将永远把“法兰西阿尔萨斯祖国”牢记在自己心中。(2)它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表现小弗朗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刺、轻蔑。5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法国字。属于什么描写?表明了什么?细节描写。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表现了孩子们习字的专心,由此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6.“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

11、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1)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而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2)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 7、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使出全身的力量”是因为倾注了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8、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呢?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五、拓展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

12、纳)1、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 小说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的写法;紧紧围绕中心选材。启示: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极为庄重(服饰)外貌 脸色惨白(神态)自责、赞美法语(上课时) 恪尽职守、热爱学生语言 哽咽 (宣布下课) 道德高尚、热爱祖国 认真执教动作 书写“法兰西万岁”普通的人;“可怜”的人 ;爱国者 教后反思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