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22653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高二政治学案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 B C D2.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凝聚着自信

2、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蕴含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 B C D3.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 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曲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3、 D4.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5.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6.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

4、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7.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 B C D8.海峡两岸同宗同源,但在语言文字的具体使用和外来词语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部分字词在字形、发音、含义等方面的差异。对此,两岸共同努力,编撰中华语文工具书,台湾旅游管理部门专门制作了大陆和台湾用语对照表,两岸常用词典

5、大陆版已完稿。这些努力有助于展示特色,提升两岸文明程度彼此融合,消除两岸文化差异增强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A.B.C.D.9.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C. D. 10.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 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

6、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A.B. C.D.11.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A.B.C.D.12.2012年2月10日

7、,第五届“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英国赛区决赛在大英博物馆举行。“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为全球汉语学习者们搭起了交流经验、促进友谊的桥梁,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创造了崭新平台,展示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效推动了全球汉语热。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B.C.D.1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

8、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 14.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清乾隆年间,传入安徽怀宁等地,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安庆方言演唱和念白,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其后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逐渐发展成为安徽主要地方戏曲乃至全国知名剧种。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瑰宝,民族骄傲A B C D15. 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中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

9、字的认识,正确的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 B C D16.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17. “双百人物”(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

10、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18.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A B C D19.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

11、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 B C D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之所以“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它 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

12、际竞争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A B. C. D.21.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 B C D22.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一名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要求青年人努力学习,提高

13、报效国家的能力激励中国人自强不息,努力壮大国家实力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勇于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A.B. C.D.23.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出现了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孟母教子”、“徐母大义”、“岳母刺字”等都体现出了“聪明智慧、勇敢无畏,忍辱负重、自强自立,无私奉献、不计名利,胸怀宽广、博爱慈悲,勤劳刻苦、维护正义,热爱和平、造福人类,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中华母亲精神”。“中华母亲精神”是勤劳勇敢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体现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B. C.D.24.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下面对民族精神理解错误的是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5. 2011 年 9 月 29 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