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2218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认定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P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生物节律(P29):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3、感觉适应(P50):感觉是指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4、社会知觉(P72):社会知觉也称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5、晕轮效应(P76):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6、图式(P90):图式是指一种心理网络结构,它表示的不是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而是各种知识要素的

2、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7、学习(P99):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另: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8、创造性思维(P122):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9、问题解决(P115):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10、逆向工作法(P117):逆向工作法也称目标递归策略,它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工作方法。11、智力测验(P131):智力测验是通过一定的测量

3、工具和手段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12、社会性动机(P167):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它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就的追求等诸多方面。13、成就动机(P170):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它包含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两种成分。14、情绪情感(P175):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5、人格(P185):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6、认知方式(P188):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

4、的加工信息的方式。17、从众与服从(P244):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服从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18、心理健康(P251):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19、挫折(P265):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20、关键期(P281):关键期是指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

5、或一组反应最容易获得和形成的特定时期。二、问答题:1、简述测验法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何注意事项?(P16) 2、结合实际谈谈引起失眠的原因。(P33)3、注意和意识有何关系?(P26)(1)区别:概念的内涵不同: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指个人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两者的功能不同:注意的功能是选择、维持和调节;意识的功能是(2)联系: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注意集中,意识清晰。 在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下,注意很少,意识参与也少。 在睡眠状态下,即无意识状态,注意基本停止。4、结合实际谈谈社会性知觉是怎样

6、形成的?(P74)5、简述记忆的三个存储系统。(P87)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提出了记忆的三存储模型;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保持0、25-1;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容量无限)(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保持20-30;声音代码;容量有限:72)这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而复述是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复述分两种: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3)长时记忆 (保持30以上;语义代码和视觉代码;容量无限)6、简述学习与记忆的关系。(见P99!)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持久的改变。它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包括各种行为习惯、态度、人格特质的形成。记

7、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区别: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记忆是一种知识、信息的保持过程。学习是通过行为及能力变化得以体现;记忆主要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学习使人的行为及能力的变化具有相对持久性;记忆保持知识信息的时间有长有短。联系:记忆是学习发生的基础 学习是记忆深入与发展。 学习是高于记忆的心理活动,是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而促进能力素质的提高。7、论述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P102)(1)复习策略: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复习

8、策略包括:复习的时间、复习的次数、复习的方法等。(2)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况,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组织策略包括:群集、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见P124)(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3)环境因素(4)动机因素9、什么叫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P122!)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智力因素。心理学的研究指出

9、: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IQ为120)之下,二者有显著性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二者的相关不显著。 人格因素。心理学家通过比较高创造性个体与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环境因素。研究发现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它们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进内部动机发挥作用。 动机因素。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创造性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和激发。动机因素中,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

10、力的发挥与发展;此外,就是文化多样性会促进创造力。10、结合实际谈谈影响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所起的作用。(P156)(1)生物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因素(3)学校教育因素(4)社会实践因素(5)主观能动因素11、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的主要观点。(P138)1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看待智力差异。(P133)(1)智力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团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为:智力的水平差异(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智力的结构差异(呈现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音乐、体育、美术等能力的差异)、智力的时间差异(呈现出稳定、早熟和大器晚成等现象)。智力的团体差异表现为:智力的性别差异、种族差异

11、和职业差异等。(2)智力的影响因素包括: 生物遗传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 社会实践因素 主观能动因素。13、从情绪情感的功能,谈谈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情感?(P181!)在人类生活中和的情绪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和功能。情绪情感主要有如下功能,如动机作用、调控功能、健康功能和信号功能等。情绪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既具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消极的瓦解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耶克斯道德逊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瓦解功能。

12、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考试焦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注: 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主动运用语言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14、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P190)15、简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P202)16、简析从众与服从有什么区别?(P246!)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大多数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13、同一种从众行为从心理上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表面上顺从,另一种为内心真正的接受。从众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的意义。而服从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它包括两个方面: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在有一定组织的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但是,从众与服从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从众情况下的个体,虽然没有按照自己的本愿去行动,但却是自愿的;而服从情况下的个体,则完全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应别人的要求去行动的。 补充:从众的原因: 行为参照 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 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服从的原因: 命令发出者 命令的执行者 情境因素 合法权力与责任转移17、简述焦虑的应对策略?

14、(P251-253) (1)认清焦虑状况:克服焦虑的第一步,要先认识焦虑症状,以及它会带来什么影响。当身体、思维和心理出现以下症状时时,就知道自己正处于焦虑状态中。 (2)遵循克服焦虑的原则: 不回避 正面迎战 做记录 (3)学会放松自己 (4)运用想象减轻焦虑 (5)进行理性思考 (6)接受专业治疗补充:焦虑是指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下或处于阻断威胁中而不能变式行为去对付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18、结合实际,谈谈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P259、263)(1)影响压力的因素: 经验 准备状态 认知 性格 环境(2)正确应对压力的方法与策略: 了解

15、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 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适应状况。19、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P267-268)20、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P253)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