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15075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华图网校:http:/ 2014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第一节逻辑判断概述考情综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判断推理”试卷体例通常由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四个部分组成。省市联考以及大部分地方考试都采用如上体例。北京地区近三年曾出现不考类比推理的情况,广东地区出现过不考定义判断的情况。而“逻辑判断”无论是国家考试还是地方考试都是必考内容。对“逻辑判断”试题,不同地区亦可能采用不同名称。有些地区称作“演绎推理”,有些地区称作“逻辑推理”,还有些地区称作“演绎与归纳”等。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试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是完全一致的。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整体试卷中的最重要部分,也是试卷中的

2、核心难点。试题由题干、提问和备选项组成。题干或给出一段论述,或给定一些条件,要求考生根据提问,在A、B、C、D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答案。(一)试题类型与考点概括地说,逻辑判断试题主要分为:演绎类、归纳论证类和智能分析类。各类试题的再划分可见下图:逻辑判断演绎类概念关系推理(考查“三段论、多段论”推理)复合命题推理(考查“充分、必要、选言”等命题推理)直言命题推理(考查“所有都是、有些不是”等量化关系推理)模态命题推理(考查“必然是、可能不是”等模态关系推理)逻辑矛盾分析(考查“复合、直言、模态”命题的矛盾分析及推理)归纳论证类归纳结论型 (考查归纳原则,规避归纳错误)支持论证型(考查加强、

3、支持、解释论证的条件和方法)削弱论证型(考查反驳、质疑论证的条件和方法)智能分析类排除分析法(考查排中律)假设分析法(考查假设推演能力)条件推演法(考查综合推演能力)上图已囊括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试题的全部类型和对应的知识考点。本章提供详细的知识介绍和大量的真题解析,请对应参考。(二)题型、题量分布需要强调的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联考或不同地区考试,考点是完全一致的,只是题量或随机侧重点不同。或说每年试题的考点并没有变化,而对应考点的题量呈现无规律的变化。或许演绎题比重大些,或许归纳题多些,或许智能分析题偏重。各地近年题型、题量分布可见下表:20102014年国家(地方)逻辑判断题型题量一览表(摘

4、选)国家/地区演绎推理归纳论证结论支持削弱智能分析题量合计国家20142142110联考2013(上)2152010联考2013(下)1063010北京20145125215北京20138031315上海20134130210山东20131072010浙江20133042110广东20132132210江苏2013(A)3410210江苏2013(B)6011210江苏2013(C)5112110天津20131511210陕西20134032110广州20131054010深圳20132232110吉林2013(甲 )61310吉林2013(乙 )8213115国家20122241110国家2

5、011243110联考2011(上)31610联考2011(下)216110北京201110211115浙江2011413210安徽20116511215联考2010(上)1134110联考2010(下)242210根据上表可知,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每年的题型、题量都在交替变化。这个差别和变化没有固定规律。这和中考、高考等考试的试题考点分布大同小异。有些考点每年必考,有些考点隔年出现,有些考点偶有出现。试题难度预测(一)难度升级不明显多年来,逻辑判断试题难度经历了不断升级的过程。一方面是公务员考试竞争日趋激烈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人们的不断学习和能力的进步,各个学科的考查

6、难度都会出现一个稳步升级的过程,逻辑试题也不例外。从GRE到MBA、MPA、GCT?ME等考试,从公务员考试到银行等系统或大型企业的招聘考试,逻辑都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这些考试都经历了由浅入深稳步升级的过程。公务员考试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逻辑判断自前几年来频繁出现“量化矛盾、模态矛盾、摩根定律”等的使用,都是难度稳步升级的具体表现。在公务员考试难度升级的过程中,国家公务员考试、多省联考和北京、山东、江苏、江西等地公务员考试的难度相对稍大,其他各地也有效仿趋势。但是,截至2013年,纵观国考、联考和各地区试卷可以看出,试题考点基本稳定,在保持原有难度的基础上,试题难度升级已经不明显,个别地区甚至呈

7、现难度趋缓的态势。试题难度升级不明显的原因有三:第一,解题时间受限。逻辑判断试题平均不到一分钟要解析一道题,若考生面对诸多难题都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无奈的猜题现象必然出现,那么考试就失去了意义。第二,就成熟的“普通逻辑”原理而言,都是固定不变的,通俗地说,考点是有限的,处于学术研究阶段的拓展性知识或不成熟,或不通用,所以再增加新知识点的可能性比较小。第三,考试的目的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一般性考查而不是专业性考查。对比外国逻辑测试,我国试题已深处难区。若再升级,也只能在增加解题步骤上做文章,举个算术题的例子就很直观:2+2-1=3和2+2-1+3-2=4哪个更难些?显然,后者和前者没有明显的难度

8、差别,不过是解题步骤多了一些,就普通测试而言没有实质性意义。综上断定,今后逻辑判断试题难度的升级不会太明显,也不会超出本书概括的知识点。(二)题量有增加的趋势判断推理由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组成,题量一般为35题,参考时间为35分钟。在难度升级不明显的情况下,国家或个别地区考试都出现题量有所增加而解题时间未增加的情况,这值得注意。北京、吉林、安徽等地区的逻辑判断(演绎推理)试题都由过去的10道题增加到15道题。国家考试判断推理的整体试题也由以往的35道题增加到40道题。这就给考生的快读快解能力提出新要求。(三)试题日趋综合化所有的逻辑试题都有规范的考点。尽管题型或结构形式变化多

9、端,但考点是稳定的。从全国各地的试题情况看,有些地区侧重归纳,有些地区侧重演绎,但是不能认为侧重归纳的地区就不需要了解演绎。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表面上看,似乎归纳类型的试题比重较大,可是,在具体分析的时候,经常需要用演绎的方法去排除错误选项,这种具有综合考查作用的考题将成为重点题型。备考指导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部分最有代表性的题型,也是许多考生感觉较难的一部分,有些考生因没学过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而感到迷惑。其实,逻辑判断并没有通常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只要熟悉原理,就能明晰出题思路和考点,同时运用对应的解题技巧,答题就能做到快而准。(一)认清形势,提前做准备1. “高分才能获胜”趋势成必然目前,公

10、务员考试竞争十分激烈,其直接表现就是:一个职位可能有多人报考,虽然入围分数线上升不明显,但由于试题题量的增加,想要获得高分则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高分就等于胜券难握。这和几年前的“裸考”过关的局面已经不同,考生要认清形势:高分才能获胜。2. “超前备考,急用先学”从2007年起,就已经陆续出现大一、大二的学生就开始备考公务员的情况。他们认识到“靠运气”“凭感觉”是不可行的,所以他们把公务员考试的课程当作专门学科来认真对待,并且效果不错。近几年来,超前备考的考生逐渐增多,急用先学成为必然。(二)重视原理,苦练基本功逻辑判断蕴含普通逻辑的基础常识。这些常识,在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其他内容的测试中

11、,都有广泛应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忽视。有时,不了解这些常识,也能作一般性的分析和断定,但往往因为容易出错而难获高分。一般来说,不同的试题都有不同的考点,这些考点的考查方法和出题思路是有规律的,离开这些规律,就无从把握考点,甚至有可能形成预测、联想或“主观感知”的思路而失去正确解答的机会。超前备考或下决心拿高分的考生,都越来越重视对原理的学习和把握。这说明,他们都认识到“先夯实基本功,再显现智慧”的路径是正确的。(三)根据卷面提示,理解解题要求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卷面都有如下提示: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

12、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提示中的重点是:1. 对给出的陈述或条件不能置疑,不能用常识去理解和比较逻辑判断考查“求证”方法或路径是否正确(符合逻辑),或考查“思维形式”是否正确,不考查对常识的认知或了解。所以不能把专业知识作为衡量题干陈述“真”“假”的依据。例如,题干给出的条件是:(1)只要温度达到-5,那么海水就会出现融冰现象。(2)目前海水没有出现融冰现象。根据题干条件,符合逻辑的结论是:目前海水温度没有达到-5(逆否推理的结论)。题干中的条件(1)只是一个假设,这个假设未必与科学现象相符,推出的结论也未必是科学结论。结论中“没

13、有达到-5”的含义究竟是高于-5还是低于-5都无须纠结。由于逻辑判断考查的是从“条件”到“结论”的求证方法是否符合逻辑,而不是考查结论是否具有科学性,若前提具有科学性,求证方法符合逻辑(符合规则),那么结论就一定是符合科学的结论;如果前提假设或求证方法不合逻辑,那么结论就失去了可靠性。前提的科学性是由学科知识程度决定的,而逻辑只确保求证方法正确,所以,不必置疑题干条件正确与否。2. 不附加条件做前提既然假设题干条件为“真”,那么只能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不可附加“自认知”的知识或常识。例如题干给出信息“天上下雨了”,考生只能根据这个给定的信息推断求证出:天下雨了(重言式之一)

14、,而不能依据常识推断出:地湿了,空气清新了,河水上涨了,庄稼长势好了,等等。如果题干给出“若下雨,则地湿”,就可以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逆否推出:地没湿,就没下雨。3. 所谓直接推出是指根据符合逻辑的方法直接推断逻辑方法就是指演绎方法或各类归纳方法。面对考题,不提倡凭借智慧“苦思冥想”,否则时间不允许且正确率难保证。对于“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本书有一定篇幅的介绍。(四)解析先看“问”,再选择对应的技巧阅读试题一定要重视“提问”,养成先看“提问”的习惯。先看提问,可以明确要回答什么,再根据原理决定怎样回答。所以,“解析先看问”是保证正确、快速解题的好方法。知道提问的要求后,可以确定阅读重点,从

15、而大大提高效阅读效率和解题速度。与类比推理、图形推理和定义判断一样,逻辑判断存在诸多快解技巧。这些技巧都是建立在熟悉定理或原则的基础上的“熟能生巧”。比如排除法、相关推演法都需要根据定理去排除或推演。如“并非都是=有的不是”,“并非必然都是= 可能有些不是”这些技巧的运用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推导出“有的是、有的不是”或“可能有的是、可能有的不是”等不合逻辑的其他结论。“一对矛盾”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是不容置疑的,不可临场靠“智慧”或感觉苦思冥想。逻辑判断是理性思维,所以提倡在判断推理能力上的自我升华。可以说,只要考生把握了本书中的考点和解析方法,逻辑判断就可顺利过关。(一)同一关系同一关系也称为

16、全同关系或等价关系。如“马铃薯”与“土豆”、“鲁迅”与“狂人日记的作者”等都是同一关系。为方便理解记忆,国际上很多教科书对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下列欧拉图来直观表示。同一关系如图11:图11同一律是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在具体论述中,保持同一关系概念之间的同一性(一致性),称作“同一律”。否则会发生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提示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同一语词可表达同一概念,也可以表达不同概念;不同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也可表达同一概念。两个概念(也扩充到语句)是否同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断定。公务员试题中有这样的语句。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选项:作为公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