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信用工具与外汇导学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1489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信用工具与外汇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信用工具与外汇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信用工具与外汇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信用工具与外汇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信用工具与外汇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信用工具与外汇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信用工具与外汇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导学案附加题A层做,带*题C层可不做。【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信用工具,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外汇,汇率,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人民币稳定重要意义认识的正确态度。【自主梳理】一、基础知识结构:(一)信用工具1、常用的结算方式:(1)现金结算:(2)转帐结算:2、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1)信用卡: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2)支票:含义:支票的种类:(二)外汇1、外汇的含义:2、汇率的含义:3、汇率与币值的变化表:外币(100单位)本币外币币

2、值本币币值外汇汇率本币汇率不变更多升值贬值升高跌落不变更少贬值升值跌落升高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探究学案】探究交流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探究1: 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金钱,但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在购物、旅游、上学时也未必使用现金。我们还看到人们拿着一张卡轻轻一刷,交易就立刻完成了。我们还经常看到某些企业进行交易时自始至终都没有使用现金交易。 (1)材料中的“卡”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2)某些企业进行交易时使用的是什么结算手段?这种结算手段有什么好处?探究2:某人要到美国探亲,

3、他用万元人民币到中国银行去兑换成美元,兑换比率是100美元82721元人民币,一周后他预计这些钱不够用,又兑换了部分美元,这次的兑换比率是100美元82635元人民币。(1)前后两次兑换的比率不同,第二次兑换时人民币是否贬值了?(2)人民币币值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探究3: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有所上升,2008年4月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025元.辨析: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更值钱。有效训练:要求: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1经济往来结算中

4、,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支票和信用卡,它们是 ( ) 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纸币D 信用货币 2信用工具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刷卡消费之所以能够迅速普及,这是因为信用卡( )是一般等价物,可以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可以减少现金流通,增强消费安全,方便信用管理 能节约大量的现金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等劳动,从而节省交易费用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够方便购物消费 A B C D3为改善办学条件,某校在本市某金属制造厂购买300套桌椅,价值7万元,最方便可靠的结算方式是 ( ) A使用信用卡 B现金支票 C转帐支票 D现金支付4、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20

5、07年12月10日100美元可兑人民币806.91元,2008年12月10日100美元可兑人民币780.75元。这表明 ( ) A.外汇汇率在升高,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B.外汇汇率在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C.外汇汇率在升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D.外汇汇率在跌落,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5、我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在 ( )相同的人民币能买更多的东西,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货币是财富的代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能增加我国社会财富 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稳定,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促进世界经济发展A B C D6近

6、几年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话题。面对日美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中国一再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大前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弊多利少,对亚洲经济的顺利恢复和稳定成长,弊多于利。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1)人民币升值反映在人民币汇率上是怎样的?(2)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有哪些益处?【课后拓展学案】1、关于人民币的发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是由国家决定的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各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是国家决定的每种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的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 B C D2、国庆节期间,南通的王先生准备到桂林去旅游。最

7、适合王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 ) A现金B外汇C信用卡 D支票3、近几年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话题。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有利于中国进口,不利于中国出口,会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一定冲击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银行储蓄将大幅增加,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A B C D4、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小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 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B

8、少支付人民币0.5元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5、假如2008年9月10日,英镑兑换美元的汇率为100美元=83英镑. 假如9月20日的汇率是100英镑=119.88美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英镑升值了B 美元升值了 C 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D 美元对英镑的汇率上升了6、读2006年7月7日与2007年3月14日100单位外币对人民币的汇价表。时间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2006年7月7日799.361028.726.93532007年3月14日732.421017.446.6429这种变化 (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人民币相对升值,我国偿还外债能力提高

9、意味着美元、欧元、日元汇率均下跌有利于美、欧、日的商品向中国出口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可能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升高,不利于中国商品向美、欧、日出口A、 B、 C、 D、7、(09海南卷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 )A、1:4.95 B、1:5 C、1:5.6 D、1:6.058、(选做题)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有所上升,2008年4月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

10、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025元.一些人认为:人民币汇率升高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使人民币不断升值.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这一观点.补充知识1、外汇与外币的关系:(1)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币是指外国的货币,包括外国的纸币、铸币;外汇通常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具体包括外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2)外币属于外汇的范围,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外汇执行的主要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3)持有外汇意味着对外汇发行国拥有债

11、权。持有外汇过多,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强和有可能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大量该由本国享受的资源,被借给外国利用,并要承担外汇贬值的风险。2、关于币值变化的分析(1)对货币升值的具体分析: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上浮)后,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的他国商品。同时,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尽管有这些好处,但一般讲,不到不得已,任何国家都不会将其货币升值,因为这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

12、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因此,总体上看,货币升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弊大于利。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不轻易选择将本国货币升值。(2)对货币贬值的具体分析: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降低,进口商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3)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