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45585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分析摘 要青少年被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逐渐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人们的忧虑,更成为困扰各级政法部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分析,准确地认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症结”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对策,以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等各方面,都能自觉地负起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综合治理IIIAbstract Eight teenagers h

2、as been hailed as the morning, nine oclock the sun, are the countrys future and hope. However,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factors that young people growing increasingly juvenile delinquency has aroused widespre

3、ad concern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peoples concerns, but also become a problem at all levels of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 hot issue. This article is mainly on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analysis, and accurately recognize the caus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problem lies, and

4、then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juvenile delinquency control measures, its from home, school, society and country and so on, can consciously take to prot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social responsibility.Keyword: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reasons for juvenile delinquency; comprehensi

5、ve adjustment 目 录摘 要Abstract目 录引 言11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趋势和特点1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32.1青少年个体结构的原因32.2家庭原因42.3学校教育失误缺陷的原因52.4社会不良因素的腐蚀、感染与诱导103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与思考133.1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133.2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133.3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43.4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给青少年以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14结束语15参考文献16致 谢17 引 言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

6、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以上。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已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分析,准确地认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症结”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对策,以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等各方面,都能自觉地负起

7、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1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趋势和特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青少年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将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从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

8、个特点: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性质上来看,暴力伤害犯罪和盗窃财物犯罪最为突出。这些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好逸恶劳,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开始,逐步走向盗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犯罪;其三是模仿影视片中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目无国法、不记后果、结邦行凶、以致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 从青少年犯罪形式上来看,青少年犯罪两人以上共同犯罪居多数。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

9、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结伙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从青少年犯罪手段上来看,作案手段日趋向智能化。作案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案前踩点谋划,案后转移,销赃一体化,并运用一定的反侦察手段。 从青少年犯罪的年龄上来看,正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已满14周岁,免予刑事责任和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从青少年犯罪人员构成来看,辍学青少年居多,家庭不和离异子女较多。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2.1青少年个体结构的原因2.1.1生理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生理的急聚发展变化时期。随着身高

10、迅速增长、体重逐渐增加。同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内脏各个器官也都发达起来,体形也明显变化。从青春期开始,两性在体形上的差异逐渐明显,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办事莽撞,缺乏理性思考,热情过高,理智不够。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对他们放任自流,一旦遇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向歧途,走向犯罪。在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性的萌芽和成熟。性激素分泌最达到一定程度时,性的生理冲动与体验往出现超常,对性有一种敏感,所以满足性的生理需要比较强烈。有些青少年,由于这刊地接受了两性方面的刺激,使他们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以至走向犯罪和堕落。2.1.2心理扭曲的心理因素是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1、,下列心理的畸形最易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逆反心理的畸形。逆反心理是每一个渴望独立的青少年都具有的一个心理,发展严重的时候,他们就会抗拒社会道德和法律,并刻意与父母、老师的管教约束对着干。这种心理常驱使青少年出走、自杀、犯罪。好胜心理的扭曲和演变。好胜心得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引导的恰当,会成为他们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这种心理就会演变为意气心理和报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他们喜欢模仿电影、电视里的情节,甘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常常为哥们儿去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甚至行凶杀人。他们视打架斗殴为“英雄”,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将好胜心的满足,建立在暴力与他人的痛苦之上

12、。这种好胜心的扭曲和演变,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一大因素。性心理的扭曲与强化。在这一时期,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在缺乏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的情况下,少数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了扭曲,偷偷看黄色小说、色情报刊、黄色录像,甚至想模仿尝试其中的黄色情节,寻求刺激。这种扭曲心理的不断强化,一旦条件适宜,少数青少年就会失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走向了性犯罪。利已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家长,不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反而对子女过分娇惯、溺爱,使女子养成任性、自大、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强烈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往往会产生低收入高消费的矛盾,在心理上出现挫折感,

13、为达到这种不正常心理的的平衡,便走上偷、抢、骗的犯罪道路。2.2家庭原因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是否长治久安和安定团结的大局,而家庭教育更是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全面成长 、成才的关键。调查显示,家庭的完整度、和谐度、家长教育方法的科学程度和青少年犯罪成反比。 2.2.1单亲家庭良好管理教育的缺失目前我国正处在第三次离婚高潮,父母离异会导致父母双方都不愿意抚养或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孩子在父母的漠不关心或者无休止的争吵中,年轻和单纯的心深受伤害。有很多青少年为了避开不堪忍受的家庭悲剧、寻找一时的快乐,便频繁地沉浸在网吧、游戏厅或酒吧等环境中,从而诱发了犯罪。不少单亲家庭的

14、孩子由于疏于管教,长期在社会上游荡,染上不良风气,受坏人勾引,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2.2家长的教育方式失当溺爱放纵型。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精神培养。他们年幼时骄横、任性,年龄稍大一些,稍有不顺心,便对自己“朝臣”父母厉声呵斥,甚至大打出手。对待周围的事物,养尊处优的态度更是决定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极端。隔代抚养型。父母工作繁忙或在外地工作,子女被托给老人抚养。老人对孙辈疼爱有加,教育不足,无法留意到青少年思想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常在无意中纵容了青少年的不当行为。如导致青少年价值导向扭曲。棒打出孝子、恨铁不成钢型。很多父母教育青少年时缺乏科学性和艺

15、术性,习惯粗暴教唆,动不动就打骂、惩罚。久而久之,会造成青少年和父母情绪的对立、互不信任,造成青少年孤僻、自卑、暴躁,性格也逐渐扭曲表现出粗暴和攻击性。家庭成员行为不当型。缺少温暖和爱,父母整天吵吵打打,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如同家常便饭。暴力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极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滋生暴力倾向。也有的家长行为不检点,影响坏了孩子。2.2.3期望值过高所形成的压力给青少年精神的摧残与西方父母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期待不同,中国大多数父母对青少年的期待涉及面窄,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学业成绩方面,且期待值普遍偏高。 林小培:城市边缘青少年的犯罪预防,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3期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公式M(激发力量)=V(目标价值)E(期望值)表明:如果父母的期望值很高,当这一期望价值的实现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它的价值就会相反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