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8年5月 珠海讲课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44242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6.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8年5月 珠海讲课2)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8年5月 珠海讲课2)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8年5月 珠海讲课2)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8年5月 珠海讲课2)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8年5月 珠海讲课2)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8年5月 珠海讲课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8年5月 珠海讲课2)(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迈向健康城市之路: 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 单菁菁 2018年5月 珠海,一、健康城市及其标准 二、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历程 三、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现状 四、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取得成就 五、中国健康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六、国际健康城市实践经验 七、健康城市发展趋势 八、促进健康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内容框架,一、健康城市及其标准,1、什么是健康城市?,狭义: “无病即健康”(身体健康)能够提供良好卫生和健康服务的城市。 广义: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WHO,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一个不断创建和改进自然及社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

2、命和发挥最大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WHO,1994),2、健康城市的内涵,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渥太华宪章,其内涵和战略框架包括健康公共政策、强化社区参与、优化环境支撑、优化健康服务、提升个人技能等。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先后出台;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健康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3、由最初的公共卫生和医学健康角度转向包含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等综合角度的“大健康”概念。,3、健康城市的标准,3、WHO关于健康城市的标准,(1)安全、高质量的物理环境; (2)长期可持续且十分稳定的生态系统; (3)稳固且相互支持、无剥削的城市社区关系; (4)公众对于影响自身生活、健康和福利的讨论,拥有高度的参与权与控制权; (5)城市可以满足所有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6)居民能拥有广泛且多样的联系、互动、交流,且能获得广泛而多样的城市体验与资源; (7)城市经济富有创造性、多样化,且有活力; (8)鼓励和过去、和城市居民的文化传统与生物遗传、和其他群体及个人相

4、联系; (9)拥有一种兼容性高,且能增益上述特征的良好模式; (10)有适合公众健康和病残护理服务的最适宜标准,以使所有人均可从中获益; (11)城市人民拥有高度良好的健康状况。,一级指标 5个,二级指标 20个,三级指标 42个,二、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9年2002年):探索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2003年2014年):加快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全面建设阶段,一、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89年2002年):探索起步阶段。 198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其后出台了相应的国家卫

5、生城市标准,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市探索。 1994年,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选择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开始启动健康城市建设项目试点。 2001年,苏州市提出健康城市建设目标,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申报的城市。,一、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历程,第二阶段(2003年2014年):加快发展阶段 2003年发生的“非典”(SARS)事件,让全社会深刻认识到健康城市的重要性,许多城市纷纷加快了健康城市建设步伐。 2008年、2010年全国爱卫办分别在杭州、大连举办了健康城市市长论坛,并持续推进全国健康城市的建设经验交流。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上海、杭州、苏州、张家港、大连、克拉玛依、北京

6、市西城区、上海闵行区、金山区等市、区先后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城市试点,健康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历程,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全面建设阶段。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2016年3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6年7月全国爱卫办出台了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健康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组织实施等要求。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2

7、018年4月,由全国爱卫办牵头编制出台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启动全国层面的健康城市建设评估推进工作,健康城市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一、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历程,三、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现状,二、城市健康发展评价,Evaluation o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近年来(连续10年测评结果),我国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水平持续稳定上升。 2016综合指数前十位:深圳、北京、上海、珠海、宁波、杭州、无锡、厦门、佛山和泉州。,1. 总体评价:亚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较高,城市安全是发展短板,图 综合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二、城市健康发展评价,Eval

8、uation o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从健康指数的内部结构看,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各项指标得分并不均衡,城市的健康发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3,例: 北京市健康文化和健康社会指数均位居全国首位,但健康环境和健康管理指数排名则在200位之后,显示出环境质量和安全管理是制约北京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泉州市的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指数分列全国第3位和第11位,而健康文化和健康管理指数排名靠后,文化建设和城市安全管理是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短板。,1. 总体评价:亚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较高,城市安全是发展短板,Evaluation on Health

9、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全国共有28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 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多,占到健康城市总数的25%;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长株潭城市群的三个核心城市(长沙、株洲、湘潭)均入围健康城市序列,显示出该城市群在深化改革(两型改革)和转型发展方面的成就; 总体来看,当前全国288个地级市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不到十分之一,亚健康城市仍占全国城市的九成以上。,二、2015年城市健康发展评价,Evaluation o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1. 总体评价:亚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较高,城市安全是发展短板,来自

10、长株潭城市群的三个核心城市(长沙、株洲、湘潭)均入围健康城市序列,二、2015年城市健康发展评价,Evaluation o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区域角度: 区域之间城市健康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8座健康城市中,东部地区城市占比71%,而其他区域总占比29%。,第四梯队,3,1. 总体评价:亚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较高,城市安全是发展短板,“短板”所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问题是制约我国城市健康发展的普遍短板; 如何通过精细化、人本化的管理提升城市安全和健康水平,是当下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3,1. 总体评价:亚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较高,城市安全是发展短

11、板,健康经济前50位城市的专项健康指数分布情况 (深色方块代表该项指标低于所有城市的中位数,单项指标相对不健康 ),Evaluation o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城市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东北地区城市健康指数持续下降; 健康发展指数:东部地区45.46中部地区39.90东北地区38.49西部地区38.15; 极差分布:四大区域的社会和民生建设差距最大(表现为人群健康和社会健康指标偏低),极差值达到15.23,其余依次为健康经济、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和健康管理。,2. 区域分布:东部地区保持领先,西部

12、地区快速追赶,Evaluation o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省域角度: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5位的省份(直辖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2. 区域分布:东部地区保持领先,西部地区快速追赶,以省域为单位,各省(直辖市)城市健康发展水平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由北京、上海、浙江组成,其城市健康发展指数都在50以上; 第二梯队主要由江苏、福建、天津、广东等省份组成,其城市健康发展指数均在4550之间; 第三梯队主要包括重庆、海南、山东、湖南、内蒙、江西等,其城市健康发展指数均在4045之间; 第四梯队则覆盖了中部、

13、西部和东北等省份,城市健康发展指数均在40以下。,Evaluation o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3. 规模特征:特大城市和小城市发展短板各异,中等规模城市发展相对均衡,城市规模角度:,不同规模城市的健康发展指数比较,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有5个;特大城市有6个,四、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取得的 十大成就,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1.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2. 城镇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城镇新增就业及登记失业率情况,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3.

14、 居民预期寿命稳步提高,1990年-2015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情况,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4. 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近20年来中国婴儿及孕产妇死亡率情况,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5卫生健康服务投入逐年增加,2000年-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支出情况,2000年至2015年: 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32.5万个增加到98.4万个; 卫生技术人员由449.1万人增加到800.8万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从2000年的36人增加到2015年的58人; 城市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007年的49.0张增加到2014年的78.4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

15、健、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12大类、45项服务,基本覆盖了居民的生命全过程。 城市地区已基本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6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近20年来中国医疗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变化情况,在国家层面先后颁布出台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等,在社区、学校、单位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建立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截至2015年,中国98%的学校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各城市普遍加强了对职业病、慢性病的监控和管理,职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制度基本普及。 居民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合理膳食、适量

16、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普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08年的6.48%提高到2015年的10.25%。,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7健康教育和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8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9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便捷,2005年-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三、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十大成就,10城市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城市绿地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变化情况,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变化情况,五、中国健康城市发展面临的 五大挑战,由于老龄化以及相应患病率的提高,全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优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资源不足。,挑战之一: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1)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服务资源相对不足,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表现为“倒金字塔”结构,绝大多数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而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力量却非常薄弱。,挑战之一: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