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香怡情,茶香宜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44233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茗香怡情,茶香宜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茗香怡情,茶香宜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茗香怡情,茶香宜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茗香怡情,茶香宜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茗香怡情,茶香宜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茗香怡情,茶香宜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纵观五千年,横跨欧亚,自原始部落到现代文明,任你渔樵耕读、硝烟战火、开埠行商、祛病疗养,直到当今生活的信息时代,科技网络,一切皆有“茶”。远至上古的神农氏,又至中古的周文王,再至近古的孔夫子,直至唐人陆羽著茶经,一切皆有茶。从起至西南边陲踏入青藏高原腹地的茶马古道于源自三秦之腹的古长安跨关出塞行疆西域的丝绸之路,又到连接大江南北的京杭运河,一切皆有“茶”。神矣!究其根由、其质、其气、其香、其效,实乃百姓生活中除衣食之外无任何一物可代替之品。其为佛家所崇,以茶礼佛,茶禅合一;道家所循,茶烹琼浆,采气成仙;儒家所归,以茶礼仪,欲达和谐,然而,百姓无求无欲,却每

2、日必饮。饮茶须论水,烹茶之源,泉水为上,溪水、井水次之,泉水开茶,品质最佳。烹茶之法由茶而异,茶分多类,饮之皆宜。品茶之道,其质为本,由效而论,古人品茶,暂且不论,当今品茶,功效时尚兼备,求其品质,重其环境。或于家中独品,或于茶社斗品,亦怡情安神,亦休闲养心,久而久之,品茶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茶文化)。又由饮茶衍生了一系列的文化载体。诸如:包装茶器、茶道、茶艺、茶点、茶餐、茶疗、茶浴、还有开放的品饮场所茶馆、茶楼等。至今已成为了一种消费的风向标。一种时尚,把茶的理念和功效上升了一种高度和境界,从街头巷尾的大碗茶到携带方便的茶饮料,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开门待客到专程去环境优雅的茶馆,茶寮,从豪

3、华高档的星级宾馆饭店到黎民百姓的普通生活,从馈赠亲朋的节日礼品,到百姓皆知的防暑降温,一切皆由“茶”。茗香飘万家,茶效人皆宜。“茶”水一方,身居泉城,自然得提一下济南茶文化,泉城文明历史悠远,“齐州多甘泉,冠于天下”,“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都是古人对泉城的赞誉。好茶须好水,济南不产茶,但有好水,便具备了茶文化的重要元素。史载乾隆南巡居泉城,须珍珠泉水烹茶饮之,携京都玉泉之水而来,载趵突泉水而去,皆因济南之水上好,然正因济南不产茶,故以泉城之水烹各地美茶品饮,方显济南茶文化的独道之处。地处京杭运河,黄河岸边的交汇位置,早先济南的茶贸易多半是通过漕运而来,集散而去。因此各地名茶,纷纷登场。

4、再加上以泉水冲泡,使泉城人享用不尽。但那时市民多以饮品花茶、绿茶为主,其它茶品稀少,交易量亦不大。而后空陆两运齐备,没了漕运,各大茶系茶品陆续交易,泉城以成为整个华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泉城百姓,慧眼识茶,各得所求,安自品享。亦丰富了泉城茶文化的品系。早年济南的茶楼,临泉而建,其实就是木头搭的茶棚。而今,泉还是那些泉,茶品越来越多,而茶楼却与以往不同了,沿前佛山到四里山。经十一路至马鞍山路,风景雅致,树茂林幽,茶楼林立,为泉城一道风景线。其中以“名泉茶艺”为代表,首先推出了泉水烹茶的传统理念与现代气质的结合,饮茶思泉,泉润茗香,是“名泉茶艺”的金字招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名泉茶艺”在泉

5、城首推乌龙茶系,接至又在泉城最早推出普洱茶系,又打造出泉城茶品的另一招牌,各方茶客,纷纷踏至,不仅为品茶而来,更是携茶而去。门庭若市,人沸茶香。位于马鞍山路西端的“耕读园”茶馆是泉城茶市新生门户,坐落于英雄山北广场的林荫之中,门貌简约,内则丰实,该店集泉城茶文化之大成,凝民俗茶文明之精华,系用仓储式陈列消费的理念,使客人溶于茶物之中,品饮名茶,见识茶器,能随手触摸观赏与茶相关连的器物道具,仿佛置身于丰富的茶文化博物馆。使客人乐在其中,不仅品茗赏物,更能充分享受传统文化与田园风雅相融合的人文环境。茶香、兰幽、玉柔、砂亮。古木修得茶台润,虫鸣鱼乐神安祥,千年古茶吐新芽,客去神遗齿留芳,耕读皆有茶,泉润茶更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