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285491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4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 H I N A S E T H N I C G R O U P S 主 题 本 期 14 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 转的时代潮流,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 如何继承和保存、 如何传承和发展以 及保存和发展的内容和方式问题就显 得尤为迫切。 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 护和传承, 我们有必要明确少数民族 文化都包含哪些内容, 她对一个民族 意味着什么, 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的路径和载体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民族 工作者来回答并加以解决。 一、全面认识少数民族文化 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的基础 少数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群众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并经世 代传承的文明成

2、果, 是各族人民群众 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 生活实践中创 造并形成的传统的物质生活、 社会生 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内的所有文化事 项,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其自身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 因此, 民 族文化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范围也 是十分广泛的、 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 样的。 它既包括村落建筑、 生产技术 及工具、 服饰饮食、 民间历法和医药 等物质生活方面的内容, 也包括亲属 关系、民间社会组织、社会交往、人 生礼仪和岁时风俗以及娱乐游戏等社 会生活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伦理道 德、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 和习惯法等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 我 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多民 族、 多语

3、言、 多文字的状况决定了民 族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都有自己与 众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 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在我国, 除 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在吃饭时不使用筷 子外, 其它民族都使用筷子, 而在西 方国家则都大多使用刀叉。 特别是服 装,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 饰, 通常情况下, 我们通过个人身上 所穿的服装就可以分辨出这个人足哪 个民族的人。 此外, 各个民族还有许 多自己独特的民间技艺, 比如苗族的 蜡染和刺绣, 藏族的口传史诗 格萨 尔 ,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 ,纳西 族的 东巴经 , 彝族的民间漆器, 土 家族的西兰卡普, 还有遍布全国的诸 多民间木版年画以及多姿

4、多彩的民间 玩具、民间陶瓷、民间印染等等,也 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 民间的习俗有多丰富, 民间艺术就有 多丰富, 民族文化也就有多丰富。 凡 此种种, 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共 同组成并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二、采取正确的态度是传承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 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保护力度 民族文化大量是以无形文化形态 而存在的,山歌、神话传说等等,虽 然在民族地区保存完好, 但是, 随着 文化现代化的推进, 民族文化中无形 的文化形态正在受到剥离和舍弃。 民 族地区无形文化, 越来越明显地处在 被湮灭和遗忘的深谷里, 抢救和保护 的紧迫性刻不容缓。 为此,我们建议上级部门,加大

5、对民族地区无形民族文化的保护力 度, 对无形民族文化形态, 进行抢救 性发掘整理。 我们恳请上级部门出台 有利于民族地区无形民族文化保护的 政策, 拨付专项资金, 开展专项工作。 (三)加大对民族地区有形民族文化的 保护力度 民族地区的文化, 既有无形的文 化形态, 又有有形的文化形态。 有形 文化形态, 以实物的方式存在, 主要 体现在生产生活方面。 在民族文化的 保护中, 我们对无形文化形态的认识 要高于对有形文化的认识, 因而, 我 们常常忽视对民族地区有形民族文化 的保护。 独特的民居, 瑰丽的民间手 工艺品, 甚至劳动的工具、 生活的器 物等等, 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 部分。 我

6、们恳请上级部门加大对民族地区 有形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给予政策和 资金的支持。 (四)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应尽快 在偏远的民族地区实施 国家基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 现实, 于今年提出了在全国进行民族民 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工作。 我们认为, 国家应该尽快在更大范围里进行实施。 如果得不到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支持, 优 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丢失, 就是不可避 免的。 (作者为重庆市黔江区区长) 文/ 王彦达 15 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我们必须对少数民族文化要有一个正 确的态度,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了解 少数民族文化, 在全社会形成彼此互相 尊重、 相互之

7、间和睦相处的文化氛围。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 遗存, 也是民族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主要内容, 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传统文化 中的民族认同、 民族信仰、 民族道德、 民族自信等等, 是民族聚合的最重要 的精神内核,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从历史进程中 看,凡是独立于民族之林的各个民 族, 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支撑这个民 族的生存和发展。 文化可以说是一个 民族的 “身份证” , 人们藉此才会有归 属感。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 我们更要强调文化的差异性, 绝不能 丧失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传承和发 展优秀的民族文化, 既是少数民族群 众精神

8、生活的需要, 也是我们对人类 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三、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 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趋势 文化要发展, 但这种发展必须基 于各民族主体的自我选择和创造, 民 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能只用 “博物 馆” 的方式, 将民族文化看成古旧珍 宝存档了事。 对那些濒临失传、 乃至 消失的文化, 要尽量抢救, 并将之放 在博物馆中, 用来告诉后人, 我们曾 经拥有怎样的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又 是流动的、 辐射的, 发展传播中又歉 收并蓄着的人类文化, 它与自然、 生 态、 经济、 社会相生相长, 水乳交融。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不能脱离滋养这 种文化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对于文 化会产生深刻的

9、影响, 很多民族所具 有的某些鲜明的文化特征, 就是生态 环境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例如, 热带 河谷与傣族文化、 高原雪山与藏族文 化、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与蒙古族文 化、 苍山洱海与白族文化等等, 都体 现了文化和生态水乳交融的意象, 以 至于人们一说到这些民族和文化, 脑 海中便会立即浮现出其独特的生态环 境; 而说到这些生态环境,也会使人 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那些民族文化。 要 保持传统文化资源的真实性, 就必须 坚持和保护在本乡本土的自我传习。 因此,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 上,以下几点需要给予认真的考虑: 首先, 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 要载体。 任何民族的各种文化事项都 景颇族歌舞

10、李云昌/ 摄 C H I N A S E T H N I C G R O U P S 主 题 本 期 16 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 可以在民族节日中得到展现, 它是一 个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因此要特 别重视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发 扬, 使民族节日能够真正发挥振奋民 族精神的作用。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 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那些民族味 十足的传统节日里, 流淌的是一个民 族的传统精神,它就像遗传基因一 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把那些流传千古的优良品质注入我们 的血液和生命, 构成这个民族独特的 精神内涵和特殊魅力。 同时, 节日还 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 无论是 人间亲

11、情的渲染, 还是对晚生后辈言 行品德的熏陶,传统节日都有所涉 及。 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那种积极向上 的心里状态, 祈求风调雨顺、 国泰民 安的良好愿望, 充满希望、 互相祝福、 讲究团圆的传统情绪, 都会极大地增 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且 这种影响还是潜移默化的、 深刻而深 远的。 传统节日更加注重节日的文化内 涵,它承载的是民族精神的历史积 淀, 是民族精神风貌的自我展现和自 然显露。 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越 来越重视民族节日在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社会力量方面的作用, 在民族节 日的宣传普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比如, 对不是国家法定假日的民族传 统节日, 如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

12、彝 历新年, 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 开斋 节等节日,各地都组织各种庆祝活 动, 或给少数民族同志放假, 以庆祝 他们自己的节日。 在庆祝传统节日的 同时, 各地还发展了一些适应当代需 求的节日, 如多数民族自治地方, 也 都把自治地方成立的日子当作本地区 最盛大的节日来庆祝, 这对弘扬民族 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 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 要途径。 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人来进行 的, 因此, 要广泛泛开展民族文化的 教育普及工作, 充分发挥家庭、 学校 和社会的作用。在传承民族文化方 面, 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发挥了关 键作用, 各地涌现的音乐世家、 舞蹈 世家、 文学世家等等, 就是对

13、家庭在 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重大作用的最好 体现。 所谓的祖传秘方、 家传绝学等 也都体现了人们对家庭传承民族文化 的重视, 许多文化事项传承就是由家 庭成员的自我传习来实现的, 虽然具 有某些局限性, 但毕竟是传承民族文 化的重要途径。 可考虑给那些具有特 色文化传统的家庭授予牌匾, 鼓励人 们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不仅要传授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 而 且也要传授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 们培养的是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而 不是只知道存储知识的木偶。因此, 要把如何做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 当 然也就包括文化传统的教育在内, 这 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4、。 第三, 少数民族自身是传承民族 文化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自 身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使他们认识到传承民族文化, 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 也是它们义不 容辞的责任。 民族文化只有在产生它 们的土壤上才能得到保持和发扬, 离 开了孕育它的土壤, 它的生命力必将 逐渐消退, 乃至最终消失。 1 9 9 7 年云 南大学尹绍亭教授提出的建设 “民族 文化生态村” 的构想, 在传承民族文 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它的 最重要原则就是在文化的原生地进行 保护, 强调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和自 我主导,强调文化不能脱离其“母 体” , 不能抛弃其根本。 同时, 还必须 不断吸收外界和现代的优秀文化, 继 承自我是根本, 吸收他者是发展, 只 有两者的有机结合, 民族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 民族文化生 态村建设的目的, 不是去要求少数民 族应该怎样做, 也不是企图把自己的 想法和意志强加给他们, 而是希望和 他们一起, 共同探索、 回忆、 认识、 学 习、 重建和发展他们固有的文化。 目 前, 这一构想虽然只是在云南部分地 区进行试点, 但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 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