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读解理论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79906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读解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读解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读解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读解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读解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读解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读解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读解理论第一、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

2、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

3、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倒装、一词多义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

4、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第二、文言文课内、课外语段的对比阅读分析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部分多以这种题型为主,课内语段比较简单,课外语段基本遵循“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规律。相信新课程下的文言文考察会越来越灵活,有两点设想:一、重对语段的整体把握,题型如“用语段中的原话回答

5、问题”等;重文言知识的拓展延伸,如中考出师表语段问题:“先帝”、“后主”分别指的是谁 ?这是典型的文史题,以此相类似的题目有很多,如“事件归结”、“人物故事”、“后人评述”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阅读量和基本的理解能力。第三、要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以文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解词题为基准来复习,考试时看清题目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写错别字。科技作品阅读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有关内容: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

6、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现代文阅读: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据此,科技作品阅读命题将呈以下趋势:1阅读材料的选取涉及面广,视角宽泛。注重材料的整体性、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命题材料触及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鸟鱼虫等方方面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2注重对文章整

7、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整体,指的是对文章进行宏观的全面的把握,突出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几方面内容的考查。3命题体现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题目设置大多采用主观性的试题,答案要求宽泛,限定灵活,只要符合意思即可给分。即使意思与答案不符,只要言之有理,也未尝不可。同时强调答题思维的多角度,答案的多元化、个性化。由于这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应用、评价、迁移、表述等能力,所以深受出题者的青睐,发展前景十分看好。4跨学科考查倍受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的新课程的第四个理念“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

8、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提倡、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为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提供了有力的考查依据。学科交叉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都注重了对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中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科技作品的阅读中。这也是由这种文体的属性所决定的。所考查的科技作品大多是最新的科技发明、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

9、学、天文等多个自然学科领域,如野生动物,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与利用、太空探索、禽流感等等。阅读这些科技作品,既需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归根到底这类题还是借助对自然学科知识的理解来考查语文综合能力。在科技作品的备考训练中这类文章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二、考点举要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相关的阅读题型:如:“从目前研究进程看,科学家认为植物之间是通过哪两种方式来沟通和交流的?”(2005浙江省国改区学业考试)“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它几种,仿照示例表述。”(2005嘉兴中考)2、体味和推敲重要

10、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相关的阅读题型:如:“文章第段中引用施特恩海默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005浙江省国改区学业考试)3、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进行探讨。相关的阅读题型,如:“文章开头叙述印第安人的传统有什么作用?”(2005浙江省国改区学业考试)4、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以及语言表达作用。相关的阅读题型:如:“文中加点的据统计不能删除的理由是什么?”(浙江省中考)“第3自然段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嘉兴中考)5、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相关的阅读题型:如:“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你认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写出其中

11、三种。”(2005浙江省国改区学业考试)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将是科技作品考查的一个亮点。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考查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6、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将是科技作品阅读考查的一个发展方向。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相关的阅读题型: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如给某一事物下定义;对指定内容的图表式处理或对图表内容

12、的文字表述等;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5.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内容;6.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8.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9.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10.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自己设计题目并做出回答。11.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答题的倾向仍然出现并有扩大趋势。12、给文章加标题。科技作品阅读的开放性试题举例:如:“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

13、2005嘉兴中考)三、阅读方法指导:(一)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全面把握文章。学业考试的现代文阅读,大多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着眼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所以提高科技作品阅读能力,答好科技作品阅读题,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很重要。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进行整体阅读的要领有三:一是明确整体阅读应把握的要点。对文章要进行通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管篇幅长短,尽量要一口气读完,即使某些地方没有读懂,也由它去,以免打断阅读思路。通读一遍,应主要注意这么几点: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说了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是什么关系,对文章粗知大概。二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的时候,为了能快

14、速的捕捉信息,要边读边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画下来,在文章中留下阅读痕迹,这样能促使你认真读文。有时,最初的印象却是最鲜明的,用来回答整体感知类的问题非常准确。有时,你认为的重要、精彩之处,也恰恰是出题点,先有了注意,会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三是树立不读懂原文不答题的意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是一遍就可以奏效的,它是渐进的,是需要反复阅读的。一般情况下,多数考生是很难在读完一遍后就能迅速概括文章要点的,不可能马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切不可急功近利,要争取在第二、第三遍的阅读中实现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然后再去得心应手地答题。(二)认真审读题干,快速筛选信息。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15、,迅速阅读题目,认真地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有的题干要求从整体上抽象概括,有的题干则明确说明是针对哪一段出的题,有的题干要求从写法上进行分析,有的要求从结构上进行说明,有的题干要求从语言上进行分析总之,仔细审题,一是为了明白回答内容在文章中的位置,考生阅读相关的内容即可获得有效信息,无须再瞻前顾后,浪费时间。二是要弄清思考的方向,避免答非所问。(三)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做具体的阐释;综合,也就是概括,就是再现各部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做阅读题时,都要用到“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只不过因题目不同,有时侧重于分析,有时侧重于综合,有时二者兼用。一般而言,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认识,对信息的筛选,多用分析的方法;而对信息的提取,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文中观点、态度的把握,和根据文章进行联想推断,则需要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没有定规,综合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可把文中的关键词语摘录组合在一起,形成答案,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