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推断实词方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77602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推断实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推断实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推断实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推断实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推断实词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推断实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推断实词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词习题训练二一、回顾:指出下列实词的意义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将军身披坚执锐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8、使童子烛之二、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联想推断1、联想课文有关文句。(1)、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2)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令尊、令爱,美好)(3)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 选拔官吏)2、联想成语推断(1)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强大、洪亮 )(2)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

2、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清楚)(4)召医而尤其故(怨天尤人,责问)(二)语言结构推断利用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这一结构特点推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马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乐4、齐人追亡逐北 败逃者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任用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谨慎三、辨析词性、语法分析推断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名词,险固的地方)2、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动词,腰佩)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主语,名词,眼力视力)4、不意乃在朝列动词,料想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 动词,抬高

3、共同讨论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 鸿门宴动词,料想目似瞑,意暇甚 狼名词,神态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心意,意图(4)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带宾语,做谓语 藏匿(5)微行入古诗 它做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6)“微风鼓浪”中,它做定语,限定“风”,释为“微小、微弱”(7)庭除甚芜,堂屋甚残 除:废弃。句中“庭除”“堂屋”均作句子主语,“除”翻译为动词“废弃”显然不对,应译为“台阶”才讲得通。(8)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句中“辩”作“多”的宾语,显然只能翻译为名词“辩才”,四、根据字形合理猜测字义1、系梁父子以组 绳子2、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 信使、传话的人

4、3、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4、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洁白的样子五、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 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和着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答练习一:薛潭学讴(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唱歌1、穷、尽:穷:学尽 尽:学完(并列结构,同义)2、声:歌声 响:声响(并列,同义)3、联想: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阻止,阻遏4、谢,

5、反(联想推断)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蔺 :道歉、认错联系文言知识:反通“返”5、据语境:饯别,郊外的大路 译文: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音响止住了行云。练习二: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列诸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请运用所学方法推断更、发、害这三个实词的含义更:“所”与动词组成所字短语, “更”应是动词,更换发:若解释为“制定”,从全句看,和诸律令所“更定”重复,更重要的,“发”没有“制

6、定”这义项,这里的“发”作“提出”解害:从感情色彩看, “短”“害 ”均为贬义;从上下文看,“害”为“短”的动机,应译为嫉妒译文: 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各项律法的更改,以及诸侯到封地就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扰乱政事。”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练习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2题。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

7、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申公巫臣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其楚王之谓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昔郭君出郭,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粱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

8、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注先生:犹言“先觉”“先醒”也。郭:古代小国。块:土块。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当:恰当,适合B宋人迎而

9、复之 复:使复位C曰:“何备也?” 备:准备D御自易以块 易:替换解析备:完备,周全。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译文: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2)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译文: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3)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译文: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参考译文 历代君主有事先觉醒的,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死也)不觉醒的。过去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却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问道:“您为什么脸上有

10、忧愁的神色呢?”楚庄王回答说:“我听说诸侯的品德,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各位大夫的见解,就没有比得上我的了,我因此忧愁啊。”申公巫臣说:“古人所说的事先觉醒的人,就是楚王您啊!”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受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这就是那种事先觉醒的人。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车夫问他:“什么原因呢?”昭公说:“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我说一句话,做一件

11、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内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逃亡于外。”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昭。这是那种事后醒悟的人。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进献清酒给他。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他问车夫:“你车上的东西怎么这么齐全?”车夫说:“这是我平时储备的。”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车夫说:“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郭君说:“你知道我

12、将要逃亡吗?”车夫说:“是的。”郭君说:“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车夫回答说:“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没有劝告您。”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我失去国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问:“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缘故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郭君听了,高兴起来,)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道:“唉!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这时他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

13、着了。车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远远地离开了郭君。最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这就是那种至死不醒悟的人了。练习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

14、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晋书陶潜传)注不吝情:真率自然。晏如:安然。来:语气助词。羲皇:古帝伏羲。徽:系琴弦的绳子。1下列句中加点词

15、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夏日虚闲虚闲:空闲无事B亲旧知其如此 旧:老朋友C为乡邻之所贵 贵:敬重D弦徽不具 具:详细解析全:具备。2对下面三句话中加点的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1)好读书,不求甚解(2)性不解音(3)解印去县A三个“解”字的意思完全相同。B三个“解”字的意思各不相同。C前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D后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解析(1)解释。(2)通晓。(3)解下。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译文: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关键词:甚解、会意)(2)素简贵,不私上官。译文:向来简朴自爱,不在暗中巴结上司。(关键词:素、贵、私)(3)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译文:我不能为了区区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