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变压器匝数计算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92635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变压器匝数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频变压器匝数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频变压器匝数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频变压器匝数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频变压器匝数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变压器匝数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变压器匝数计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一电磁学计算公式推导:1磁通量与磁通密度相关公式: = B * S - 磁通(韦伯)B - 磁通密度(韦伯每平方米或高斯) 1 韦伯每平方米=10 4高斯S - 磁路的截面积(平方米)B = H * - 磁导率(无单位也叫无量纲)H - 磁场强度(伏特每米)H = I*N / l I - 电流强度(安培)N - 线圈匝数(圈 T)l - 磁路长路(米)2电感中反感应电动势与电流以及磁通之间相关关系式:EL = / t * N EL = i / t * L - 磁通变化量(韦伯)i - 电流变化量(安培)t - 时间变化量(秒)N - 线圈匝数(圈 T)L - 电感的电感量 (

2、亨)由上面两个公式可以推出下面的公式: / t * N = i / t * L 变形可得:N = i * L/ 再由 = B * S 可得下式:N = i * L / ( B * S ) 且由式直接变形可得:i = E L * t / L 联合同时可以推出如下算式:L =(* S )/ l * N 2 这说明在磁芯一定的情况下电感量与匝数的平方成正比(影响电感量的因素)3电感中能量与电流的关系:QL = 1/2 * I2 * L QL - 电感中储存的能量(焦耳) I - 电感中的电流(安培)L - 电感的电感量 (亨)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影响电感量的因素和联合式可以得出初次级匝数比与占空比

3、的关系式:N1/N2 = (E1*D)/(E2*(1-D) N1 - 初级线圈的匝数(圈) E1 - 初级输入电压(伏特) N2 - 次级电感的匝数(圈) E2 - 次级输出电压(伏特)二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变压器参数:1高频变压器输入输出要求:输入直流电压: 200- 340 V输出直流电压: 23.5V 输出电流: 2.5A * 2输出总功率: 117.5W2确定初次级匝数比:次级整流管选用 VRRM =100V正向电流(10A)的肖特基二极管两个,若初次级匝数比大则功率所承受的反压高匝数比小则功率管反低,这样就有下式:N1/N2 = VIN(max) / (VRRM * k / 2) N1

4、- 初级匝数 VIN(max) - 最大输入电压 k - 安全系数N2 - 次级匝数 Vrrm - 整流管最大反向耐压这里安全系数取 0.9由此可得匝数比 N1/N2 = 340/(100*0.9/2) 7.63计算功率场效应管的最高反峰电压:Vmax = Vin(max) + (Vo+Vd)/ N2/ N1 Vin(max) - 输入电压最大值 Vo - 输出电压 Vd - 整流管正向电压Vmax = 340+(23.5+0.89)/(1/7.6) 由此可计算功率管承受的最大电压: Vmax 525.36(V)4计算 PWM 占空比:由式变形可得:D = (N1/N2)*E2/(E1+(N1

5、 /N2*E2) D=(N1/N2)*(Vo+Vd)/Vin(min)+N1/N2*(Vo+Vd) D=7.6*(23.5+0.89)/200+7.6*(23.5+0.89)由些可计算得到占空比 D 0.4815算变压器初级电感量:为计算方便假定变压器初级电流为锯齿波,也就是电流变化量等于电流的峰值,也就是理想的认为输出管在导通期间储存的能量在截止期间全部消耗完。那么计算初级电感量就可以只以 PWM 的一个周期来分析,这时可由 式可以有如下推导过程:(P/ )/ f = 1/2 * I2 * L P - 电源输出功率 (瓦特 ) - 能量转换效率 f - PWM开关频率将式代入式:(P/)/

6、f = 1/2 * (EL * t / L) 2 * L t = D / f (D - PWM 占空比) 将此算式代入式变形可得:L = E2 * D2 */ ( 2 * f * P ) 这里取效率为 85%, PWM 开关频率为 60KHz.在输入电压最小的电感量为:L=2002* 0.4812 * 0.85 / 2 * 60000 * 117.5计算初级电感量为: L1 558(uH)计算初级峰值电流:由式可得:i = E L * t / L = 200 * (0.481/60000 )/ (558*10-6)计算初级电流的峰值为: Ipp 2.87(A)初级平均电流为: I 1 = Ip

7、p/2/(1/D) = 0.690235(A)6计算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磁芯选择为 EE-42(截面积 1.76mm2)磁通密度为防治饱和取值为 2500高斯也即 0.25特斯拉, 这样由式可得初级电感的匝数为:N1= i * L / ( B * S ) = 2.87 * (0.558*10-3)/0.25*(1.76*10-4)计算初级电感匝数: N1 36 (匝)同时可计算次级匝数: N2 5 (匝)7计算次级线圈的峰值电流: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初级电感在功率管导通时储存的能量在截止时在次级线圈上全部释放可以有下式:由式可以得到:Ipp2=N1/N2* Ipp Ipp2 = 7.6*2

8、.87 由此可计算次级峰值电流为:I pp2 = 21.812(A)次级平均值电流为 I2=Ipp2/2/(1/(1-D)= 5.7(A) 6.计算激励绕组(也叫辅助绕组)的匝数:因为次级输出电压为 23.5V,激励绕组电压取 12V,所以为次级电压的一半由此可计算激励绕组匝数为: N3 N2 / 2 3 (匝)激励绕组的电流取: I 3 = 0.1(A)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时间:2009-03-12 来源: 作者: 点击:3722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一 电磁学计算公式推导 :1磁通量与磁通密度相关公式: = B * S - 磁通(韦伯)B - 磁通密度( 韦伯每平方米或高斯) 1 韦

9、伯每平方米=104 高斯S - 磁路的截面积( 平方米)B = H * - 磁导率(无单位也叫无量纲)H - 磁场强度( 伏特每米)H = I*N / l I - 电流强度(安培)N - 线圈匝数 (圈 T)l - 磁路长路 (米)2电感中反感应电动势与电流以及磁通之间相关关系式:EL = / t * N EL = i / t * L - 磁通变化量(韦伯)i - 电流变化量 (安培)t - 时间变化量(秒)N - 线圈匝数(圈 T)L - 电感的电感量(亨)由上面两个公式可以推出下面的公式: / t * N = i / t * L 变形可得:N = i * L/ 再由 = B * S 可得下

10、式:N = i * L / ( B * S ) 且由式直接变形可得:i = EL * t / L 联合同时可以推出如下算式:L =(* S )/ l * N2 这说明在磁芯一定的情况下电感量与匝数的平方成正比(影响电感量的因素)3电感中能量与电流的关系:QL = 1/2 * I2 * L QL - 电感中储存的能量(焦耳) I - 电感中的电流(安培 )L - 电感的电感量 (亨)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影响电感量的因素和联合式可以得出初次级匝数比与占空比的关系式:N1/N2 = (E1*D)/(E2*(1-D) N1 - 初级线圈的匝数(圈) E1 - 初级输入电压( 伏特) N2 - 次级电

11、感的匝数(圈) E2 - 次级输出电压( 伏特)二 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变压器参数:1 高频变压器输入输出要求:输入直流电压: 200- 340 V输出直流电压: 23.5V 输出电流: 2.5A * 2输出总功率: 117.5W2 确定初次级匝数比:次级整流管选用 VRRM =100V 正向电流(10A)的肖特基二极管两个,若初次级匝数比大则功率所承受的反压高匝数比小则功率管反低,这样就有下式:N1/N2 = VIN(max) / (VRRM * k / 2) N1 - 初级匝数 VIN(max) - 最大输入电压 k - 安全系数N2 - 次级匝数 Vrrm - 整流管最大反向耐压这里安全系数

12、取 0.9由此可得匝数比 N1/N2 = 340/(100*0.9/2) 7.63 计算功率场效应管的最高反峰电压:Vmax = Vin(max) + (Vo+Vd)/ N2/ N1 Vin(max) - 输入电压最大值 Vo - 输出电压 Vd - 整流管正向电压Vmax = 340+(23.5+0.89)/(1/7.6) 由此可计算功率管承受的最大电压: Vmax 525.36(V)4 计算 PWM 占空比:由式变形可得:D = (N1/N2)*E2/(E1+(N1 /N2*E2) D=(N1/N2)*(Vo+Vd)/Vin(min)+N1/N2*(Vo+Vd) D=7.6*(23.5+0.89)/200+7.6*(23.5+0.89)由些可计算得到占空比 D 0.4815 算变压器初级电感量:为计算方便假定变压器初级电流为锯齿波,也就是电流变化量等于电流的峰值,也就是理想的认为输出管在导通期间储存的能量在截止期间全部消耗完。那么计算初级电感量就可以只以 PWM 的一个周期来分析,这时可由 式可以有如下推导过程:(P/)/ f = 1/2 * I2 * L P - 电源输出功率 (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