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优势乐享数学学习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35940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学科优势乐享数学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挥学科优势乐享数学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挥学科优势乐享数学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挥学科优势乐享数学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挥学科优势乐享数学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挥学科优势乐享数学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学科优势乐享数学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玩中学数学具有学科优势。玩中学是一种大课堂关,大教材关。生活即学习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永远绽放时代光辉。玩随时随地发生,学也随时随地相伴。数学是理性的音乐,音乐啊是感性的数学。音乐人人喜欢,数学当然受人喜欢。【关键词】课前玩 课中玩 课后玩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小孩子就是在玩中慢慢长大的。现在家长都知道胎教、早教,想方设法在各种亲子游戏中开发孩子智力,提高孩子能力。看来,让孩子玩,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身体活动,更重要是伴随着智力开发,是希望心智都健全。教师,应该遵循孩子爱玩的天性,科学引导孩子玩中学,学中玩,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学习,社

2、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种大课堂关、大教育观就是玩中学,学中玩。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好玩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一、课前玩,积累丰富表象。课前玩,课堂40分钟前的一切活动,都是课前活动,特别有一个很短的间隔: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1、2分钟。这点时间往往不经意就过去了。但是如果好好利用,日积月累,一些学习问题可以发生由量变到质的飞跃。我刚接三年级两个班时,发现有些同学前面的计算不过关,主要是乘法口诀不熟练,或不会背,要不就背错,怎么才不掉链子?课前准备这点时间是个宝,只要是数学课前准备,我就要求全班同学一起背乘法口诀表,而且要跟手势一一对应,不能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刚开始慢慢背,一句一句

3、背清楚,背对,班干部要听着,谁背错,要重背,即使上课铃响背不完,也没关系,老师也每天融入同学一起背。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就出来了,口诀不仅会背而且熟练,计算时再不是从第一句背起,正确率和速度都有明显提高,随后的课堂学习热情和兴趣也都高涨。这就是一种玩中学习,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理解和记住了乘法口诀。玩中学,是可以随时发生的,时间不是问题,形式也并不复杂。预备铃阶段玩中学还可以因内容不断更新,学习认识时间,我就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就看教室里的钟面认时间,不少学生对时刻、时间的区分、领会就是在听铃声看钟面中学会的,预备铃、上课铃、下课铃响钟面是什么样子?读出并记录时刻、算出一堂课经过的时间,学习难点就在每

4、天的铃声中,慢慢得到化解。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所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现成的途径和方法,有兴趣,有求知欲,数学好玩,自觉快乐的学习,这就是理想的玩中学。现在尽管不学时间了,但学生已养成听铃声看钟面的习惯,用行动表明珍惜时间。课前玩,还包括很广阔的内涵:学生实践活动,如春游秋游:租车、买门票、各种游乐项目、买快餐、买吃食 好多数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些活动展开。三年级,一次,同学反映:XX借我5元钱,他只还我5角钱。 我当时就懵了,因刚接手他们班,还不了解学情。经过核实

5、,他真对人民币不认识,过后我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跟家长沟通:生活即学习,孩子能处理的事尽量让孩子去做。一段时间之后,人民币知识在玩中学会了。陶先生的思想永远散发着时代光辉啊。课前玩,还要抓住校园生活:阳光活动、“三跳”活动、球类运动,各类兴趣班。这不就是统计知识吗?学生经历了,参与了,学习起来怎么会不开心?而且,我还特别爱管“闲事”:一次,上音乐课,快下课了。我站在教室后门,听了一点,因为这是六中交流到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我当时情不自禁带领同学一起鼓掌向老师致谢。希望他们认真上好音乐课、各种课。学生需要全面的素质。也巧,不久,我就看到这样一句话:音乐是感性的数学,数学是理性的音乐。我好高兴,看来严

6、格执行课程计划多好呀。课前玩,千万别忘各种数学工具和学具的把玩和运用,数学学习总与它们紧密相伴,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 每学期一套的学具,这些都是数学学科玩的优势,好好挖掘和应用,不是没得玩,而是玩不过来,玩会了,也就学会了。课前学生如果真正玩起来,就会积累丰富宝贵的表象,为课堂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要用陶先生的大课堂观、大教材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充分地过好校园生活、争当家庭小成员,学习小主人。 二、课中玩,构建数学模型。数学课程标准2 011版明确提出数学建模据思想。张奠宙教授说:大的方面讲数学中的所有概念、公式、原理、定律都是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简单

7、说就是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或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有了前面积累的丰富的生活内涵,课堂上让学生建模不再是空中楼阁。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小数时主要是将它和分数之间进行意义上的关联,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按照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原则,上述内容大多分解在三、四年级分两次学完,三年级先认识一位小数。如何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一位小数时就体现出“建模”的思想呢,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课始,教师出示到超市购买的一些物品和相应的价钱

8、:水彩笔12元、美工刀3元5角、铅笔0.4元。当“0.4元”出现后,教师提问:师:知道“0.4元”到底是多少钱吗?生:0.4元就是4角钱。(板书4角=0.4元)师:4角钱有没有1元多?生:没有。师:看来,和1元相比,0.4元只能算是一个“零头”了。如果我们用这样的一个长方形来表示1元,你能把它分一分、涂一涂,将0.4元表示出来吗?(学生拿出练习纸画画涂涂,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交流时,寻找共性特点: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4份)师:为什么这样就将“0.4元”表示出来了呢?生:因为1元等于10角,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角,4份就是4角。师:看着大家画出的图示,让我想起以前咱们学什么时,也是

9、这样子平均分一分、涂一涂?生:分数!师:那0.4元如果用分数表示,如何表示呢?生:十分之四元。师:数学真是有趣,原来0.4元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十分之四元。师:老师购买了一块橡皮,它的价钱是多少呢?(出示:0.8元)0.8元是多少钱?生:0.8元就是8角师:又是一个不足1元的零头,如果我们还是用这样的一个长方形来表示1元,那0.8元又该怎么表示呢?学生模仿者刚才的方式表示出“0.8元也就是十分之八元”。接着,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空白的平均分成10份的长方形,任意涂出其中一部分,表示出一个小数和相应的分数。几个学生自由展示后,组织梳理,从0.1就是十分之一,0.2就是十分之二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笔记

10、本的价格,我给你一个图示,你知道它的价钱了吗?生:笔记本的价格是1.2元。师:刚才的小数都是“零点几”,现在怎么变成“一点几”了?生:现在有两个长方形了,第一个涂满了颜色,表示整1元。第二个平均分成了10份,涂了其中的2份,也就是2角钱,0.2元,合起来就是1.2元了。师:我买的钢笔的价钱是8.6元,如果让你画一幅图来表示它的价钱,你准备怎样画呢?生:我准备先画9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然后把前面8个涂满颜色,第9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6份。上述教学过程抓住了知识间的联系(小数和十进分数的关系)而展开,但又不是停留在教师直接的讲解和“告诉”,而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索过程,借助于直观图示的

11、形象支撑,建立起了一位小数的“直观模型”(长方形等分、涂色)。这种形象的“直观模型”既搭起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桥梁,也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对后面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同样的长方形,只是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以及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具有统摄作用。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运用建模思想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统摄性、符号化的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通过这样的具有“模型”功能的载体,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为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当然,对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和“建模”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具体年级而有层次不同的要求,低年级要恰到好

12、处地结合日常实例和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模型”及“模型意识”的渗透、点化,高年级则可以更明确地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中“模型”的存在,培养初步的建模能力。三、课后玩,体验数学价值课后玩,主要是回到实践中去,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解决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置数学题作业,如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二是生活题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应用真正让数学走入生活,让数学走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拓展

13、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智力系统。如在学生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后,先进行单项练习,然后出示这样的变式题:1、汽车4小时行驶了240千米,12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2、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30千米,火车早上8:00出发,14:00到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学生在掌握了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模型后,进行变式练习,学生基本能正确解答,说明学生对基本数学模型已经掌握,并能够从4小时行驶了240千米中找到需要的速度,从8:00至14:00中找到所需时间。虽然两题叙述不同,但都可以运用同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解答。掌握了数学模型,学生解答起数学问题来得心应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会玩是聪明的体现,让学生在玩中收到熏陶,学到知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能做这样的好事,多美。二零一三 四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