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23463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结构和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下,新型教育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父母们每天都在关心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变化,从胎教教育到学龄前教育再到入学教育,忙碌的父母领着年幼的孩子去学习奥数、写作、乐器、美术、舞蹈,试图全面挖掘孩子的潜能,用最佳的学习环境寻求最科学的教育方式,盼望着自己的龙胎凤种早日成才。 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认识,也是从对自己的成长之路的回顾与思索开始的,起初总结的想法有二:一是想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避开一些自己的曲折,二是想让孩子成长为优秀者。有两者的考虑,才使得自己也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过于敏感,从

2、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到国民小学教育,一丝不苟地在做家长力所能及的事,加杂过于完美的预期,当然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孩子并没有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童星。其中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这些爱就像一杯浓浓的果汁,不管孩子能不能吸收,都毫无保留的灌给了孩子,结果后来发现孩子依然普通,除了性格内向之外还带有了一些娇气和任性。冷静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孩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由于我的父母有事不能完全和我们住在一起,让我有了一个独立与孩子相处的时期。在摆脱两代人共同教育的方式后,我清楚地认识到做为孩子的父母必须承担好这段孩子的成长教育,同时我也认识到孩子在这个时期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她已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从生理上

3、来说,她逐渐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在学业上,知识难度和强度也在增大,除了帮助她完成全部知识点的掌握,还要帮助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做好让她从小学阶段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准备。四年级以前,孩子大部分时间和我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学习上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切的事务都由爷爷奶奶来做,吃饭有人喂,学习有人教,睡觉有人陪。老人因为没什么事,所以把一切的心思全部用在了孩子的身上。当我们三口之家在一起生活时,她马上产生了不适应,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我们每天要正常上班,孩子放学回来后,我们还没有回家,往常爷爷奶奶早已把洗好的水果和凉好的温水端给了她,接着稍加休息就可吃

4、上香喷喷的饭菜了。现在她必须等待我们下班回家了。看到她难受的样子,我开导她:“孩子,你在不断的长大,很多事情就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爸爸小时候所有事情也是爷爷奶奶做,但现在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我来做嘛。每个人都要学会逐步的做事,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说到孤独这也很正常,平时加上爷爷奶奶我们五口人在一起,当然很热闹,现在我们三口人在一起,突然少了两口人,而且我们上班忙不能在家陪你,你肯定有点不适应。但这也是你必须去适应的,因为以后你还要独自走入社会,很可能要离开父母去学习、工作、生活,所以从现在起你就必须学会独立,独自学习、独自玩耍、独自睡觉,这就是人生的成长。”当然这些道理不需要她

5、马上接受,给她一个时间段来慢慢消化,我只是在静静关注。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也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期望,我有我的认识观。我的孩子既不属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灵童,也不属于“打死都不学”的淘孩。她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孩子,你教一教,管一管,她就有进步,你如果放任不管,她就会退步。认识到这些,我并不再要求我的孩子出类拨萃、优秀无二,我只想让她能够正常的成长,正常的完成人生学业,顺利的走入社会,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普通公民。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我们有义务将他们抚养成人,但决不需要把他们变成我们的续集,他们有自我选择未来的权力,我们所做的是不断

6、引导。从小学四年级学习阶段我开始关注她的学业,首先去研究她的课本知识以及她掌握的情况。原先总认为孩子小学学习没什么内容,都很简单。但真正去研究后,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小学学业并非那么简单,知识点很多,而且涉及内容很广泛,解题方法不在单一,题型也多变化。这些都需要孩子们对知识点有较强的掌握度,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基本知识,解题思路上还要有很强的灵活性,尤其到了六年级后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在我深度了解孩子的课本知识后,首先做的是检查她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说是了解课堂上她对老师讲解的接受程度。在明白她的掌握情况后,就是要把她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和易混肴的概念重新为她整理出来,先让她独自看再给她讲

7、解,以确保她没有知识点的断层。小学知识是人生学业的基础,就像我们盖的摩天大楼,关键在打基础上不能出现断层,基础没有打好,楼盖的再高,都是危楼。 当孩子的知识点掌握扎实后,就需要拓宽她的解题思路了。平时我们老说让孩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说白了就是一种好的学习技巧,技巧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如果忽略孩子基本知识的掌握,一味谈学习方法,对一个10来岁的孩子来说太苛刻,基础知识还没理解全面就让他去举一反三,可能吗?拓宽孩子的解题思路、增强学习技巧性是教育的第二步,这步迈好后,会让孩子对各个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容易让她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增加知识的整体连贯性。在数学辅导上,我常常把孩了的很

8、多题型整理出来,每道题写在一张A4的白纸上,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让她对知识点有一个灵活的掌握,同时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和老师教授的解题方法,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局限性,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通过家长系统性整理的对比,让很多解题方法具体的呈现,便于孩子的掌握。在语文知识辅导上,我一是检查她对生字词熟练默写程度,二是查看她对背诵章节的掌握情况。平时还给她买了大量的少儿读物,培养她的阅读能力,让她从中积累好词好句,以提高她的写作水平。从目前孩子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些教育方法还是大有益处的,虽然我的孩子并不聪明,但经过耐心辅导,她还是有了不小的进步,反应性和独

9、立性增强的同时,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现在我们经常谈起素质教育,说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完全强调考试的分数。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声不断,不让学校集中考试,不让给学生排名次。分析事物要一分为二,要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什么现象都不能一锤子打死,否定一切,走极端主义路线,这是反科学的。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高分低能者的否定,但也决非是对低分高能者的肯定,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国民教育,让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它们是有相应的结合点的,尤其在小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练习、考试就是在定时定量的情况下对学生知

10、识掌握情况的最好检测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应试能力也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一名学生连考试都不能完成或每次都考不出好的成绩,这只能说明他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如果说是因为在考试中粗心,其实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的推托,另外就是由于平时缺乏一定强度的练习。常期进行测试练习,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应试习惯或者说是形成一种应试心理。有了良好的应试心理,加上扎实的知识功底,考试成绩肯定不会差的。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结果在实际中表现应该是: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要有爱心,学会感恩,做一个快乐的人;三要有“听、说、读、写、学、讲”的能力。听,就是会听,别人说话、讲话,我们会耐心、认真的听,把别人讲话

11、内容听清楚;说,就是会说,当然要用普通话说,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的说出来,让别人听明白;读,就是会读,文章从你的嘴里读出来让人感到是一种享受,不要让人难受或听不懂;写,就是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把想表达的内容完整的、流利的写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学,就是要有自学能力,能够独立的学会、搞懂其它某一门学课或技能;讲,就是会讲述,你讲出来的东西大家能听明白、喜欢听,有一天让你站上讲台,能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清楚系统的讲给别人。我想一个人长大后有这三点,就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人才。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和孩子一直保持着亲密无间的父女关系。我不属于严父类性,我做不到一惯的严肃,也不喜欢和孩子总保持那样的距离;但也不

12、是慈父,平时生活中跟孩子怎么都行,但如果在学习中发现她不听话也下狠手打。平时我和孩子间总是没大没小,有时她逗我,我们就打嘴仗,经常家中热闹非凡;有时我逗她,气得她到处“告状”。母亲总说我:“你看你这个做父亲的,老是和孩子没大没小,一点身份都没有。”我也不辩解,我有我的理解,我和孩子关系就需要这样,就是痛爱起来要爱的要命,她要不听话打起来也让她吓的要命,这就是我 “爱憎分明”式的父女关系。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物以稀为贵,就这么一个独苗,不爱护点怎么行呢?可还要让她知道,爱归爱,做错了事,不仅要受到批评和责骂,而且有可能受到体罚。我觉得这种方式中除过父女关系外还有一种朋友式的关系,有一种平等的概

13、念,虽然每天她叫我“老爸”,但我们之间是相互的,你听话我就对你好,你不听话就没“好果子”,这样她不会与我太疏远,让我有可能在最佳时间知道她的心理动态,当然我也是顺势而为,没有太多苛求。直到现在,我和孩子之间无话不谈,她心中有事,也是憋不了多久就告诉我了,需要时我给她耐心分析一下;有时我觉得无大碍的事,我就阴阳怪气的逗她半天,她也跟我玩笑半天,就过去了。孩子就像一颗小树,她不仅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关爱,同时也需要狂风暴雨的洗礼,只有她经历不同环境的成长,才会健康,才会长大成人。 作为千万家长的一员,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无论如何变化但终归万变不离其宗,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还是大致相同的。其一为家庭教育,它在孩子成长中是很关键的一环,父母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老师;其二为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接受国民系统教育的场所,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中之重,在这里,孩子将完成全部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其三为社会教育,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了的思想与观念,当今社会己是信息化的社会,电视、网络的教育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这三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好作用,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接受到应有的知识。因此,我们一定要立足现实环境,不要夸大任何一个环节的作用,无需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保持好孩子成长的步骤,让他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开心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