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会不会降低工作效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23405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车改革会不会降低工作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车改革会不会降低工作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车改革会不会降低工作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车改革会不会降低工作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车改革会不会降低工作效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车改革焦点难点释疑(十三)公车改革会不会降低工作效率讨论公车改革时,一些领导同志和部分群众曾经提出这个问题:公车改革会不会降低机关的工作效率?这种忧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取消公车后,外出办事改乘公交车或摩托车、自行车,会否降低工作效率二是个人领取交通补贴之后,会不会有人为了节约费用而少出门、不出门,从而影响了工作这的确是公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是“车改”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说明这种改革的成本太高,很可能得不偿失。因此,笔者在衡量公车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一文中,提出公车改革必须达到“四个有利于”,其中一条就是“有利于工作”。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忧虑主要针对“货币化车改模式”;至

2、于“半货币化”和“加强管理”模式,由于仍然保留公车,并不存在上述问题。对于第一个担心,笔者认为应该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干部收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限制,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条件尚未成熟,“车改”后干部普遍买不起小车,外出办事只好乘坐公交车或摩托车、自行车。那么,就常识而言,公交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速度、效率肯定不如小汽车,原来有公车时半天可以办成的事情,现在也许需要花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才能办成。在这种情况下,说不降低工作效率是假的。所以笔者一直呼吁,公车改革万万不可一刀切,尤其不主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匆忙推行“货币化车改模式”。其实“半货币化”和“加强管理”模式,同样能够达

3、到遏制公车私用、节省行政成本的目的。而对于珠三角、长三角和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来说,由于“货币化车改模式”正好顺应了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潮流,“车改”后许多干部都买了私家车。现在机关大院停放的私家车,远远超过原来公车的数量。这就为外出办事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据反映,过去有些人存在“公车依赖症”,外出办事首先要求机关派车,派不到车便拖到明天、后天再办。“车改”后,消除了“公车依赖症”,需要外出办事时,立马开车就出发了。最明显的是遇到政府组织大型招商活动或抗灾抢险行动,机关里有车的人主动带上没车的人赶到现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媒体也曾报道过一个典型例子,即杭州西湖区进行“车改”试点时,恰好

4、当地发现第一宗“非典”病例,区政府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结果两个“车改”试点单位的负责人最早到达会场,因为他们一接到电话通知,自己开着私家车就来了。而其他单位的负责人,还在等着单位司机开车来接,因而迟了一步。对于第二个担心,笔者不敢担保所有人都没有这种“利益导向的行为偏差”,但也不相信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的觉悟会那么低,“小气”到为了节约一点交通费用而置工作于不顾。前些年搞“通讯费用改革”,一开始也有人担心“手机话费”包干后,会不会有人为了节约费用整天关机不接电话。实践证明除了极个别人外,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交通补贴的数额比通讯补贴要高得多,但是它使用中的刚性也强得多。比方说,上班、开会你

5、不能迟到、缺席;外出办事如果是非办不可的业务,或者上级布置的任务,没有正当理由是非去不可的。同时,各单位“车改”后都建立健全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对公务员的勤政廉政表现进行严格考核。如果有人为了“心疼交通费用”影响了工作,导致考核不合格,那么后果肯定是得不偿失。笔者相信,只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正确引导,完全可以做到“车改”与工作两不误,甚至通过“车改”促进工作。有的地方反映,“车改”后基层单位的接待费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上级来人少了。对此,笔者认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过去,有的人不管有事没事、大事小事老往下面跑,其实并不是真正下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而是开着小车四处逛,隔着玻璃往外望,会议室里听汇报,酒楼餐厅斗酒量。俗话说,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上面天天来人,有时一来好几拨,有的走马看花,有的重复检查,有的游山玩水,有的连吃带拿。基层疲于接待,整日忙得团团转,有时一餐饭得跑几个场去敬酒,哪还有精力干实事呢。从某种意义上讲,“车改”后,可来可不来或根本就不该来的,少来、不来了,倒是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使基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脱。(2004年一稿,2009年二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