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与现代生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06161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与现代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庸与现代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庸与现代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庸与现代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庸与现代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庸与现代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与现代生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中庸与现代生活 从庄子一则谈起屋之将倾,根基先坏;人伦将失,道德先颓。道德衰败,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常言:世风日下。日下之世风,在现代社会都有哪些表现呢?轻则迷茫,稍重则颓废,重则堕落,益重则人性泯灭,鲜有神清气朗、抱德如磐者矣!病症虽深浅不一,病因则无外乎三:为恶无所顾忌,为善缺乏依据,修身没有动力。再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亦可得三:一则现代文明无敬重之心,二则现代人生失生命导向,三则现代教育离人性根本。由此可见,现代社会所赖以构筑的人文根基必存在一些哲学上的漏洞。是故,余返而求诸古圣先贤之书籍。五柳先生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此亦吾之谓也。读书十余载,会

2、意之处不少,精辟之见浑无,每自喟曰:浅尝辄止,不学无术!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问虽不够,襟怀并未因之稍减。见有痼疾,则思除之,思有所得,则欲遍告天下悉知!纵杯水车薪,裨益社会甚微,然亦拳拳之心也。若能为道德大厦之重构添一石一砾,其乐也融融哉!乃选庄子一则剖析之,与诸君共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上篇】一天地大美有三:一曰形之美,二曰道之美,三曰德之美。形之美,曰充盈,曰精致;道之美,曰通达,曰刚健;德之美,曰包容,曰不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故圣人述而不作。非不作也,述而不

3、失其美也,观其述而知其美也。 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际无垠。前者非前,后者非后,上者非上,下者非下,不曾悬浮,无须落定,一切存在皆没有缘由,一切角落皆没有虚空,一切发生皆无所逃逸。天地者,存在之谓也,故曰天地充盈。宇宙中有令人惊叹的星系之美,星系中有令人惊叹的星球之美,星球中有令人惊叹的寂静之美、生命之美,寂静中有沉睡亿万年的震撼之美,生命中有千姿百态的造化之美。天空有天空之美,大地有大地之美,森林有森林之美,海洋有海洋之美。昆虫有昆虫之灵性,鱼儿有鱼儿之绚丽,虎豹有虎豹之生机,人类有人类之魅力。五官四肢各有所用而统归于我,喜怒哀乐悉无所依而日夜不离,剖析之则无非粒子,组合之则化腐朽而为神奇。无

4、生老病死则无生生不息,无七情六欲则无生命百味。这世界的构造实在是太精致了,甚而连遗憾都是一种完美!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遂成无懈可击之大系统,遂有和谐共存之大规律。形而上者谓之道。道者,天地固有之规律也,无须借力而运行不已。无论自然,无论社会,无论历史,无论人事,皆不可脱离规律,皆不可能脱离规律,皆不曾脱离规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任何有违规律之事,终究还会在规律之牵引下回复到应有的途径;所有试图阻挡历史车轮、逆转前进趋势之举动,均似螳臂当车。是故圣人顺其道而疏之,不逆天而行之。小规律之外,另有大规律;大规律之外,另有更大之规律。犯小者,大者纠之;犯大者,愈大者

5、裁之。存在永远不会因破坏而消失,大道永远不会因违背而受损,此所谓大道之通达也。道不言,然不可逆之,此所谓大道之刚健也。杜诗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纵使兵荒马乱、战祸绵延,春来时,依旧枝头红闹、天涯绿染。此天地之德也。天地大德,不因人事而稍废。治乱兴衰,张弛促缓,于天地悉如浮云;骏马星驰,苍鹰竞逐,在苍穹只是笑谈。古往今来之一切发生,天地无不包容之,甚而指天骂地者,天地亦未尝不予其阳光,不予其空气,不予其水分,不予其食物也。天地至爱,乃如佛心!天地者,万物之平台,时空者,万物之器皿,存在者,器物成一体也。天地功成而不伐,阳春布泽而不言,万物有容身之所而不知,生命蒙雨露之恩而不谢。虽不知,

6、天地不愠也,虽不谢,雨露犹施焉,天地之德大矣哉!形美,道美,德美,天地至美而不自矜其美。浑浑然,噩噩然!似无德者也。泱泱然,泛泛然,似无功者也。纵有圣人,见此浩瀚,亦只有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故曰,天地自身即为述而不作之典范,圣人恐挂一漏万,故宁可不作而述焉。以述代作,可使立论不失其真。后人观其述,而知其所言,而知其所欲言,然后可领悟天地之大美。是所谓意在言外,圣人虽语而不语,虽不语而语。以述代作,可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所谓:“神无方而易无体”。所以,圣人之书,虽以书为载体,实则无体;虽以言为工具,实则无言。圣人之书,可参造化之功,故曰:非书也,道也。圣人知至美难言而非不可言也,故不因

7、大美不言而不言,遂有儒道释之并兴。圣人知造化无痕而非不可参与也,故顺其道而助其功,遂可与日月齐列而同辉。圣人无碍于言与不言,故其言无滞涩、行无拘束,施施然散步于天地之间。圣人无碍于出世与入世,不骄矜,不做作,故可与世推移,应运而生。二圣人则天而修身,故圣人之美亦有三:形之美,道之美,德之美。故圣人之为人也,思想圆融、言行一致而人格光辉。圣人身处万物之中而察万物之理,故身心可与天地 同。浩然之气充盈四体,自信达观,洒脱随意,不求美而美,不求仁而仁,不求达而达,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故“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圣人见小而知大,格物而知理,牵一发而动全身,故所言纵为芥末,其道也一以贯之

8、。圣人之道圆融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圣人述天地之道,故不居天地之功。赤橙黄绿青靛紫融为一体而成无色之光,形、道、德美融为一体而成混沌天地,思想圆融、言行一致而成人格之光辉。三 我辈修身之进阶亦有三:格物,致知,正心。即,观其形,知其道而寓于德。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见,格物乃是修身立德最根本的出发点。格物者,善于观察而领悟之谓也。譬如,夜观朗朗疏河,而知宇宙之大之美之深,知宇宙之大之美之深,而生敬重之心。敬重之心从哪里来?知天地万物大自然必

9、有可敬重者。这就是格物而致知。获得这样一种认知,生活中自然谦虚大度、坦荡从容,能够善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世界。这就是致知而诚意。以这样的生活态度处世、做人,则其心自正;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可谓大丈夫矣!大丈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事而不能?当然,并非人人皆欲治国平天下、人人皆可治国平天下、人人皆须治国平天下,所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统称为寓道于德、寓德于行。意即,能于平凡生活中光明磊落做人,已然是修身有成矣。圣人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为格物。我辈对生活之观察,对生命之领悟,对世界之认知,亦为格物。所以,善于观察,即是开启了智慧之门。鄙人不才,愿以格物所得之一二,与读者共享

10、共勉。四天地有大美,知真善美乃天道取向,人类亦然;天地有大美,知天地有自美之心,人类亦然。故知,人,生而向善,生而知耻。浩瀚宇宙无处不体现出惊人的和谐之美、运动之美、旋律之美、生机盎然之美。天地有大美,本身即是对美的肯定,所以说,真善美乃是天道取向。人为天地之子、宇宙一分子,对真善美、对正义的追求,同样出于人的天性,无须任何理由。也即就人类而言,良知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也将良知称为“天良”。反观于大自然,一切有灵之物,悉具良知、悉具基本之爱心,甚至植物界都以争奇斗艳、显示自己美丽的一面为生长之本性,可见良知、向善、爱美原属于“大道”的本质。这种本质遍布于造化的每一物种、每一角落,遂成人类社

11、会发展中不辨自明的方向和真理。因此,“真善美”不仅是人类之天性,亦复是天之本德、道之本性。所以,凡人纵使没有信仰之约束,没有法律之约束,也会自发遵守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服从于内心善与正义的召唤,特别是千钧一发、无暇细想的紧急情况下,一般人都会凭最基本的良知行事,这种良知就是自然而然的,是天性的。正因为人人悉具天性之“善”,所以,全社会整体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邪恶的厌恶,对罪恶的声讨,并不因越来越多的人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而减弱。这,是我们挽救道德颓势的天然基础。非常令人宽慰,这一基础永不消失!天地以美为自然取向,知天地以美为美,以美为荣,有自美之心。同样,人类亦生而有自尊自重之心,也即人

12、类生而珍视自身的高贵,同样以美为美,以美为荣。知荣而后知耻,所以人生而有修身立德的愿望,有精进境界的愿望,有完善自身的愿望,有得到他人、社会褒扬、赞誉的愿望。这种愿望,同样是天性使然,因而也是自我修养和接受教育的固有基础。非常令人欣慰,这一基础也永不消失!五十二 大道无名。必以名之,则中庸乎?中庸者,圆融而不失刚健之谓也。中庸,内有规律,外有边界,整体有方向。中庸,首先强调的是和谐流畅,但和谐流畅并非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是在依规律运行的过程中推动着新旧事物的更替,从而获得了自身的前进。在人,则是在不懈的自我修养中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在国,则是在反复的推陈出新中迈向新的文明。也即,中庸是以和谐流

13、畅的状态推动事物走向更好更美更进步的方向。中庸既是一种静态之美,又是一种动态之美,所以,中庸契合于天地之道。由于一向的误解,我们往往一提到中庸,首先会想到迂腐,想到没有个性。事实上,中庸是一条宽广的大道,在这条大道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唱歌,可以自由自在地跳舞。因此,中庸,并非一定要循规蹈矩,更不象一段僵死的木头,而是一种非常活泼、非常自在的身心状态。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一种绝大的自由,不逾矩,是一种约束,为什么自由与约束会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呢?而且纯属自然而然的行为,毫不勉强。这就是中庸。也即内有和谐流畅之精神,因此举止随意洒脱,却并不突破人伦边界,自然散发出一种文质

14、彬彬、博大祥和的美好气质。这难道不是一种很酷、很潇洒、很有性格的翩翩风采吗?易,是对规律的最佳抽象和总结,宇宙万物皆依照自身规律周而复始,决不会走向偏激与尽头;同时,周而复始又不是原地打转儿,而是在循环中不断发展。这是中国先人对天地万物、日月星辰、春秋嬗递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抽象,也是给人类提供的最高的立身准则与治国之道。只有内部运行有规律,才能保证事物发展不突破边界,只有不突破边界,才能始终保证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这就是中庸的核心思想。所以,中庸是一种内有规律,外有边界,整体有方向的美好状态。十三 事物皆以中庸为最佳存在方式。已有最佳存在方式者,必中庸也;未有最佳存在方式者,吾可缘此而求之。天地

15、大道者,生生不息而滚滚向前。天地至美,大道无名,强以名之,则中庸也。中庸者,万事万物最佳之存在方式也。诸如自然界和谐之美与勃勃生机、黄金分割之取中而偏上、为人处世之内方而外圆、外交辞令之“求同存异,增进共识”等悉为此例,不胜枚举。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一切文明的结晶,本身即体现或者吻合于中庸之道,但这种体现或吻合往往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如果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宇宙间这样一种基本的道理,通过自觉的努力,使已然符合中庸之道的事物更加清晰明了,使未曾符合中庸之道的事物走上正轨,并为始终找不到正确发展方向的事物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使我们的事业事半而功倍,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十六以中庸之道考察人文环境,可知好的人文环境应是包容与倡导的结合。对个性的压制,对自由的束缚,对言论的禁锢,曾是人类社会很长一段时间的基本人文环境。近现代资产阶级革命冲破了宗教的捆绑,摧毁了封建的压迫,建立了以个性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为标志的新文明。这种新文明的外在表现是自由,本质则在于包容。任何言论、任何思想、任何价值观、任何形态的艺术形式等,它都如一个慈祥的老者般微笑着看它自生自灭。作为文明本身,并不去树立一种主观的标准来判断孰是孰非,或对其横加干涉。善恶美丑任由身处大染缸中的公民自行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