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磁介质 电磁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91102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磁介质 电磁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七章 磁介质 电磁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七章 磁介质 电磁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七章 磁介质 电磁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七章 磁介质 电磁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磁介质 电磁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磁介质 电磁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磁介质一、教学内容(1)磁介质存在时静磁场的基本规律(2)顺磁性与抗磁性(3)位移电流与麦克斯韦方程组(4)平面电磁波二、教学方式讲授三、讲课提纲这章内容主要与电介质理论对比学习。7-1 磁介质存在时静磁场的基本规律采用研究电介质相同的思路来研究磁介质。电介质存在时的静电场:束缚(极化)电荷;电极化强度电位移矢量有电介质的高斯定理磁介质存在时静磁场:磁化电流;磁化强度磁场强度有磁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关于磁介质存在着两套等价的观点:分子电流观点和磁荷观点。这两套理论的微观模型不同,但宏观结果完全一样。本章主要讨论分子电流理论。主要内容:研究磁场与磁介质的相互作用。涉及到以下概念和定理:磁介

2、质、磁化强度、磁场强度、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铁磁质。一、磁介质的磁化 磁化强度磁介质的磁化可以用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来解释。1、分子电流观点:安培认为,由于电子的运动,每个磁介质分子(或原子)相当于一个环形电流,叫做分子电流。其磁矩叫做分子磁矩。(1)无外磁场时一般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各分子环流的取向完全是混乱的,各分子磁矩方向杂乱,大量分子的磁矩相互抵消,宏观不显磁性。(2)有外磁场时在外磁场的力矩作用下,分子环流的取向会发生转向, 在一定程度上沿着场的方向排列。 外磁场越强,转向排列越整齐。(3)结果:当介质均匀时由于分环流的回绕方向一致,在内部任何两个分子环流中相邻的那一对电流元回绕方向总

3、是彼此相反,相互抵消。即在宏观上,这横截面内所有分子环流的总体与沿截面边缘的一个大环形电流等效,就象是一个由磁化电流组成的“螺线管” ,它在棒内的方向与外磁化场一致,则增加了原磁场。2、磁化电流和传导电流的定义(1)磁化电流定义:是分子电流因磁化而呈现的宏观电流,它不相应于带电粒子的宏观位移。(2)磁化电流特点:是介质磁化的宏观表现;是分子电流规则排列的宏观结果;不伴随真实的电荷的宏观运动。可以和传导电流一样,激发磁场。(3)传导电流(非磁化电流):除磁化电流之外的电流。也叫自由电流,如金属中自由电子宏观移动造成的电流、电解液中正、负离子、气体中的离子和电子宏观迁移造成的电流以及各真空管中的电

4、子流等。(4)传导电流的特点:必然相应于带电粒子的宏观移动。3、有磁介质存在时的总磁场有电介质存在时的总场强: ,其中 为自由电荷产生的场强,E00为极化电荷产生的场强。E有磁介质存在时的总磁场: ,其中 为没有磁介质(即真空)存B00在时的磁场,由传导电流产生的。 为磁介质放入磁场中被磁化后产生的磁场,是由磁化电流产生的附加场。注:磁介质在均匀磁场中被磁化产生的附加场也是均匀场。为了描写磁介质磁化程度,可以仿照极化强度 ( ,其中 代表PVpii内第 个分子的偶极矩)定义一个磁化强度。Vi4、磁化强度 : 表征物质的宏观磁性或介质的磁化程度,M定义: ,其中 代表 内第 个分子的分子磁矩。V

5、pmimiVi单位: 安培/米 ( A/m)磁化强度 是磁介质中单位体积内分子磁矩的矢量和。 处处相同时, M为均匀磁化。真空室磁介质的特例,其中各点的 为零。二、磁介质的分类:按磁性分为:1、顺磁质(如:锰,铬,铂等) 2、抗磁质(如:汞,铜,氢,硫等)3、铁磁质 (如:铁,镍,钴等)由于顺磁质、抗磁质的磁特性与铁磁质有很大不同,可合称为非铁磁质,非铁磁质又有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之分。三、磁化强度 与磁场 的关系MB实验表明,对各向同性非铁磁质中的每一点:方向:其磁化强度 与磁场 方向平行。顺磁质: 平行于 ,即同向;抗磁质 : 反平行于 ,即反向。 MB大小: 。 与 成正比,比例系数 与

6、无关,是一个反映磁介质每gBg点磁化特性的量(类似于电介质中的极化率 ) 。的数值可正可负,取决于磁介质的性质。 当 时, 与 同向,为顺磁0质;当 时, 与 反向,为抗磁质。0gM四、磁化电流1、磁化电流与磁化强度的关系(1)先确定 内分子电流的个数:dl由于 很短,可以认为 内各点的磁化强度 相同(尽管 在整个曲线dlM上可以不同) 。为简单起见,假定 附近各分子磁矩都取与 完全相同的方Ll向。以 为轴作一斜圆柱体,其两底与分子电流所在平面平行(即与 垂直) ,l底的半径等于分子电流的半径。设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 ,则中心在柱体内N的分子数为: ( 是柱底的面积, 是 与 的夹角) 。cos

7、NSdlSdl(2)求这些分子贡献的电流是: ( 是每个分子电流大小)cosNSdlIm mI由于每个分子磁矩的大小 ,磁化强度的大小 ,SIpmi SNIVpMmi 得(3) 内磁化电流为:dl lddlIcos(4)整个曲面 的磁化电流于是为:SLI上式说明,磁介质中任一曲面 的磁化电流 等于磁化强度 沿这曲面的SM边线 的积分。不难看出,这一关系对应于电介质中某体积 内极化电荷 与L Vq的关系 (其中 是体积 的边界面) 。PSdPqV以上讨论的磁化电流也叫做体磁化电流。在研究磁介质时还常常需要面磁化电流的概念。以螺绕环或螺线管为例,图中磁化电流从宏观看来可以充分精确地认为集中在磁介质

8、表面上流动,因而可以看作一种面磁化电流。面电流的分布可用面电流密度描写.图中绘出螺绕环或螺线管中磁介质的一小段,在其表面取一段平行于轴线的直线 (长为 ) ,则定义流过 的磁ACdlAC化电流 除以 便是该点的磁化电流面密度(的大小):Idl。l在磁介质理论中,关于磁化电流密度也可证明两个对应的结论:(1) 磁介质内磁化电流体密度 由磁化强度决定,推导较复杂。在J均匀磁化的磁介质中 。图 7-1 的螺绕环内的磁介质(近0似)均匀磁化的,所以内部各点有 。0J(2) 两磁介质界面上的磁化电流面密度由磁化强度 依下式决定:MneM)(12其中 是界面法向单位矢量,从磁介质 2 指向 1。ne五、磁

9、场强度 H1、磁场强度直接给出定义:在任何磁介质中,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 与该点处的磁导率 的B比值,称为该点的磁场强度即: 或 ,为磁介质性能方程。)(磁 介 质B)(0真 空H结合上述定义,讨论在几种常见电流分布下,磁场强度的量值及分布规律。(1) 无限长直导线外距导线 处的磁场强度a已知: 轴对称IHaIB2(2) 圆形电流轴线上和中心处的磁场强度轴线上: 2323xRIxRI中心处: Bx,0(3) 无限长载流螺线管中的磁场强度: nIHIB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磁场中某一给定点处磁场强度的大小只与导线中的传导电流强度、导线的形状(电流分布)以及给定点相对导线的位置有关,与磁介

10、质的性质无关(与 无关) 。2、有磁介质时的环路定理前面第五章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其中 是通过以环路IldBL0I为边线的任一曲面的电流。L当场中存在磁介质时, 既包括传导电流 又包括磁化电流 。即:I0将 代入化简得:)(0IldBLLlM引入辅助物理量磁场强度 ,得到0(lM MBH0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它表达了电流与它所激IlHL发磁场之间的普遍规律。对各向同性的磁介质 ,令BgB)1(00001g得到前面定义的 磁介质的性能方程(点点对应)HB定义相对磁导率: 。001gr对于顺磁质 , ;抗磁质 , 。g,r 0,1r3、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称为磁化率)HBMmrr

11、r 11007-2 顺磁性与抗磁性顺磁性和抗磁性由磁介质的微观结构决定,其严格理论必须借助于量子力学。在此简单介绍一下。电介质分子可以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磁介质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分子中,各电子磁矩不完全抵消,整个分子存在固有磁矩。在第二类分子中,各电子磁矩互相抵消,分子的固有磁矩为零。分子是一个复杂的带电系统。 一个分 子有 一 个 等 效 电 流 i , 相 应 有 一 个 分子等效磁矩 sipm是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原子核磁矩的总和。一、顺磁质顺 磁 质 的 分子等效磁矩 0, 称 为 分 子 固 有 磁 矩。一般由于分子mp的热运动, 完全是混乱的,但是在外磁场中 会发生

12、转向 , 这就是顺磁质的“磁化” 。 外磁场越强,转向排列越整齐。1、顺 磁 质 的 分子等效磁矩 0, 有 分 子 固 有 磁 矩 。 mp2、顺磁性来源于固有磁矩, 在 作用下,转向使磁化强度 由B外 M0 变为非 0 ,且与 同向,因而加强了外磁场。B二、抗磁质 1、抗磁性存在于一切磁介质中,只是强弱的问题。顺磁质中的顺磁性比抗磁性强,所以称为顺磁质。2、抗磁性起因于电子的轨道运动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变化。在外磁场 的作用下,磁介质中每个电子都将出现一个与B外PmSi反向的附加磁矩 ,因此磁介质中单位体积内的磁矩矢量和B外 mp与 反向,这便是抗磁性。 (具体证明过程自学)一般抗磁质的M外抗

13、磁性很弱,而且与温度关系不大。铜、铅、铋、 、银、水及氮等都是抗磁质的例子。7-3 铁磁性与铁磁质铁磁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磁介质。铁、钴、镍、镝及其许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等强磁性物质称为铁磁质。一、铁磁质的特点1、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能产生很强的附加磁场。2、外磁场停止作用后,仍能保持其磁化状态。3.相对磁导率和磁化率不是常数,而是随外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磁滞现象, 、 之间不具有简单的线性关系。BH4.具有临界温度 。在 以上,铁磁性完全消失而成为顺磁质,CT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不同的铁磁质有不同的居里温度 。CT CT纯铁:770 C,纯镍:358 C。二. 铁磁质的磁化机制铁磁

14、质的磁性主要来源于电子自旋磁矩磁畴: 在铁磁质中,相邻铁原子中的电子间存在着非常强的交换耦合作用,这个相互作用促使相邻原子中电子的自旋磁矩平行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自发磁化达到饱和状态的微小区域,这些自发磁化的微小区域称为磁畴。在没有外磁场作用时,磁体体内磁矩排列杂乱,任意物理无限小体积内的平均磁矩为零。H当有外磁场作用时,磁畴受到磁场的转矩作用,而转向外磁场,产生了铁磁质的磁化。当外磁场撤去后,铁磁质把与外场同方向的磁化强度保留下来,而常温下分子热运动并未有足够的能量来破坏这些磁矩的取向。三. 铁磁质的磁化规律把未磁化的均匀铁磁质充满一螺绕环,如图:线圈中通入电流后,铁磁质就被磁化。根据有介质时

15、的安培环路定理,当电流为 I 时,环内的磁场强度: 铁芯nIH中的 B 由磁通计上的次级线圈测出。使电流从零开始,此时 B=H=0,在 O 点,铁芯中的磁畴取向是杂乱的,因而它的附加场 。然后m逐渐增大电流,随着 H 的 增大,至 S 点,铁芯中的B 不再显著增加,介质的磁化达到饱和(磁饱和), S 点的 H 值叫做饱和磁场强度 。SH当铁磁质达到饱和状态后,缓慢地减小 H,铁磁质中的 B 并不按原来的曲线减小,并且 H=0 时, B 不等于 0,具有一定值,这种现象称为剩磁 。RB要完全消除剩磁 ,必须加反向磁场,当 B=0 时磁场的值 为铁RB DH磁质的矫顽力。当反向磁场继续增加,铁磁质的磁化达到反向饱和。反向磁场减小到零,同样出现剩磁现象。不断地正向或反向缓慢改变磁场,磁化曲线为一闭合曲线磁滞回线。B 的变化总落后于 H 的变化,称磁滞现象。在反复磁化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叫做磁滞损耗。缓慢磁化过程,经历一次磁化过程损耗的能量与磁滞回线包围的面积成正比。根据 ,可以求出不同 H 值对应的 值,由此可见铁磁质 BH 显著r0r的非线性特点。四. 铁磁材料的去磁把材料放在逐步减小的交变磁场中。五.磁介质的分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