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新诗浪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905030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新诗浪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新诗浪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新诗浪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新诗浪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新诗浪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初期新诗的特征汉语言一班 李义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风云变幻,各方面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尤其是五四运动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文学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发生着蜕变,而五四文学革命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917 年 1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使用白话文。而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白话文能否写出优秀的诗歌来。诗歌在中国历经千年的发展而灿烂辉煌,虽然到晚清时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但一直沿袭下来的格律和章法却是一道无形的厚障壁。用白话文写诗也就意味着要推翻这一道厚障壁,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一套新的诗歌体系以符合时代发展的大潮。而在这一努力中

2、,周作人的小河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连胡适都盛赞它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那么应当可以认为, 小河多少能够反映出当时新诗运动的一些特征。初看小河 ,你会发现它已经完全摆脱了古典诗歌的五七言形式,长短句错落有致,给人呈现出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如诗的开头:“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再来比较这一时期的新诗作品,如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鸽子 ) ;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月夜 )你会发现五四新诗的第一个突破便是在形式

3、上,它完全以长短不尽相同的句子来连缀成诗,无固定的规律和章法可循。这一方面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新诗采用白话文为载体的必然趋势和内在需求。新旧诗所属的语言体系不同,故所呈现的面貌也应不同。如果新诗仍然只在五七言的框架里改革,那必然是不会长久的。若是读一读小河 ,你便会惊讶于它语言的流畅和直白,仿佛和今天的文字没什么两样。如第二段开头:“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他曾经稳稳的流过我面前,/我对他点头,他向我微笑。 ”文字平白如话,而且完全没有了旧诗词的韵律和声调,没有押韵,也不讲究平仄,真正辟了一条新路。相比较初期的新诗,自然是迈进了一大步。再举胡适的鸽子为例,其中“气” 、 “戏” 、

4、 “意” 、 “里” 、 “日” 、“丽”等句末字仍是押韵的,而且一些词句如“云淡天高” 、 “夷犹如意” 、 “白羽衬2青天”等还不自觉地保留有旧诗词的句法,因而读起来仍有旧诗词的韵味。由于五七言句法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其内容已经根深蒂固,而且读来琅琅上口,韵律感强,宜记宜诵,要想完全摆脱确实不易,但小河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全诗均用白话,毫无古文的句法结构,所以读来不带一点旧诗声调。由此也可看出,韵律宽松化、音节自然化是五四新诗的一大特点。之所以不说韵律、音节完全的自由化,是因为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本就是带有韵律的。而五四新诗为了突破旧体诗词,也就必须要在格律上有所创新。由于文言

5、文多单音节字,而白话文多双音节字,所以新诗在音节格式上较易有所突破;而旧诗词押韵的传统却是极有生命力的,一开始创作新诗难免会受其影响,后来逐渐尝试不用韵,譬如小河 。但是用韵与否并非是新旧诗的主要区别,只是说新诗在初期的发展过程中淡化了韵律的意识,或者尝试不同的用韵方式,其要求不像古体诗词那么严格。周作人的小河描写的是一条原本平静流淌的小河被农夫筑堰拦截的情景。诗开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但一个农夫筑堰拦截了小河,使得它只能“在堰前乱转” ,在平静中凸显了一组矛盾;接着写小河想向前流动,冲破了土堰,却又遭农人石堰的阻拦,矛盾加剧;最后写“我”希望石堰能放过流

6、水,让小河继续平静地流淌,并借助各种意象来抒发“我”内心的忧虑,这也是在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通篇以散文化的笔法来展开,这也是五四初期新诗的一个特征。虽然无法说这就是诗歌,但却是作了大胆的尝试,开了一代新风的。 小河语句清新,节奏舒缓,且富有诗意和象征色彩,这在初期新诗中是很难得的,因而地位很高。思想就仿佛是一条小河,自然流淌便会给土地带来活力和色彩;但若是被强行阻挠,便会徘徊不前,而且郁积逾久,弊端便愈大,甚至可能产生毁灭性的灾难淹没土地。在“乱转”的过程中,水流也在蓄积着力量,毕竟小河还是要向前流淌的。或许五四思潮就是这样一条渴望冲破封建思想这一石堰的河流,然而或许“田里的草和虾蟆”真的

7、“各有他们自己的心事” ,所以在这一股汹涌的思潮里又有着许多不同的思想,因而新诗的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理解方式,正如小河里的水流都希望冲破石堰,但对于冲破之后向哪里流,或许每一股水流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总的说来,周作人的小河代表了五四初期新诗的最高水平,透过小河 ,我们多少能感受到新诗的一些特征和发展趋势。创作新诗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证3明白话文同样能够写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从而起到推广白话文的作用。 小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新诗创作首先突破了传统的五七言句式,基本使用白话词语,逐步摆脱古体诗词的韵味和声调,行笔近于散文,虽然尚不成熟,仍是一个不自觉地体系,但意义无疑是巨大的。而小河作为初期新诗的标志,应该是新诗运动的大潮里值得被关注的。主要参考书目:沈用大著中国新诗史(19181949) ,福建人民出版社王 珂著新诗诗体生成史论 ,九州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