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903472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精读 蛇对应学生用书 P14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属河北) 人。1921 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 年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 年 4 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 年 8 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41 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说代表作有 20 世纪 20 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40 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集则有山水东欧杂记。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有冯至全集行世。冯至的诗到 1925

2、 年趋于成熟,1926 年写的这首蛇,便是诗人收获季节里的一颗硕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作者自己这样说:“1926 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慈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 ,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它不给人以任何美感。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

3、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 1932 年 5 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从内容上看,诗歌的主题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在诗歌技巧上,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容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代表诗人冯至、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对应学生用书 P14课 文 主 旨 蛇这首

4、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通过诗人对“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的描绘,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的热烈的单恋情思,寄托了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语 意 分 析 1我的寂寞是一条蛇。点拨本句中 “我的寂寞”是本体, “蛇”是喻体,换言之,“寂寞”才是作者真正要述说的主题,但这一个主题只出现在第一段第一句,当作者开宗明义地破题之后,“寂寞”一词便不再是叙述的焦点,也不再被提及,而以喻体“蛇”作为叙述的对象,写了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的“寂寞”。2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点拨本句是说

5、“蛇”的思想与感情,将 “蛇”拟人化,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蛇”的形象是热切而渴望的,而蛇的热切与渴望其实就是作者的热切与渴望。3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点拨本节诗写 “蛇”的归来,通过 “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来表现情感。蛇行走时,就是轻轻地、潜伏式地走过,就如同作者内心小心翼翼、想引起姑娘注意的心情;最后,作者的渴望也是通过“蛇”把梦境衔来。1这首诗以“蛇”为题,

6、在构思上有什么好处?提示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2为什么说“你的梦境”“像一只绯红的花朵”?提示诗人把 “你的梦境”比喻为 “一只绯红的花朵”,以温暖的颜色修饰花朵,衬托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意味着姑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喜。对应学生用书 P1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点击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二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通感、互文等;三是表现手法,常见的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典

7、故、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等。典题例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我一无所求泰戈尔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我沉静地站立着。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我提着空桶站立着。我没有走近你。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

8、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1“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几句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何?自主尝试 _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_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点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要开宗明义地点出来,不能分析了半天,还没指明用了何种修辞。如本题主要点明用的拟人的手法。(2)分析关键的字眼。虽然整个句子用的是拟人,但哪些关键字眼体现了拟人的手法,是分析的关键。其他修辞手法的分析也是这样。如本题则要抓住“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来分析。(3)要指明表达的作用。分析完了修辞手法只能算是答了一半,其表意作用则

9、是另一半。表意作用要紧扣修辞格作答。如本题中的拟人则要扣住“变无情的自然为有人情”这一角度作答。参考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不仅真切地呈现了黎明的情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地折射了“我”的内在情感。2诗歌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请自选角度对这一画面作简要评述。自主尝试 _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点明表现手法。如果有多种表现手法,则要分条作答。(2)具体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开始点明方法,中间具体分析,最后总

10、结。这种方法最常见。如本题可先点明用的是“动静结合法”,再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动”,哪些地方体现了“静”,最后指出这种用法的表达效果。二是结合表现手法直接点明,不做总结。一般用于多种表现手法分析时,但每种手法要分条作答。(3)指出表达效果。可以采用边分析边指出效果的方法,也可以先分析后指出效果。参考答案 在描写画面时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总说) 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关系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地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我”提着空桶子,看着

11、“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分说)动态也罢,静态也罢,这里只有客观的描摹而没有主观的评说。诗人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总结)方法总结1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2解答分析: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规范答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2、即“写什么”“怎么写”“效果怎样”。3答题步骤:(1)分析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概括分析诗歌或诗句所写的内容;(2)分析手法:要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或哪些表达技巧;(3)分析效果:要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以及这种手法对于传达诗歌的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有什么效果、作用。4注意事项:(1)手法确认上的张冠李戴:在确认手法时,有学生会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不是根据诗歌的实际内容去认定,结果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2)手法列举时的包罗万象:出于担心采点不全,所以在解答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对手法进行多方列举,结果是包罗万象、无中生有;(3)分析作用时的空洞无物:很多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是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实际出发,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仅仅罗列一些名词术语,显得十分空洞。对应学生用书 P80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寞( m) 悚惧(sn) 侣伴(l) 浓郁(y)B绯红(fi) 诱惑(yu) 厌恶() 温馨(xn)C泥淖(no) 饿殍(f) 嗟叹(ji) 聒噪(u)D摈弃( bn) 城垣(yun) 木讷(n) 淬火(cu)解析:B 项,“绯”应读 fi,“恶”应读 w;C 项,“殍”应读 pio;D 项,“摈”应读 bn。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茂密甜蜜宣宾夺主秘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