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988590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陂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高 一 历 史 试 题第I卷 选择题(60分)命题:武汉黄陂一中 满分:100分 时间:2010年4月26日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1(2007广东)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了借口,而黄金提供了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动力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2有一本名为归来没有统帅的传记记述了欧洲航海家的事迹,这名“统帅”的航海活动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他是A.迪亚士 B.麦哲伦 C.达·伽马 D

2、.哥伦布3(2007北京文综)新航路开辟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就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以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的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4(2009年广东历史)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殖民扩张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

3、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地主阶级衰落6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A.航路中心的改变 B.商品种类的增加 C.商业资本的发展 D.贸易范围的扩大 7有人说哥伦布是“第一位横渡大西洋的远洋航海家”,“决不亚于当代人类登月计划和行动”,是“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人”;也有人说他是“拜金狂”、“虚伪的基督徒”、“殖民主义海盗”、“殖民主义先驱”。史学家评价说,他是“新旧交替的人物”、“集光荣与罪恶一身的人物”、“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普遍认

4、为他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出现。”此评价主要是因为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美洲的发现促进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A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过程 B西欧对外扩张的血腥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9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

5、15;×”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10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著名的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此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 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11(2009高考上海)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6、A被直线瓜分、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12“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英国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虏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自然赋予它的手段。”马克思的这段话揭露了殖民主义在被征服地区野蛮屠杀的罪恶 资本主义的第安人的杀戮得到资本主义国家支持和鼓励A B C D1317、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这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B.英国&quo

7、t;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D.工业国对商业国和农业国的胜利14.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被征服的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B殖民活动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15.(2009高考广东)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16.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

8、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17.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的焦点应是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机,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18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 “傲视全球”的政治、经济条件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殖民争霸成为“日不落帝国”C.确立了君

9、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9(2009全国文综一)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20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 B.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C.重工美印记21.(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下表为美国钢铁业

10、统计数据,表中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的矛盾231929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4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11、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这是因为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主义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使然西欧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压制美国A、   B、   C、   D、25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对勤俭节约 26罗斯福新政New Deal被称

12、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恢复)、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   A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27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

13、工资限额。” “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说明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28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研究性学习网页,有“新政背景”、“新政措施”、“新政影响”、“新政实质”、“新政特点”、“新政启示”等栏目,其中“新政措施”栏目可选取以下哪几张照片图: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 图: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图:“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推动者” 图:田纳西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A B C D 29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法西斯主义”、是“敲富人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一部分资本家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