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988008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考点突破导析 导 l 瞭望新高考一、新考纲新变化:(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掌握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具体的外交政策的内涵及作用。(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理解、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内涵及作用。(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识中识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的表现,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

2、交中日关系的改善及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尤其是与大国的外交关系,还要考虑从当今睦邻友好关系及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等角度来理解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二、新命题新思路(1)一个国家外交 政策往往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还要受到国际环境制约。因此复习时,一定要结合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以及二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等相关史实,充分加强对“外交的后盾是国家综合国力”

3、这一规律的理解。(2)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进一步认识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3)从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重大意义,比较自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以及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4)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实力对比。认识20世纪70年代找开外交机关报局面和新时期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进一步认识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课标和考纲要求掌握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外交新局面的出现,新时期中国对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

4、的贡献。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等是高考重点。第一部分 方法篇跟着考纲走对应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1. (2007年山东文综历史部分)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答案:A解析: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正是美国和苏联之间

5、冷战的高峰时期,此时苏联国力很强处于攻势尤其在欧洲 ;美国身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无力顾及战略重点欧洲大陆 ;中国与苏联关系较紧张。基于上述三点,中美因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综上所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是中美苏三角关系形成的起点,中国也是在这之后开始重返国际舞台的。2、(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单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

6、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也表明了中国放弃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偏见。故答案为:C3(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单科)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中“1992年”的时间条件,其次是“外部条件”的限定条件,可以判断:在90年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外部条件主要是在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故答案为:A4、(2004全国春季文综)

7、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A、 B、 C、 D、答案:B点拨:此题切入点贴近当前热点:21世纪的中国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其国际地位与国际关系问题。要求学生对历史新教材涉及到此专题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另外,还要注意与政治学科、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相联系而作出判断。5、(2006四川文综)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

8、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中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涉及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及对“决定国家或地区国际地位的因素”的理解。本题中A项,中美正式建交在1979年,故A项不符合l 三点研讨:难点突破: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期的“三大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1)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从外交政策的发展水平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匀政策的成熟

9、。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互关系如何?(1)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所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必备条件。(2)互不侵犯就是禁止侵略,禁止用战争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它是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保证和补充。(3)互不干涉内政,要求各国都要相互尊重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家制度、内外政策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将本国的利益和意志强加于别的国家。(4)平等互利,就是要求各国在平等基础上,充分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国家之间只能在平等的原则下才能谈得上互利,互利本身就是平等的表现。(5)只有真正做到了上述四项原则,国家之间才能实现和平共处。因此说和平共处是

10、实现上述四项原则的必然归宿。 概而言之,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例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响应,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历史场合是: 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B、同鳊、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 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答案:B解析:可用排除法,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场合,教材小字部分明确提出叙述:“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11、,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重点突破:1:建国初外交方针和外交活动“三大政策”:“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平等的、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我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及维护独立与主权

12、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先后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例

13、题:1.周恩来堪称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他曾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或阐发的是“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不结盟政策A. B. C. D.【答案解析】B(注意题干关键词“首次”,“一边倒”是毛泽东提出的,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2.“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答案解析】A(“求同”不是无原则的,必须以维护国家利益

14、为前提,国家利益是不能放弃的根本利益。)2: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的新局面第一,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长期以来的对抗;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关系的发展。第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邀请访华。双方

15、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8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两国发展和亚洲与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例题:1960年,尼克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他认为“二战”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是正确的 美国要主动采取措施推动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 B. C. D.【答案解析】C(判断不正确,能够体现材料信息。)3、如何把握中美关系的改善?首先要注意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中美两国的共同需要;然后记忆改善的标志,理解其对中美两国及世界的影响原因从美国一方来讲,在实行二十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